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交通宁静化是机动车减速技术的总称,是绿色交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阐述了交通宁静化的基本理论、理念和主要实践措施,并充分结合生态城交通发展趋势,提出生态城交通宁静化的规划和实施要点,为区域绿色交通的实现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交通宁静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抑制机动车需求,从而实现居民区交通的宁静化,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分析几种常见的交通宁静化措施及其适用性,阐述了进行交通宁静化措施影响分析的要点,探讨交通宁静化措施对路网的影响分析方法,并建立了路网影响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3.
交通宁静化对于缓解城市居民区街道交通问题有积极作用,是操作落实人性化交通理念的有利手段。通过交叉口交通宁静化实践案例的分析,对交通宁静化设计应用层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有助于交通宁静化在我国城市交通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交通宁静化是一种通过采取系统的软、硬设施降低机动车出行对交通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改善行人及非机动车出行舒适度与安全度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交通宁静化措施的发展历程、适用范围、工程案例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对宁静化措施的规范化应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方各国奉行的规划理念中,"交通宁静化"一系列方法特别引人注目。交通宁静化的目的是控制汽车交通,保持有秩序的道路空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整合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的手段,一方面保证必要的汽车使用,同时还要将交通事故和交通对环境的影响限制在最新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交通宁静化是指通过控制机动车行车速度和交通量,减少交通对人们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外的交通宁静化概念提出较早,理论日趋完善,这对于日益拥堵的国内城市交通有值得借鉴之处。分析几种使用较多的交通宁静化措施,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再详细介绍一个具体的交通宁静化项目,分析车速和交通量等数据,证实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可以对国内的实际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机动车交通的同时,如何给行人、社区居民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是道路工程师和城市规划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交通宁静技术以速度管理和局部区域交通管理为设计基础,来合理控制住宅小区的交通量,以减少机动车对次要道路的主导作用。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来评定交通宁静技术对机动车速度和道路安全的影响,为我国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交通宁静措施特别是竖向式偏移设施能够有效地减低机动车运行速度,其中高度为100 mm的减速丘和坡度为1:10~1:15的减速台为最有效的减速设施;交通宁静设施的设置尤其是实施全区域交通宁静技术方案后,对道路安全的改善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建成区,通过大规模的土木工程手段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受到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通过一系列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比如:区域交通组织、交叉口优化设计、行人过街优化设计和可操作性的交通管理措施等,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特别是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具有投入少、效果显著的特点。该文重点介绍交通精细化设计理念及相关优化设计方法,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路网条件较为理想的区域实施单向交通组织有助于挖掘支路网络潜能、激活微循环、均衡道路网交通流量和强化区域交通疏导能力.文中在对单向交通组织特点和基本要求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单向交通组织实施现状;以广州市西关片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区域交通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西关片区单向交通组织的规划原则、思路及具体扩展和优...  相似文献   

10.
珠三角地区高度城镇化以及地区一体化使该区域城市发展呈现集群化、连绵化的特点,也使跨界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并有城市化交通发展趋势。简要梳理近年来珠三角地区跨界道路发展历程和工作措施,并分析了珠三角跨界道路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了珠三角跨界道路交通改善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两轮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专用道一体化的改造方案是为解决城市中心摩托车和非机动车争夺路权带来的交通问题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专用道的设置不可避免也要对公交车站进行改造,交通比较复杂。为有序引导站点处的交通流,保障乘客安全,首先介绍了路段两轮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专用道一体化方案的改造原因和思路,然后结合城市交通宁静化理念,对直线式停靠站和港湾式停靠站处的专用道提出了几种设计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和用地条件。经过对比,推荐公交站点处采用曲线式两轮车专用道设计方案,最后还配套了一些交通宁静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晓韫 《上海公路》2023,(2):138-145
为助力宝山区科创中心主阵地和产业园区的建设,解决重点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现开展了重点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措施研究。通过对道路设施规模、交叉口渠化、信号配时等现状交通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总结现状交通运行问题,提出交通优化改善措施,如交叉口渠化改造,瓶颈路段拓宽等,并对道路改善前后的道路运行情况作对比评估,分析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孙超  张云龙  王波  徐建闽 《公路》2012,(9):139-144
以往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研究多从宏观层面评估周边路网交通负荷情况(如饱和度、平均延误及服务水平),而忽略了关键路段或路口以及实施特定交通组织和管制措施下的实际交通运行情况(如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及车流冲突)。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宏观交通规划模型与微观交通仿真评价相结合的交通影响分析技术手段,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以深圳市建设路深圳酒店区域更新单元交通影响评价为例,通过基于TransCAD的OD反推技术研究建设项目开发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方案;然后基于Synchro仿真系统对关键路口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并采用VISSIM仿真系统对提出的交通改善比选方案进行仿真优化。该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现阶段交通影响分析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赛后奥运区域的发展特点,制定了适用于该区域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及不同的组合,并以奥运区域的路网容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奥运区域赛后交通需求管理最佳决策的优化模型,同时借助计算机模拟结果分析确定了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机动车-机动车交通冲突定义、交通冲突度量指标、冲突严重性判定以及交通冲突评价与预测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和综述。分析表明,目前交通冲突研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传统的冲突度量指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和不一致性,冲突潜在碰撞的后果严重性研究处于初始阶段,交通事件分级模型和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确认,冲突严重性判定存在一致性问题,交通冲突产生和发展的微观机理研究不足,缺乏真实环境下整个区域相互作用车辆精确连续轨迹追踪的数据获取手段。建议未来从以下方向进行优化:复合的改进度量指标比单一指标更为科学合理,并要考虑冲突潜在碰撞的后果严重性;统一和规范交通冲突度量指标的使用也有一定意义;需要针对多个参与者的"区域连锁冲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通过采集区域多车辆连续时空轨迹大数据,得到区域多车辆冲突时空演变模型,并进行交通冲突实时预警和干预研究;另外可通过大量精确数据量化和统一区分各级交通冲突的阈值,并验证交通冲突技术的有效性;在不同设施对象及冲突的空间特征等方面的探索等也会丰富交通冲突研究体系;最后,以上所有的改进方向离不开高精度大范围的采集方法和高效精确的处理手段,故急需真实环境下、长时间的整个区域相互作用车辆精确连续轨迹追踪的大数据获取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田善明 《汽车运用》2013,(11):10-11
新形势下落实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必须针对当前交通动员存在的交通基础设施设备国防功能不足、交通动员方法手段单一、抢修抢建防护措施薄弱和指挥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坚持上下结合、军民融合、集智攻关、综合施策,全面提高交通动员实战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静化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交通静化的起源与概念,实施交通静化的目的、原则及依据;详细阐述了各种交通静化技术与措施的含义、用途、适用地点、优缺点以及可取得的在降低车速、减少交通量、降低交通事故率等方面的成效;针对我国交通状况,探讨了我国引进交通静化技术的必要性,展望了交通静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国外公路设计标准在高速交通设施、低速交通设施的衔接处缺乏标准,车辆在过渡区域行驶存在安全隐患,中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该文首先提出过渡区域设计的基本理念,进而通过调查、整理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过渡区域的交通设计方法,总结常用设计措施的优点与不足,最后引用实际工程运营资料,评价了3种常用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区域的设计是交通宁静化理念的具体应用,需将"点问题"转变为"区域问题"综合考虑,过渡区域的合理性对交通安全具有深远影响,建议进行更多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商业中心区的交通节点大多交通组织复杂,尤其是多路交叉的重要节点,交通空间的优化及组织的合理成为交通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以某商业中心区交通节点的立体空间优化改造为例,基于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需求分析,采用过境交通立体化分流、交通流线分层化组织、地上地下一体化衔接以及停车设施措施化管理等策略,对复杂的交通节点进行优化设计,形成多方式、一体化、高效率的立体化交通空间。  相似文献   

20.
结合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实际情况,探讨了TransCAD在大学校园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按照交通生成、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布和交通分配四阶段流程,分步骤提出每个阶段适用的预测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应用TransCAD并采用适当的模型和方法进行校园近期交通需求预测,能有效结合校园交通出行特点,满足校园交通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