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降低桥梁寿命的最大的原因,是雨水、道路撒水、喷防冻结剂产生的冻解水和水影响造成的材料劣化。混凝土桥寿命降低的原因是由于水渗人造成的钢筋、PC钢棒锈蚀;涂层劣化造成的钢材锈蚀使钢桥寿命降低。桥面铺设寿命降低的原因是由于防水层劣化、桥面积水造成的铺设损伤。该文对优于通用的混凝土保护材料及在钢桥的钢床中使用的涂层系列防水材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重点论述了法国地中海高速铁路线上的栋泽尔桥的设计情况,包括结构形式、静力模型、特殊验算、疲劳荷载、地震分析和拱的加劲.该桥是一座边跨2×52m,拱跨2×110.3m,总长324.6m,总宽20m的结合梁钢系杆拱桥.桥的两片大拱由上面的一片小拱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上部结构,其结构新颖、造型美观.  相似文献   

3.
孟加拉邦戈邦都大桥是通过公路、铁路、电力线路的变截面连续箱梁多功能桥梁.在频繁的旱灾、热带气旋等多种气候灾害影响下由于表面温度应力导致桥面层纵向开裂,对桥面裂缝修复后横向粘贴碳纤维板约束纵向裂缝发展;对桥面采用两种不同铺装方案进行处理,铺设5 cm厚的玛蹄酯沥青耐磨层.目前,在桥面板大面积粘贴CFRP板材并铺设玛蹄脂沥青层的施工技术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为了研究铺设玛蹄脂沥青层的高温作用对CFRP板加固多功能箱梁桥的加固效果,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静力试验,对高温环境下CFRP板加固多功能箱梁桥进行裂缝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代钢管桁架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于轻型化的考虑,桥梁结构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圆钢管(CHS)结构。该文介绍了3座钢管桁架桥的设计,并简要介绍了CHS焊接节点的疲劳设计方法。在钢管桁架桥的设计中,焊接管节点的疲劳设计是控制设计,现行的欧洲钢管节点疲劳设计规范已不适用于桥梁中典型的管节点。为了研究桥梁结构中节点的疲劳性能以及疲劳设计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对焊接CHS的K形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冲焊桥壳失效的问题,对不同种类冲焊桥壳疲劳试验产生的各种断裂形式进行了分析,找出其失效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和工艺,避免了冲焊桥壳出现裂纹或延缓裂纹产生,提高了桥壳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6.
介绍美国加州第一座正交异性曲线桥的设计与施工,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钢筋桩的防护、基础及墩柱的设计、正交异性板的疲劳与裂缝控制方案、抗震分析及细部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3.3 桥面沥青层的铺设 由于我市近年来大量修建立交桥,因此介绍一些桥面铺设方面的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桥面铺设沥青面层应从气候条件、交通量等方面考虑。既要保护桥底板,又要形成好的平整度以保证交通流畅,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性和安全性能好; (2)桥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抗滑性大,并能长时间保持这一特性; (4)按设计要求具有合格的路拱和充足的层厚; (5)与床底板的附着性和防水性要好。 满足以上条件,一般选用加热沥青混凝土。然而由于夏季和冬季温差大,易形成桥面变形,流动、裂纹等现象,因此在沥青混  相似文献   

8.
由于桥式机械起重机的两端坐落在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属支架上,形状似桥。桥式机械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在交通建设中,该设备主要用于桥梁预制、安装及吊运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美国加州第一座正交异性曲线桥的设计与施工,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钢管桩的防护、基础及墩柱的设计、正交异性板的疲劳与裂缝控制方案、抗震分析及细部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南京江北新区水月桥设计考虑桥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采用新月的造型,通过平纵弧线变化形成韵律感,体态轻盈。结构上采用不同半径的主辅式钢梁,将结构美观、受力合理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主梁截面采用单箱单室钢箱梁截面,梁下设置V型桥墩,辅梁铺设在主梁伸出的挑梁上,产生通透轻盈的视觉效果,达到功能、美学、文化与技术的和谐统一。该桥的景观创意及结构设计可以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模型试验及空间有限元计算分析方法研究聚氨酯-钢板夹层结构正交异性三跨连续桥面板的力学特性,并对比了不同桥面板车轮作用点处,截面受局部应力影响的纵横向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与普通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相比,夹层桥面板能大幅降低局部应力集中,应力峰值约为普通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1/3~1/2,并可大幅减少焊缝疲劳裂纹的出现;由于夹层板自身刚度大幅提高,能大幅减少纵向加劲肋数量并减少50%以上的焊缝,从而节省钢材,减轻自重;聚氨酯-钢板夹层结构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应变试验测试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公轨两用钢桁桥轨道横梁与整体节点连接头的疲劳荷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评定公轨两用钢桁桥下层轨道横梁与焊接整体节点连接头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累积,对该细节在桥梁设计寿命内车辆荷载所产生的疲劳荷栽谱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对桥梁的车辆荷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各国相关规范,建立了代表桥梁设计寿命内真实运营状况的疲劳荷载模型,并通过全桥三雏有限元分析模拟计算该连接细节所承受的荷载历程。依据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确定了公轨两用钢桁桥轨道横梁与整体节点连接头验证性疲劳试验的试验荷栽。结果表明:该连接细节的疲劳损伤荷载基本不受上层汽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轻轨,可以通过直接将轻轨计算结果乘以一定的提高系数得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府店路荷载调查资料,探讨了我国疲劳车辆模型的建立方法。将疲劳车辆加载于常用跨径简支梁桥上,分析比较了各疲劳车辆的疲劳损伤。通过定义疲劳损伤率,评估了各疲劳车辆的等效精度。在我国疲劳设计车辆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建立疲劳车辆的方法对我国公路桥梁的疲劳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伸缩缝结构的强度和疲劳寿命,提出了一种考虑移动车轮荷载的伸缩缝结构动力响应计算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车轮的竖向与水平冲击荷载,这些冲击荷载作用在内力影响线分析得到的最不利作用点上。在动力分析基础上,采用包含有效缺口应力、雨流计数和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评估了模数式伸缩缝的疲劳寿命。针对伸缩缝结构强度与疲劳寿命的不足,依次提出了4种结构优化方法:①优化焊趾结构,减小应力集中。②增设单中梁支撑肋板,提高局部抗弯刚度。③增设双中梁支撑肋板,均匀提高抗弯刚度。④增设带横向连接的双中梁支撑肋板,同时提高局部抗弯和抗扭刚度。研究结果表明:中梁与横梁的连接焊缝和中梁跨中是典型的双缝模数式伸缩缝的易损位置。中梁与横梁的连接焊缝上的最大Mises应力超过了Q345级钢材的屈服应力,疲劳寿命远小于中国桥梁规范要求的200万次。优化焊趾结构无法满足强度要求;增设单中梁或双中梁支撑肋板能够能使结构满足强度要求,但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疲劳寿命;增设带横向连接的双中梁支撑肋板,可以达到强度和疲劳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模拟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板的疲劳损伤退化过程,提出了针对公路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疲劳失效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首先在各国相关试验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合理的荷载谱,将复杂的车辆荷载进行简化等效;然后提出了高周循环荷载下受弯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疲劳本构关系,基于ABAQUS软件对一试验板建模分析,验证了疲劳本构关系的正确性;最后,对某实际钢筋混凝土桥面板进行疲劳数值分析与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该桥面板的抗疲劳寿命满足要求;所建立的材料疲劳本构关系能够有效模拟钢筋和混凝土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力学性能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6.
杨河大桥为一座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桩基为直径1.2m的钻孔灌注桩,桩基嵌入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平均桩长12.5m。由于河床段上下游长期人工取砂及严重冲刷,桥墩横系梁及桩基已经外露2~4m,桩基的外包混凝土部分钢筋外露锈蚀。河床面以下4~5m均为砂砾层,如河床进一步冲刷,将严重削弱桥梁的承载能力及影响桥梁的整体稳定,为保证桥梁的安全,对基础采用微型桩托换技术进行整体加固。  相似文献   

17.
大跨径公路钢斜拉桥索梁锚固区疲劳试验荷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乔  唐亮  裴岷山  满洪高 《公路》2004,(12):7-10
针对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暂无疲劳荷载规定的情况.参考国外规范和研究成果,根据疲劳积累损伤理论.以苏通大桥索梁锚固区疲劳试验荷载的确定为例.对公路桥梁疲劳荷载的确定方法和原则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推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因其发挥了2种材料各自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中小跨径的桥梁结构中,而极限承载能力是评判其安全与否最直观的指标之一。为了对现役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极限承载力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提出一种确定钢主梁极限承载能力可靠度的新方法,该方法能考虑车辆荷载引起的疲劳累积损伤对钢主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首先建立了三维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并采用美国AASHTO桥梁设计规范中的Ⅰ形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强度设计车辆荷载模型和疲劳设计车辆荷载模型作为算例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建立的车桥耦合振动程序、S-N曲线和雨流计数法,获得不同桥面状态下强度设计车以不同车速过桥时产生的动力冲击系数和疲劳设计车以不同车速过桥时产生的疲劳损伤累积和最大应力,并根据卡方检验对在不同桥面状态和不同车速下获得的这3个参数的分布类型进行检验。最后,基于剩余强度理论,利用AASHTO规范中规定的桥梁承载力设计方程,建立能考虑桥梁全寿命周期内桥面处于不同状态时车辆过桥产生的累积疲劳损伤对钢主梁极限承载能力折减的极限状态方程,并以此对钢主梁极限承载力的可靠指标进行研究,获得其与疲劳设计车日均通行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桥梁极限承载力可靠度会随着疲劳设计车日通行量的增大而降低;钢主梁疲劳累积损伤对其极限承载力折减具有重要影响。提出的方法为准确评估在役桥梁的极限承载能力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钢-UHPC组合桥面移动车辆加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车辆荷载不断提高,导致钢桥面板疲劳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对桥面系安全使用危害很大的顶板疲劳开裂问题。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形成钢-UHPC组合桥面,因有望解决该类疲劳问题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武汉军山大桥改造工程为背景,利用工程现场的运输卡车,开展了钢-UHPC组合桥面移动车辆加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顶板与U肋连接处疲劳细节控制测点应力幅约为改造前的1/4~1/10,U肋与横隔板连接处疲劳细节DPS01.1控制测点应力幅约为改造前的1/10;疲劳细节C.6多轴疲劳效应显著,疲劳细节C.6.1控制测点应力幅约改造前的26%~29%;其余疲劳细节控制测点应力幅普遍约为改造前的1/2,U肋嵌补段疲劳细节UU01控制测点应力幅约为改造前的1/2。若大桥原钢桥面板抗疲劳设计寿命按5年计,则改造后有望解决其顶板疲劳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20.
拉索腐蚀疲劳累积损伤是威胁斜拉桥运营安全的关键因素,导致斜拉桥运营期的换索次数多且换索成本高。为了准确评定斜拉索腐蚀疲劳损伤对斜拉桥结构安全的影响,从结构体系可靠性角度探索拉索腐蚀疲劳损伤的概率传递模型。分析了斜拉索腐蚀疲劳损伤对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影响规律,从而为换索决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和疲劳腐蚀效应共同作用下的拉索在20 a服役期内的强度系数分别为0.928和0.751,斜拉索抗力退化将导致斜拉桥主要失效路径变化,主梁索间距为30 m的斜拉桥在服役期的13 a,主要失效模式从由主梁弯曲失效转移至斜拉索强度失效,导致后期的结构体系可靠指标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