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使用壳牌成品温拌沥青,可以免去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施工)过程中添加温拌剂的环节,而且成品沥青只需要加热到较低的温度即可顺利进行试验(施工).分别对壳牌成品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试验,以评价它们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者路用性能相似,而壳牌成品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升温快慢与混合料热阻性能有直接关系,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沥青路面升温问题,对混合料热阻性能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通过测试混合料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分析沥青种类、集料种类、空隙率大小及级配类型对混合料热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S1-C改性沥青热阻性能优于壳牌70#基质沥青和SK90#基质沥青,辉绿岩热阻性能优于石灰岩、闪长岩和花岗岩,OGFC-10热阻性能优于AC-10和SMA-10,空隙率大的混合料热阻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纳米CaCO_3/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以壳牌A-70~#道路石油沥青为基质沥青,分别制备基质沥青、纳米CaCO_3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纳米CaCO_3/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通过高温、低温、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试验,对不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aCO_3/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有明显增强,而低温抗裂性能较SBS有所降低,但仍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表面活性水溶液温拌剂(DAT)温拌不同基质沥青混合料(Evotherm WMA)的路用性能,选用工程常用的AC-13混合料级配,并采用河南SK90、盘锦A级90号和壳牌90号三种不同基质沥青添加适量DAT进行均匀拌和,然后进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盘锦A级90号Evotherm WMA较河南SK90和壳牌90号Evotherm WMA的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更优,且盘锦A级90号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和Evotherm WMA性能较为接近。可见温拌剂DAT与盘锦A级90号沥青配伍性更好,拌和的Evotherm WMA性能更优更稳定。  相似文献   

5.
1前言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源于德国的一项沥青混合料的新技术。它是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HMA),是由优质粗集料、少量细集料、沥青、纤维稳定剂和矿粉组成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即由粗集料骨架和沥青玛蹄脂两部分组成,SMA混合料的机理因此是双重的。首先,在混合料内粗集料之间必须达到相互嵌挤。形成骨架结构,其次,必须提供足够的沥青玛蹄脂砂浆充分填充空隙,因此,通常规定相对大的集料间隙或相对高的沥青粘结料含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对沥青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沥青混合料设计中对混合料的类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原材料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与碾压进行了分析,为广大沥青混合料路面设计及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对路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通过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以及疲劳试验,研究了其路用性能,同时与常用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作比较,结果表明:改性沥青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也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其中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抗永久变形和耐疲劳性方面要优于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在低温抗裂性方面要优于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8.
排水沥青混合料孔隙率影响因素分析及级配范围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试验方法进行室内试验,对排水沥青混合料孔隙率与各主要孔径通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到影响混合料孔隙率的关键因素,并由此提出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孔隙率与各孔径通过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预估混合料的孔隙率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目标孔隙率范围,提出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推荐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9.
概括了国内外冷补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列举了冷补沥青混合料常用添加剂类型及应用效果,并对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研发和制备提供合理化建议,为合理使用冷补沥青混合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探讨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抗滑性及和易性,为指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对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几种沥青混合料性能分别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不同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的建议,为今后我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混合料类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比研究了3种SMA混合料和一种AC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集料混合料级配的不同,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当集料混合料级配达到最佳组成时,沥青混合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将显著提高,这不仅说明进行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在沥青路面工程施工中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级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石灰、抗剥落剂对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水稳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分析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变化规律,以及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能力,可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冷铺沥青混合料相对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而言更适用于公路的养护和冬季修补工程。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设计方法,经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设计的冷铺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性能优良,可以应用于各种沥青路面的修补和养护。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几种试验方案,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分析纤维加筋和橡胶粉对混合料的改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同时采用纤维加筋和干拌橡胶粉技术,可以综合二者优势获得具有良好高温稳定性的多碎石沥青混合料;采用将橡胶粉直接投入搅拌锅的混合料生产工艺,为预溶法沥青改性过程的材料相容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实体工程施工经验表明:橡胶粉纤维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有别于普通的沥青混合料施工.通过对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分析,总结出施工控制函数,提出控制措施;并利用粘弹性理论分析混合料压实过程,提出有效压实能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为控制沥青混合料生产中的CO2气体排放,介绍了日本开发的中温化技术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及日本、芬兰等在常温沥青混合料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了中国常温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护对策.结果发现采用中温化技术,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压实度与在160 ℃时拌和的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相当,基本不降低沥青混合料性能,达到了降低CO2排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促进交通领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针对国内外温拌沥青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温拌沥青技术节能减排的优势及其局限性,研究了常用温拌剂和温拌技术的降温降黏机理及不同温拌技术对其性能的影响,综述了温拌技术在改性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他沥青混合料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温拌技术在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应用时降低施工温度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探讨了降温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拌技术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和便于施工等优点,但仍存在温拌剂成本高和温拌沥青中残留水分对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常用温拌技术多为国外技术专利,在国内经过研究、消化和吸收后在各种沥青混合料中得到广泛应用,充分了解温拌技术作用机理对开发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成本的温拌沥青材料和技术至关重要;温拌技术应用在改性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其他沥青混合料中能降低施工时的黏度和温度,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而限制其在工程中推广应用主要是由于前期投入成本较高,混合料低温性能和水稳性能不足;探索温拌技术与其他类型沥青混合料相结合的方案有利于促进绿色公路的创新与发展。总之,温...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利用击实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测定不同级配AC-13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总结出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在保证沥青用量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有效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SMA沥青混合料具有高温抗变形、低温抗裂和雨雪抗滑等综合路用性能,因此,对亳阜高速公路中SMA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为今后成功修建SMA路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沥青混合料流在摊铺过程中具有的物理特性,提出用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沥青混合料流在螺旋布料槽中的运动特征。探讨了沥青混合料流层流和紊流流动型态的界定及流动特性;分析了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螺旋分料器的输送机理和沥青混合料粒料在螺旋布料器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粒料在摊铺机布料槽中的受力与运动分析,揭示了混合料在布料槽中的运动特征,为完善螺旋分料器的设计及摊铺施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