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传统船舶柴油机状态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柴油机状态监测系统,系统硬件包括测控节点模块、收发器模块;系统软件配置为柴油机状态监测软件,通过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实现了船舶柴油机的监测系统,为了证明该船舶柴油机状态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时间较短,将该系统与基于LonWorks总线的船舶柴油机状态监测系统、基于基金会现场总线的船舶柴油机状态监测系统、基于PROFIBUS总线的船舶柴油机状态监测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证明该系统的数据采集时间最短,说明该系统更适用于船舶柴油机的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廖建彬  蔡振雄  陈清林 《机电设备》2009,26(5):14-16,22
柴油机的供油系统是柴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柴油机的心脏与血脉,它对柴油机的燃烧以及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排放特性等一系列性能指标有着有直接的影响。统计数据表明,在柴油机的各种故障中,供油系统的故障比例最高.本文对柴油机供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其可靠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国内外舰船柴油机监控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国内柴油机监控系统的现状,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柴油机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基于数字通讯架构监控技术能够兼容现阶段的模拟量控制,同时以其简单的布线、简易的维护性、简便的数据共享等特点,为数字化智能化柴油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找到了有效途径。文章为数字化智能化柴油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高端DCS系统、一个满足现状的DCS与EGR(或CRS)相结合系统两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汤经纬  杨建国 《船海工程》2011,40(6):52-54,58
针对船舶柴油机运行参数监测的需求,设计基于英飞凌XC886微控制器的船舶柴油机监测系统,系统可采集柴油机运行过程中各种温度、压力、转速等参数,通过RS -232发送数据至上位机,实现在线监测柴油机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5.
船舶柴油机进排气系统可以监测许多柴油机运行时的数据,例如柴油机工作时的进排气温度、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和压气温度等。通过对柴油机进排气系统的数据监测可以直接显示出柴油机是否正常运转。对MTU 20V956TB92型船舶柴油机进排气系统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船舶柴油机进排气系统仿真软件。操作人员通过使用船舶柴油机进排气系统的仿真软件可提升对故障的诊断能力,并对相关故障进行解除和恢复。此方法具有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船用柴油机的技术特点。从柴油机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材料和工艺、排放等角度论述了柴油机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不断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和可靠性,降低油耗和控制排放,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船用柴油机,我国面临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可编程控制器在石油、钢铁、化工、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干扰性、价格低廉等优点。柴油机是船舶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柴油机气缸压力进行测量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柴油机故障,降低船舶财产损失。本文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台达PLC的船舶柴油机气缸压力测量系统,系统包括触摸屏、PLC、按钮、工控机等模块,可以实现对柴油机气缸压力的在线测量,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既定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8.
党杰 《中国修船》2004,(1):22-23
文章简要叙述了二冲程柴油机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采用该系统后在结构形式、柴油机性能、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9.
葛亚莎 《机电设备》2007,24(1):65-67
渔轮柴油机上引入一种电子控制喷油系统,使柴油机较大地改善了燃烧效率和耗油量,并确保了渔轮柴油机的最佳工作性能.该文着重叙述了该系统的特点、渔轮柴油机的结构原理和试验测试获得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0.
在提出柴油机热力过程计算相关假设基础上,以MANB&W6S50MC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柴油机系统的物理计算模型。利用BOOST软件对柴油机单缸熄火及排气定时故障进行数值模拟,在宏观上把握其工作状态,为柴油机系统的设计、优化及运行管理等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船舶二冲程柴油机换气阶段的特殊性,探讨了船舶二冲程柴油机缸内过程中热力循环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了缸内过程的仿真模型,设计了相应的MATLAB/SIMULINK模块。  相似文献   

12.
受到大负荷扰动后,船舶电站的参数将发生较大变化.从发电柴油机、电力负荷、发电机及励磁调节系统方面建立柴油机瞬时转速的动态模型,并从气缸做功和负载方面对瞬时转速变化方面进行分析.依据发电柴油机的不同负荷类型,分别从恒定阻抗法、电动机机电暂态过程动态特性、负荷的静态特性三方面进行归类计算,提高了负荷的动态和静态仿真性能,励磁系统则采用三阶实用模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系统的静态、暂态和动态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柴油机燃烧理论,应用电控技术,优化燃油系统,提高伺服油的工作压力,采用新一代CLU5气缸润滑技术和新一代柴油机控制系统——"UNIC控制系统",实现柴油机的全电子智能控制,从而实现在满足最新排放的要求下,提高其经济性、可靠性、操纵灵活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大型船用柴油机故障类型的数据通过台架试验或者实船来获取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因此针对柴油机的故障仿真数值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故障排除及数据驱动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AVL BOOST软件和台架试验数据,建立柴油机仿真模型,验证4种负荷工况下仿真模型需满足的精度要求;基于100%负荷工况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模拟柴油机发火点提前、单缸停油及曲轴箱窜气这些典型故障,并分析计算得到的数据。[结果]结果表明:发火点提前5°时,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提高了17.4%;第1缸停缸后,有效油耗率上升近15%;对于不同气缸停油情况,第2号和3号气缸停油时的特征参数变化幅度较小;随着活塞有效窜气间隙的增加,各特征参数基本上呈线性扩大趋势,在窜气间隙值为0.04 mm时,部分特征参数急剧增加,例如油耗率增加了近40%。[结论]所得结果可作为柴油机故障状态识别及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构建的重要依据,为探索船舶柴油机智能故障诊断技术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船舶柴油机变流量冷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船舶柴油机燃烧室的散热计算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在不同的负荷和环境条件下气缸壁内表面温度的变化;研究了采用柴油机变流量冷却方式对缸壁表面温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讨论了变流量冷却对船舶柴油机其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船舶主机汽缸注油润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首先分析了船舶柴油机对汽缸注油润滑系统的要求,再分别研究了传统机械式注油器、HJSIP注油系统、AlphaACC电控注油系统和自主开发的新型电控汽缸注油润滑系统的技术特点,结果表明:电控注油系统可有效改善磨损、并能大幅降低汽缸油耗率和有害排放,是汽缸注油润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在船舶柴油机一种新型电控式气缸润滑系统研发的过程中,系统中的步进电机出现了堵转、失步或无法带动气缸润滑油注油泵等问题,因此为探索研究驱动注油泵需要的力矩大小,设计并实施了气缸润滑系统的驱动扭矩试验。试验研究分别讨论了驱动转速、油温、背压、注油单元个数、循环喷油量等因素与驱动扭矩之间的影响关系,为国产新型电子控制式气缸润滑系统中的注油泵和步进电机的选配及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MARPOL公约附则VI中NOx修正系数的研究表明,扫气空气温度属于可控制的进气参数,不需要出现在NOx修正系数公式中。作者研究认为进气温度、进气湿度和大气压力是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将扫气空气温度与最高燃烧压力作为运行参数在ISO状况下对NOx值进行修正则更为合理,并推导出了新的NOx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9.
郑元舰  黄政  倪何 《船舶工程》2018,40(9):52-57
针对目前船舶柴油发电机系统监控软件测试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利用仿真模型在软件与硬件搭接联调之前先行测试,以减少软件的开发周期和成本。基于模块化建模的思想,分析柴油发电机系统中的热功转换、能量转换和质量迁移等多种能量作用。在SimuWorks仿真平台上根据基本物理学规律将柴油发电机系统分为进气系统、燃油供应系统、PID调节器、气缸、曲轴连杆、轴系转子和发电机七个模块,按照能量传递和转移的方向,搭建起柴油发电机系统的整体模型。利用建立的柴油发电机系统进行仿真研究,通过对稳态和动态仿真实验值的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为柴油发电机系统监控软件的测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述数例可供“12V390E”主柴油机改造的遥控装置方案。对采用“伺服缸型电-气式”遥控方案的主机操纵系统重点描述,详尽分析操纵系统中“滑槽式曲柄、连杆机构”运动机理和结构构思,为“伺服缸型电-气式”遥控装置的可行性、合理性提供充分依据。文中对遥控气路系统性能失效的防范设计提出建议和警示,供船舶轮机制造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