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何长明 《中国水运》2010,(4):186-187
文中从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出发,回顾了强夯思想的起源,强夯法的兴起,对强夯的发展从应用范围、夯击能、施工机具和复合强夯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强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强夯具有加固效果好、工效快、造价低等优点。对采用强夯加固施工且面积较大的工程项目,应进行强夯试验施工,以调整和确定强夯的技术参数,为大面积强夯提供指导。本文通过海沧港区4~6号泊位陆域回填的试夯施工.对强夯法加固地基试夯施工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强夯是最常用和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有效地控制强夯施工质量是保证地基稳定与安全的关键。目前,我国强夯施工质量的信息化控制水平较低,主要依靠监理和施工人员人为控制,难以实现对强夯施工质量的精准控制。从强夯施工信息的采集、存储、展示和导航入手,提出一种具有实时、自动、高精度等特点的强夯施工质量实时导航技术,对强夯施工实现实时监测和可视化导航。工程应用表明,本技术满足强夯地基竣工验收一般检测项目的检查要求,对强夯施工过程实现精细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湖北大冶国储库某库地基强夯处理过程及地基质量事故,根据震动理论探讨了强夯的机理,认为强夯后的地基具有双层构造,上层是强夯实层,下层是强夯强层,强夯实层的下限深度可视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强夯弱层的下限深度可视为强夯的影响深度,分析了造成地基质量事故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依托安哥拉洛比托港扩建工程集装箱码头旱码头堆场区的强夯施工工程,从强夯前回填料性能参数、强夯施工过程监测以及强夯后地基处理加固效果检测3方面入手,对安哥拉洛比托港堆场地基强夯处理加固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填补该地区强夯软基处理设计与施工经验的空白,并为该地区后续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强夯试验软粘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进行测试,分析其分布规律,对确定强夯最佳夯击能量、夯点间距、强夯间歇时间及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强夯地基处理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洁 《水运工程》2004,(5):77-79
介绍强夯地基处理的设计、试夯、监测等。通过强夯试验,利用多种监测手段取得最佳强夯施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论述强夯置换法的机理。结合长江某码头工程的饱和软土地基进行的强夯置换试验,证明强夯置换法加固此区域的饱和软土地基是可行的。通过对单点夯击能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获得此区域强夯置换法的最佳强夯参数和施工工艺,并从实践中扩展了强夯法的用途,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结合具体工程,对强夯法在高填方堆场轨道基础地基处理中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强夯参数进行了全面的设计、试验与效果检验。通过对强夯法特点的分析,认为对于土石混合料回填的高填方地基上的轨道基础,采用强夯法处理是合适的。通过对强夯地基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强夯法处理该类回填地基的效果较好,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提高明显、压缩性减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魏斌  戎建国 《中国水运》2007,5(8):81-83
基于应力波的传播理论,对强夯法加固回填土地基机理进行分析,绘制出强夯法加固模式图;讨论了强夯技术参数的选取对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证明强夯法加固地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金晖 《水运工程》2007,(4):70-74
吹填淤泥形成陆地是当前围海造陆的一种趋势,针对上部使用功能要求的不同,必须对吹填淤泥进行合理的加固处理。连云港庙岭三期工程中,对吹填淤泥预压排水后,采用强夯法进行加固,满足了集装箱堆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强夯对周围已建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强夯法加固地基时,夯击能、夯点距离、夯击数等因素对周围已建建筑物的安全的影响。通过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地基位移、建筑物的变形等项目的监测来确定强夯的安全距离。结果表明,强夯对建筑物影响分析采用地震烈度对建筑物危害标准进行评价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刘民  薛久东 《水运工程》2006,(11):104-105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塑料排水板与强夯联合法处理新近冲填土、饱和粉土的方法,通过试验、施工,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提高近50%,可大幅度降低工程费用、缩短工期,为类似场地的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沉箱后壁设置减震沟,且将原设计的强夯区前移至距沉箱后壁12.5 m处,单点夯击能由1 500 kN.m提高到2 500 kN.m时,沿深度实测最大土压力的平均值约为设计允许值的72.8%,保证了沉箱结构不致破坏;据码头前沿的沉降、位移观测点,以及沉箱后壁外侧深层水平位移的实测值均趋于零,证明码头整体是稳定的。建议夯击能提高至2 500 kN.m,强夯区扩大至距沉箱后壁12.5 m处施工。用强夯代替了部分振冲区,既节省了投资,又提高了此处的密实度,而且突破了强夯距建筑物至少需15 m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小鱼山南防波堤工程爆破挤淤地基处理时未能爆穿深厚软基中砂夹层的问题,进行了补救措施的研究。结合施工工艺,分析未爆穿砂夹层的原因,采用简化毕肖普法复核未爆穿段海堤的稳定性,提出补救措施进行稳定计算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对海堤内侧增加侧爆、外侧加厚加宽反压平台的措施,可有效提高海堤整体稳定。为含砂夹层复杂软基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海域深厚层淤泥(>28 m)条件下,对定向滑移爆炸挤淤悬浮式防波堤施工技术,从堤头抛石加载、爆炸挤淤爆破参数选择、循环进尺控制、两侧爆夯等方面进行阐述.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体积平衡法,沉降观测,钻孔勘探”等检测手段进行监控,保证爆炸挤淤悬浮式防波堤地基质量,工期短、费用低、沉降小,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正义  荆雷 《水运工程》2013,(10):244-248
爆破挤淤处理深厚淤泥软基具有施工简便、建设工期短、造价低、地基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在堤防工程深厚软 基处理中越来越广泛。以招商局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炮台护岸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爆破挤淤填石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 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振动压路机的振幅是影响道路压实效果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室内路用材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振动压实仪,对在不同振幅振动压实条件下。粉土和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压实效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粉土和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等不同路用材料有不同适用的振幅范围,粉土合适的振幅比水泥稳定碎石的振幅要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加载方式下充灌砂袋体挤淤效果的测试,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地基土体强度与挤淤效果的关系,并用维持悬浮于淤泥中填体的挤淤深度、接触宽度及淤泥的强度指标之间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该公式在新近吹填淤泥地质条件下对判定挤淤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广泛遇到的海外港口建设工程中强夯设计参数选择和强夯施工监测等问题,详细对比分析了中、欧、美规范和手册中强夯法适合土类、设计参数和施工监控等。对比发现,中、欧、美规范和手册关于强夯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设计理念,欧、美广泛采用能量法设计施工参数,而中国则通过强夯后的加固效果指导施工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