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城市停车设施规划中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运用了UEOWA算子的一些理论知识,将一些难以量化的模糊指标等运用语言数据来进行表达.确定了其评价指标和权重向量,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进而建立了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的不确定语言多属性决策模型,可根据此模型的实际决策结果确定最优方案.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算例来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停车设施规划方案的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停考虑社会经济、建立了停车设施车设施规划方案的决策涉及多方面内容,交通、环境的不确定多和土地使用等多方面的要求,不单纯以满足停车泊位需求为唯一目标,还必须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基于可能度理论属性决策模型,以区间的形式综合考虑决策指标权重及指标值,更多的保留了决策信息,使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模型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自评判简化决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模糊聚类的相似系数法确定了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方案6项评价指标,对选定指标进行了计算表达分析,其中难以直接量化者采取了模糊相对赋值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以1~9标度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使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将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综合加权,建立城市停车设施规划自评判简化决策模型,根据实际应用排序决策结果确定最优方案.实例说明该方法符合实际,证明该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4.
明确各类停车设施的经济属性,是解决目前停车规划实施难的战略性政策研究。针对传统停车规划中停车经济属性不明晰的问题,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分别研究了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位的经济属性。提出配建停车和路内停车设施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属性,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偏向私人产品范畴,具有商品的属性。因此应确立以市场化、企业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产业化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从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向市场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强调停车的土地出让政策、收费政策以及后续的建设政策都应围绕其经济属性制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模拟多类停车设施运营(收费定价)竞争以及出行者的反馈行为,建立了基于用户均衡条件的路外、路内停车场和停车换乘设施等3类停车设施的收费定价模型。上层优化模型模拟停车运营者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停车费定价决策,下层用户均衡条件描述出行者以个人出行成本最小为原则的旅行选择行为,包括方式、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算法来求解该非线性规划问题。设计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多类停车设施运营竞争对停车收费定价最优解有显著影响,并且可能导致较低的停车收费水平和较好的交通需求管理效果,如人均出行的交通拥挤成本降低,停车换乘方式分担率提高等。  相似文献   

6.
用户均衡条件下3类停车设施收费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模拟多类停车设施运营(收费定价)竞争以及出行者的反馈行为,建立了基于用户均衡条件的路外、路内停车场和停车换乘设施等3类停车设施的收费定价模型.上层优化模型模拟停车运营者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停车费定价决策,下层用户均衡条件描述出行者以个人出行成本最小为原则的旅行选择行为,包括方式、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算法来求解该非线性规划问题.设计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多类停车设施运营竞争对停车收费定价最优解有显著影响,并且可能导致较低的停车收费水平和较好的交通需求管理效果,如人均出行的交通拥挤成本降低,停车换乘方式分担率提高等.  相似文献   

7.
属性间的关联性破坏了独立多属性决策信息的测度可加性,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决策者的决策意图,更准确地融合决策信息,同时提升算子对决策属性的描述能力,定义了三角犹豫直觉模糊数新的比较规则,引入模糊测度及Choquet积分定义了三角犹豫直觉模糊关联有序加权几何平均算子(R-THIOWGA),并构建了R-THIOWGA的数学模型,证明了RTHIOWGA幂等性、有序单调性、有界性等算子性质.以R-THIOWGA集成算子为基础,提出了模糊关联多属性问题群决策方法,并应用于我国海军远海维修保障平台选型的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R-THIOWGA算子及基于R-THIOWGA的群决策方法解决模糊关联多属性决策问题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城市停车规划方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择了投资成本、停车供需满足程度、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等六项指标作为评价影响因素,确定了各因素的隶属度函数、模糊规则,建立了基于MATLAB-FIS的多阶城市停车规划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黑龙江某市的停车规划,利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价,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共享停车作为缓解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措施被广泛使用.为了研究出行者和停车位共享者在车位共享匹配过程中考虑多种属性时对停车位匹配结果的影响,在对所有属性规范化处理的基础上,基于熵权法确定不同出行者对不同属性的权重并将多属性决策转换为综合属性决策,建立考虑出行者和停车位共享者双方收益最大的多目标双边匹配决策模型,然后利用公平性和综合性算子将多目标模型转换为单目标模型,最后采用匈牙利算法求解.算例结果表明:仅考虑出行者或共享者收益的匹配结果与综合考虑双方收益的匹配结果差异明显,综合考虑双方收益的匹配结果稳定性较好,稳定匹配数目与综合收益值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方法的基础之上,根据描述对象的不同对决策指标进行分类,并在计算中运用熵信息法对每一类中的个体指标进行个体权重确定,再运用专家相对评分法对分类后的各类指标进行整体权重确定,从而得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指标分类的企业供需链中合作伙伴的选择算法。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路内停车秩序管理、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深圳市在试点片区实施了路内停车收费管理。依托深圳市路内停车管理系统、道路交通运行指数系统、交通排放检测系统等平台,结合交通调查,构建以交通为重点,经济、环境和社会为补充的试点片区路内停车收费政策评估体系及评估模型。评估体系以路内停车的利用率、周转率、违法停车规模以及道路行程车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站客流量等为核心指标,以商业点客流量、机动车碳排放量、市民使用体验等为辅助指标。对深圳市试点片区路内停车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综合得分为2.32分,说明收费政策总体实施效果良好,具备向全市推广的条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用地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停车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给城市停车场配建提供基础依据,并有效缓解城市停车设施的供需矛盾,以停车生成率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停车用地类型进行详细分类、对停车时段进行详细划分,建立了分时段用地结构预测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应用到实际项目中,通过与机动车OD预测法的预测结果相对比,验证了分时段用地结构预测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对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类运营机制下两类停车设施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三种运营机制(垄断市场,寡头竞争和社会最优)下两类型停车设施(公 共停车场和停车换乘设施)的定价问题,将停车设施运营者和出行者的相互作用描述为 双层规划问题,其中上层为运营者的停车收费水平决策模型,下层为出行者的旅行选择 行为模型,包括对出行方式、出行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设计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 式算法来求解该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垄断解导致最高的总利润、最低的社会福利和最低 的交通需求;社会最优解导致最低的总利润、最高的社会福利和最高的交通需求;而寡头 解介于垄断解和社会最优解之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尤其是城市中心城区停车需求的日益增加,停车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城市停车设施进行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城市中心城区停车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对城市各种停车需求进行分类,在研究结论中针对每种停车需求提出相应的停车设施供应,并尝试给出各类停车设施的合理比例。本次研究成果在宜兴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规划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停车收费价格是规范居住区停车管理的重要手段.结合北京市居住区停车成本调查,分析居住区停车泊位运营管理成本;结合北京市居住区停车行为调查,探讨居民对停车费用的支付意愿及其与居民收入的关系,据此确定居住区停车收费依据.进而考虑与居民停车泊位选择行为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建立BL模型,分析地面停车泊位与室内停车泊位的费用差价对...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城市停车供需矛盾问题,使停车设施分布相对合理,提出最大限度地满足停车设施使用者、投资者、管理者三方效益最优的停车选址优化模型。建立综合考虑使用者的出行效益、投资者投资利润率与管理者区域服务水平的多目标约束模型,采用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公式来优化基本遗传算法并求解该模型,给出模型求解过程。最后,经实例分析,得出规划区域内最优公共停车场建设个数、各停车场的具体位置以及泊位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晏勇 《城市交通》2014,(1):28-33
针对老城区停车问题突出且增加停车设施供给空间有限的现状,研究老城区停车系统改善策略。首先分析黄石市老城区的交通概况及停车现状,探讨其停车难问题的原因。在提出老城区停车系统总体改善框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停车系统改善策略。宏观层面,提出建立交通分析与用地开发的反馈机制、实行停车"差异化"供给。中观层面,提出商业密集区停车改善策略、强化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和推行停车配建建设补偿制度。微观层面,提出优化停车设施布局、实行停车收费管理以及建设停车诱导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产量及保有量飞速增长,各城市停车场供给严重不足,中国停车场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首先对中国停车场产业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停车场投资建设项目享受的优惠政策有限且扶持力度一般。然后,对停车场经营企业的主要业务模式进行归纳,重点对不同投资规模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轻资产类型停车场项目对成本控制要求比较严格,毛利率较低,主要依靠规模经济;重资产类型项目对产业政策依赖程度较高,若无足够政策扶持,投资的内部收益水平及投资回收期都难以达到正常投资要求。最后指出,中国停车场产业需要更有效的行业政策支持,特别是商业配套面积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