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侵权责任法》自2009年12月26日公布后,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高度重视和如潮评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侵权责任法》根据侵权人的责任承担与其理性预期相一致,以有无意思联络重新构建了多数人侵权的分类体系.因此,如何理解《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与第十二条,切实提高在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责任承担方面的可操作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环境污染责任,是法律的“绿化”需求在环境时代的体现,但《侵权责任法》未将生态破坏行为纳入到环境侵权的范围.本文通过分析扩大环境侵权的调整范围,即将生态破坏行为纳入环境侵权,以便进一步解决解决由环境侵权引发的损害,就首先应明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上位概念.  相似文献   

3.
《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把医疗及其损害赔偿责任设立专章进行了规范,把复杂的医患关系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但是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法院如何适用该法审理医疗损害纠纷案件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就《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短期内并行条件下如何适用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现行医疗鉴定体制及医疗机构免责事由对《侵权责任法》适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把医疗及其损害赔偿责任设立专章进行了规范,把复杂的医患关系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但是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法院如何适用该法审理医疗损害纠纷案件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就《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短期内并行条件下如何适用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现行医疗鉴定体制及医疗机构免责事由对《侵权责任法》适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环境人格权作为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环境权权益,因环境权本身的价值属性决定了其进行民法立法确认的必要,即宜作为一项新型人格权在《人格权法》中予以规定,明确其权利的具体内容。而环境人格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也对环境人格权侵权责任的承担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只有牢固树立环境人格权是一与生俱来的人格权益观念,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环境侵害行为的发生,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6.
校园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是近年来法院受理的各类侵权案件中常见的、多发的一种案件类型.学校、学生、第三人等不同侵权行为主体,在不同内容的侵权案件中,将面临不同侵权责任的承担,校园侵权行为类型表现的多样,直接影响到校园侵权责任形态的确定.本文围绕这一点,从校园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了校园侵权行为的具体类型,并对校园侵权责任形态的具体确定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侵权责任法》颁布以来,学者就错误出生案件能否纳入《侵权责任法》的调整范围展开了不同程度的讨论。为使“错误出生”案件中受侵害一方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法律救济,文章肯定“错误出生”案件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并从侵权法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了“错误出生”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法理基础,厘清了“错误出生”的相关概念以及“错误出生”损害赔偿的范围,力图给我国的司法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大规模侵权与大规模侵权责任化解机制的概念出发,对大规模侵权责任化解机制在解决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学理分析,并从大规模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化解、行政化解和社会救济化解等3个方面,围绕大规模侵权责任承担的实体保障、程序保障、清偿保障,以及政府责任担当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论证了大规模侵权责任化解机制的具体内容,强调多元化、综合化的责任承担模式,对受害群体进行最大力度的救助,是解决大规模侵权纠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把医疗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了医疗机构。文章分析了医疗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以及实施后给各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在旅客运输过程中,乘客受侵权造成人身伤亡案件时有发生,论述由于第三人的违法行为造成乘客人身伤亡时承运人的违约责任及赔偿、承运人的侵权责任及赔偿、承担人与第三人的责任关系以及对承运人责任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的正式实施,租赁车辆的出租方可以理直气壮地对租车人说:"车辆租赁后,你撞死人与我无关!"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如果租车人无经济赔偿能力或者不愿意  相似文献   

12.
袁梅 《交通与运输》2011,27(6):56-56
编辑同志:半年前,我购买了一辆新车,但一直没有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即交强险.4个月后,好友李某要求借用,碍于情面,我借给了他.不料李某却因车速过快撞死一名行人,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由于李某倾其所有还不够赔偿费用的一半,死者家属遂要求我赔偿.我认为自己与李某之间只是借用关系,且我对交通肇事的发生无任何过错,故不应承担任何责任.对吗?读者:谢琳谢琳读者:尽管你并无过错,但你必须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一般为11万元)内承担赔偿责任.虽然《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劳动者的雇佣与劳动力的使用相分离的境况。加之在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中,劳动者提供劳动力所获得报酬权利义务不一,因此滋生了相关人员违法的空间,从而使得在劳务派遣关系中侵权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本文从多个视角深入分析导致侵权问题愈发严重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包括了制定《劳务派遣法》的立法建议,界定了《劳动合同法》中相对模糊的概念等有效措施,从行为规制视角研究劳务派遣方的侵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博的发展情况,对当前这样信息传递与沟通方式进行说明,然后针对微博诞生以来所发生有关著作权的纠纷,分析微博是否具有著作权,以及著作权侵权损害责任如何认定,以及相关的权利如何得到保护,并对微博著作权维权意识提出相关法律保护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了道路交通安全诸方面的法律关系,填补了我国在道路交通方面的立法空白。该法第76条明确了道路交通中的赔偿责任属于侵权责任。其归责原则是根据当事人的不同性质来认定的。其立法精神和立法目的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该法实施四年来,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预防性责任作为特殊的侵权责任形式,未能在我国著作权法律规范与司法活动中受到应有重视。由于该类责任在贯彻著作权法基本宗旨、维护被侵权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知识性产业与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故公权机关理当通过增加立法实施性规定、明确司法适用标准、完善现行损害赔偿体系等手段实现该责任的推广性适用,以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法,以解决妨碍通行物致损纠纷中,公共道路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履行管理义务的判断标准以及数人侵权形态下的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法律适用问题,针对高速公路经营者这一类特殊的公共道路管理人,经分析得出,其所承担的侵权责任应适用《民法典》第1256条的"相应的责任",而非第1198条的"安全保障义务的补充责任";评判公共道路管理人是否已履行法定管理义务,应区分非收费公路与收费公路两个视角,非收费公路管理人应尽一般注意义务,收费公路管理人应尽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相应的责任"应为根据不同的情形承担"补充责任"和"按份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商业秘密保护水平较高,其侵权救济制度较为完善,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商业秘密权利人进行充分、有效地保护,非常值得我国借鉴。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美两国商业秘密侵权的救济措施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找出我国目前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并对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和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对他人所负有的安全保障义务既是一个侵权法上的新问题,也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问题.本文结合有关司法解释和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次审议稿》第三十七条的具体制度,从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我国安全保障义务规定的不足,并对完善我国的安全保障义务制度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受到乔丹姓名权案判决思路的启发,在商标性使用侵犯姓名权纠纷中,可以对停止侵害责任的适用方式类型化,并形成前提条件、区分标准及考量要素的构成要件。知识产权领域普遍存在的权利冲突现象、知识产权权利客体形式与实质的二分结构、侵权行为生成客体中价值来源的复杂性,使得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对停止侵害责任适用方式类型化的借鉴具有必要性、正当性与可能性。从知识产权权利客体形式与实质的二分结构出发,可以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界分为复制性再现与模仿性再现。对于模仿性再现行为,可以分别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及商标法语境下,基于制度宗旨、保护客体、侵权判定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司法共识,以侵权行为的方式、程度和后果为标准,结合侵权行为生成客体中被告的具体贡献,形成停止侵害责任适用方式的类型化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