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道路清障车拖带车辆制动工况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关系的力学模型,并绘制了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对分析道路清障车制动过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在所有的专用车种类中,清障车是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车型之一。近些年有关清障车的电影和游戏也层出不群,赛车总动员之道路清障车、变形金刚电影版里的扫雷清障车很是拉风。清障车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救援和疏通的第一线,因此即使普通的民众第一次接触也是很有好感。相比其他专用车,清障车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它起源于美国,早在1916年就生产了世界上第一辆清障车,这也是道路清障车发展的开端。清障车主要用于排除道路障碍、清理事故车辆、整理城市环境、给驾驶员提  相似文献   

3.
道路清障车的4大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清障车在我国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延伸,国内道路清障车产业可谓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到目前为止,国内道路清障车已开发出托吊分离型、托吊联体型、平板  相似文献   

4.
针对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对作业类专用车辆如清障车等产品的不适应性,阐述了贯彻实施QC/T645-2005<清障车>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道路清车用于救道路上的事故车辆,及时疏通道路,是近几出现的一种新的专用汽车。本文分别介绍了臂式,背式和门架叉式三种类型的道路清障车的结构型式和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阐明了道路清障车的总体设计和计算方法,介绍了ST5100TCZ型道路清障车总体设计方案,并对有关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托举功能是道路清障车的一个重要功能,它依靠托臂将故障车的前轮托起,然后由清障车将被拖车辆拖离事故现场.在清障车拖车过程中,道路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平路,有坡度大小不一的上坡路和下坡路;故障车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前悬长度较短的,也有较长的,有前悬高度较低的,也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8.
肖军 《商用汽车》2014,(6):24-30
正我国清障车种类繁多,清障车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对清障车的分类、用途、性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判断与分析。1 我国清障车概况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故障和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上,这种现象时常发生。随着高等级公路里程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多,道路清障车也得到了发展。道路清障车又称托车,是指装有道路抢险作业装备的专用汽车。它具有起吊、拽拉和托举牵引等多项功能,适用于各种公路、城市道路的清障作业。  相似文献   

9.
(30)清障车 清障车是指装备有托举、拖曳、起重等装置,用于清除道路障碍车辆的专用汽车.据资料,清障车可从结构性能、特点、作业能力及吊臂、托臂功能等方面进行分类,具体分类见表1.其中常见的类型有托吊连体型、托吊分离型、平板型和旋转吊型.  相似文献   

10.
常问 《汽车情报》2004,(34):23-24
沈阳市交通机械厂1990年制造出中国第一辆道路清障车,率先为这一新车种冠以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金路牌道路清障车。从此,道路清障车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新型改装车,在疏通交通堵塞、清除公路障碍、为驾驶员排忧解难,成为公路管理部门,公安交警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型货车驾驶员对道路坡度把握不准确而容易导致长大下坡路段出现制动器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货车的坡度提示系统。该系统采用陀螺仪实时探测货车所处道路的坡度,并实时显示,当检测到货车连续下坡超过一定长度且没有采取制动时,系统提示驾驶员适当制动,以避免后期车速加大而频繁制动导致制动器失效。经实际验证本系统能有效给驾驶员提示,对减少交通事故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某8×4重型自卸车为分析对象,建立了四轴汽车的制动力学模型,对该车在满载、超载情况下进行各轴载荷的计算,前、中、后桥制动力矩和制动力分配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轴汽车的行车制动性能分析方法,并与该车制动性能O型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对四轴汽车行车制动性能进行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3.
EBS系统作为制动系统的重要构成,能够给重卡车型提供快速、稳定和合理的制动性能,其也是重型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车辆提供线控制动的相关控制接口,能够快速响应其他系统(如智能驾驶控制系统)的减速和制动请求。本文主要介绍重型汽车EBS电子制动系统的组成、系统电路,以及制动控制的相关内容,为重型汽车的后期自动驾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汽车的制动性能关系剑汽车安全行驶性能。ABS防抱死系统的应用是汽车安全性方面最重要的技术进展。通过对装备ABS汽车与普通汽车制动距离的计算比较分析发现,在湿滑的道路上突然制动,ABS系统可以使驾驶员能够保持车辆行驶平稳,在较短的距离内将汽车刹住。但在不湿滑的路面上,缩短刹车距离的范同值比较小。而在冰雪路面上行驶的车辆,没有装备ABS的汽车在湿路面或冻路面上制动时,制动距离会过长且不能猛烈转向。而装备ABS系统的汽车也是如此,因为尽管ABS能提供附加的制动控制和转向控制,但它不能解决这样一个客观的物理事实:那就是在较滑的路面上,可利用的牵引力很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汽车零部件间动态间隙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以SX3315DR326型自卸汽车为研究对象,对该车在空载和满载两种状态下,分别运行于三种路面和四种行驶工况(既:比利时路30km/h、平坦道路80km/h行驶、紧急制动和扭曲路)的主要零部件动态间隙进行测试分析,从而确定出汽车各运动部件在整车上的最大和最小间隙,为汽车设计整车布置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中型货车制动时前轮摆振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了前轮摆振的产生机理,先对振动现象进行检测分析,再改进制动器的结构,然后通过整车试验和制动器台架试验对改进进行了验证。试验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制动时前轮摆振是车辆制动过程中前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波动造成的,与制动器结构有关,通过改进制动器这个摩擦系中的摩擦体的刚性,不仅可以消除制动时的前轮摆振,同时还可大幅提高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道路情况的进一步改善,商用汽车不断向着重型化、高速化发展。持续制动系统可以在不使用传统制动系统的情况下,实现能量转化,为汽车提供持续的制动效果。避免由于持续使用传统摩擦式制动装置而引起的热衰退,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对于持续制动系统的研究,提出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分析持续制动系统和车辆匹配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程序平台,进一步开发后得到了一套商用汽车持续制动模拟计算系统。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安全距离模型是基于纵向相对车速或减速度值建立的,没有考虑移动目标的横向运动特性。本文利用移动目标横穿马路的速度、相对位置,建立横向安全距离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横向安全距离模型的主动避障算法。首先,根据横向移动目标横穿马路的速度、相对位置和自车的制动距离建立横向安全距离模型,设计主动避障算法。接着,为计及路面条件对制动效果的影响,引入当前行驶路面估算的附着系数峰值估算最大制动减速度,约束目标避障减速度,并调整制动强度,以适应不同路况的安全避障行驶。最后,以典型横向移动目标骑行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reScan/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验证避障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横向安全距离模型的主动避障算法能有效避免与骑行者碰撞,提高行车的主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王乾廷  车焕淼  周晓军  王庆爽 《汽车工程》2005,27(6):727-729,681
台架试验中车辆所承受载荷的模拟方法有3种情况:汽车承受的垂直载荷采用液压油缸通过杠杆沿载荷方向直接加载来模拟,对于变结构驱动桥垂向加载时施以当量载荷;车辆以最大牵引力行驶时用电流激励磁粉制动器加载模拟路面阻力矩;进行紧急制动时设计一飞轮,以其转动惯量模拟整车平动惯量。试验表明这些加载方式可以较准确地模拟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行驶时所承受的载荷,从而评价驱动桥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The brake and steering systems in vehicl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actuators that directly affect the vehicle dynamics. In general, the brake system affects the longitudinal dynamics and the steering system affects the lateral dynamics; however, their effects are coupled when the vehicle is braking on a non-homogenous surface, such as a split-mu road. The yaw moment compensation of the steering control on a split-mu road is on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integrated or coordinated chassis control systems and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several chassis suppliers. However, the disturbance yaw moment is generally compensated for using the yaw rate feedback or using wheel brake pressure measurement. Access to the wheel brake pressure through physical sensors is not cost effective; therefore, we modeled the hydraulic brake system to avoid using physical sensors and to estimate the brake pressure. The steering angle controller was designed to mitigate the non-symmetric braking force effect and to stabilize the yaw rate dynamics of the vehicle. An H-infinity design synthesis was used to take the system model and the estimation errors into account, and the designed controller was evaluated using vehicle t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