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俊岭  田玲 《路基工程》2013,(5):104-106
介绍了CFG桩和夯实水泥土桩多元复合地基在洛阳某重机加工车间的应用情况,通过CFG桩单桩、夯实水泥土桩单桩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分析,证明了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同时,对复合地基中桩及桩间土的应力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桩及桩间土承载力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夯实水泥土桩在神延铁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夯实水泥土桩在神延铁路上的应用,阐述了夯实水泥土桩的设计、检算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大广高速LQ11标为例,主要介绍我国北方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加固软土地基普遍采用的一项新技术——夯实水泥土桩,通过化学、物理两方面作用机理的分析,从而了解夯实水泥土桩的工艺,并体现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方便、加固效果显著、施工速度快、质量易控制、且造价低廉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质量管理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由CFG桩与夯实水泥土桩组成的组合型复合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在同一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静载荷试验检测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以及组合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结果表明,组合型复合地基远高于单一桩型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5.
结合软土地基处理工程进行现场测试,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桩土应力比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复杂的参数。该文结合郑西客运专线上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桩顶、桩间土应力的现场测试,对路堤下夯实水泥土桩的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以及桩土应力比,随荷载水平及加载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7.
桩土应力比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难以准确确定的参数。该文通过对郑(州)西(安)客运专线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的单桩复合地基的载荷试验和路堤下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的现场测试,分别获得刚性基础下和柔性基础下的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和桩土应力比,以及它们随荷载水平和加载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两种不同基础下使得桩土应力比产生变化的不同内在机理。据此,提出了由载荷试验得到的桩土应力比不能直接作为柔性基础下的桩土应力比,而应该乘以一个折减系数。研究成果可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取值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柳学花  程海涛 《公路》2012,(7):24-29
施工质量是导致深层水泥土搅拌桩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确保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方便施工控制,在研究了水泥浆输浆量、搅拌头钻进与提升速度、搅拌轴转速、复搅遍数等4个施工参数对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及常用桩工机械性能分析,给出了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参数的初选值,并提出了三步骤优化匹配方法.最后指出了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参数研究方向,为今后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上海S32高速公路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软基加固处理的应用,介绍了双向搅拌桩施工工艺,通过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效果试验分析,论述了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工程特性,初步提出了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盐水环境下水泥土桩的劣化效应及其对道路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水环境下水泥土的劣化效应,分析了水泥土劣化深度和未劣化部分抗压强度的演化规律.通过对已有水泥土劣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基于水泥土早期强度试验的盐水环境下水泥土桩全寿命周期承载力实用预测方法;同时,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水泥土桩劣化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固地下水矿化度高的软弱地基时,水泥土桩会从外向内逐渐劣化;水泥土劣化对搅拌桩承载力的影响较大,会增大复合地基沉降,而且桩体缺陷将加剧水泥土桩的劣化效应.为了保证路基的持久稳定并控制其长期沉降,在盐水环境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中须考虑水泥土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依据砼心水泥土搅拌桩在南京至常州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砼心水泥土搅拌桩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机理,通过对砼心水泥土搅拌桩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沉降量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的对比分析,得出砼心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方案优于水泥土搅拌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水泥土搅拌技术,解决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在申嘉湖杭高速公路试验段采用大直径、钉形、双向搅拌的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超过20 m的深厚软土地基获得成功,这一开创性的成果大大拓宽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应用前景。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在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相近的情况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较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较详细地介绍夯实水泥土桩加固技术的设计,以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用夯实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客运专线黄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夯实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区客运专线路基基底土的作用机理,并以郑西客运专线工程为背景,通过实测资料说明其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南京地铁四号线某车站地基加固工程,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了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和桩土应力等多项室外试验研究,得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附加应力的主要集中范围、竖向应力沿着水泥土桩的状态分布和水泥土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试验结果可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的计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合理确定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地基承载力是确保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通过分析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说明了影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因素,提出了控制水泥土深层搅拌桩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存在的施工问题,结合工程实践,开展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和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标准贯入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和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均较高,且不同深度桩身强度均匀性较好。双向搅拌桩可适用于珠三角深度超过20m以内软土地基的加固工程。钉形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N,加固效果良好,且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蔡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8):147-149,158
钉形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它解决了传统水泥土搅拌桩的诸多问题,具有良好的工程效果。该文简要介绍了钉形搅拌桩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其采用的新工艺保证了桩体中的水泥掺入量,提高了水泥浆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了桩身质量,特别是深部桩体的质量;主要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钉形桩单桩承载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钉形搅拌桩单桩Q-s呈陡降型;其单桩极限承载力高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并随扩大头高度H、扩大头直径D、桩长L和桩体模量Ep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对于软土地区的路基工程,若路基处理不当,在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容易导致服役期路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水泥土搅拌桩法是软土地区最常用的路基加固方法之一。研究循环荷载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对于指导交通荷载下软土地基长期沉降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软土和水泥土单一介质,对于水泥土桩复合体的研究较少。通过开展水泥土桩复合单元体大型动三轴试验,分析围压、静偏应力和置换率等因素对水泥土桩复合体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下水泥土桩复合体累积塑性显著小于软土,且应变随围压、动应力比及静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置换率的增大而减小;静偏应力的增加会导致复合单元体临界动应力比的减小。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水泥土桩复合体长期沉降计算方法。结合现代有轨电车算例,分析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以及经水泥土桩法处理后的路基长期沉降结果。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土桩法可有效减小软土路基长期沉降。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地区公路工程水泥土搅拌桩检测体系的建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当前水泥土搅拌桩质量检测的要点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通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多项公路工程水泥土检测试验,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多项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水泥土搅拌桩检测体系,对搅拌桩质量检测的频率、方法、指标、评定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系统的检测方法,可以满足水泥土搅拌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