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深圳市坪山区规划勺型线有关构想为背景,提出3种交路方案及各方案下车站配线形式.其中,以单一交路方案为基准方案,独立交路方案、Y字形交路方案的车站配线形式兼可满足基准方案的运行条件.在乘客换乘次数、行车组织难度、车站配线规模及工程经济性等方面对3种方案进行比选,考虑Y字形交路在上述方面综合最优,暂作为本次推荐方案.进一步提出系统能力优化方案,分别压缩折返间隔11 s、17 s,使得Y字形交路方案下,系统能力满足本项目中运量客流需求.在提前降速方案中,构建了列车到达间隔优化模型,推导结果表明,最优进站速度与列车进站平均减速度、站台长度、保护区段边界计轴点位置有关.研究结论可为已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压缩折返间隔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交互胁迫的演化特点, 通过借鉴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胁迫理论, 构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交互胁迫模型, 以我国2009年之前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10个城市为样本, 基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运总量、线路长度及运营车辆3个维度的历史演化规律分析基础上, 验证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交互胁迫关系, 进而对不同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演化特点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 演变轨迹符合双指数曲线。②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3个维度的演变轨迹上存在不均衡性, 客运总量的拐点出现早于运营线路长度和运营车辆数。③根据拐点的出现情况, 将10个城市分为5类, 其中, 重庆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客运总量、线路长度及运营车辆3个维度的拐点出现均较晚, 表明重庆的公交发展模式较为协调, 常规公交在轨道交通的胁迫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数字交通     
《驾驶园》2017,(5)
正133条城市运营轨道交通线路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30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共计133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152.8公里。其中,地铁3168.7公里,占76.3%;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984.1公里,占23.7%。年度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创历史新高,达534.8公里,首次超过500公里,同比增长20.2%。运营线路增多、客流持续增长、系统制式多元化、运营线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发挥不同中运量公交系统的功能优势,提高新城公共交通体系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结合新城城市发展特征,构建上海市新城中运量公交系统适应性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适应性模型,评估不同制式中运量系统与新城间的适应性,根据各中运量公交系统制式的综合评价值提供新城选型决策依据,使得中运量公交系统适应新城城市特征,新城内部公共交通服务满足新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累计有4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7 978.19 km。2020年新增三亚、天水、太原3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城市,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1 241.99 km,再创历史新高。按照系统制式来看,共计7 978.19 km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中,地铁6 302.79 km,占比79.00%;轻轨217.60 km,占比2.73%;单轨98.50 km,占比1.23%;市域快轨805.70 km,占比10.10%;现代有轨电车485.70 km,占比6.09%;磁浮交通57.70 km,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间隔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列车间隔的3大因素:安全间距,车站停留时间和运行裕量。在此基础上推导固定自动闭塞和移动自动闭塞系统下列车间隔的计算公式。通过对两公式的比对。得出了移动自动闭塞系统能够缩短列车的运行间隔,提高线路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科学、规范、高效地建设并应用好,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建设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总结了美国、日本、德国、香港等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在规划设计、功能实现、信息共享、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从明确系统建设前提条件、完善建设保障措施、调整系统建设战略方向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和日均客流趋于稳定,常规地面公交客流逐年下降,影响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稳定和增长。研究上海市公共交通现状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中运量系统对于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层级,提升公交吸引力和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城市发展水平和公共交通需求不同,针对上海市主城区和外围城镇圈,提出了中运量系统的功能定位、规划原则和推荐制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不少城市期望通过城市轨道交通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困境与对策。中低运量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建设资金有限、客流量低、技术复杂和地方政府债务增加等重大挑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切合实际的战略对策应对这些挑战,而恰到好处的投融资模式、城市开发方式和基础设施设计则是解决难题的有效策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培育便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网络,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提振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2014年11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通知》从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线网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科学编制线网规划、加强线网规划的管理等四个方面予以了规范  相似文献   

11.
依托清江亲水走廊景观空间布局,以交通分流理论为规划策略,构建了完整的交通系统网络.首先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项目的规划背景及规划策略;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景区内外交通系统规划与组织,梳理了景区内部交通与社会车辆、旅游大巴、公交车、出租车等对外交通方式的衔接,为景区内部交通营造了良好的出行环境;最后从结构划分、系统分级、观光路径推荐三个方面提出了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布局,为形成宜人、舒适、安全的慢行通行空间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大型城市的交通系统需要改造升级,中小城市的快速扩张也需要提供快速的交通系统支撑城市成长。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离不开城市轨道交通及城市快速道路的建设。从微观节点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站点与快速路立交节点复合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两个系统的关系,做好相互的衔接及接驳换乘。从道路系统、枢纽平面空间及枢纽竖向空间3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布局原则及方法,指出系统中需要独立的部分及需要转换的注意事项。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集美学村站为案例进行分析,确定该方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08年11月上旬召开的“城市化与轨道交通建设”国际研讨会上发布公告透露:截至目前我国有40余个城市在建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已批准的15个城市规划在2015年前建成1700km的城市轨道交通,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筹备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加上目前在建的线路将达3400km。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5个城市近期规划的60多条线路中,所规划建设地铁占72%,轻轨占10%。  相似文献   

14.
研究、归纳和总结了铁路客运枢纽交通规划整合的原则和难点,对步行交通、铁路、城市轨道、城市常规公交、道路集疏运等相关交通系统的整合规划要点进行了分析。结合苏州北站案例,对其各交通系统的规划布置进行了分析介绍,从枢纽运输效率及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交通系统规划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通知提出了"以人为本、适度超前、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基本原则,明确要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合理确定建设时序,以遏制当前个别城市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建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PRT个人捷运交通系统为无人驾驶功能的新型交通系统,具备乘坐舒适、搭乘便捷、较低建设成本、较低运营成本的优点。PRT系统由小型车辆及其专用走行线路组成,将传统"人等车"的理念转变为"车等人"。文章分析了适用于PRT车辆的专用自动防护系统(AVP系统),其独立于PRT的中央控制系统,利用物理块原理实现车辆自动防护及防撞,确保所有车辆在线路上有序运行,确保车辆无追尾、碰撞等安全事故发生,确保车辆在线路交汇处安全有序通过。文章从AVP系统的结构组成、信号时许、可靠性分析入手,可为后续PRT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中,有轨电车和快速公交应用最为广泛,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在四川宜宾开通运营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国内各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选型增加了一项新选择。现分析宜宾智能轨道T1号线、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和成都快速公交K1、K2号线的运营情况,然后分别从系统建设成本、车辆技术特性、系统运营经济性等方面对3种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3种公共交通系统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给出适用性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各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选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南中轴快速公交是中国首条BRT系统,因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绿色环保等特点对北京南部地区的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南中轴BRT快速公交从线路布局、专用车道、车站及换乘、车辆、收费系统和路口公交优先等方面进行的特殊设计,并阐述了该BRT系统建成后相关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快速公交这种新颖的公交运输模式是符合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基于谱聚类的城市轨道站点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城市轨道站点的功能与定位,以对站点的设计与建设提供指导,建立了基于谱聚类算法的城市轨道站点分类方法。在确立影响轨道站点属性因素参数的基础上,应用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及规划特征年的数据分别对快速聚类法及非规格化谱聚类算法、SM 算法、NJW 算法等谱聚类算法的站点分类效果进行评述。结果显示谱聚类算法中的 NJW 算法,能够抓住站点的特征进行分类,且能准确反映随着轨道线网和城市发展,站点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城市共有17个,运营线路70条,运营总规模约2 000 km,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家已经批准了36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目前已经批复可研报告的28个城市在建线路87条共2 160多km,"十二五"期间将新增运营里程超过1 600 km,与以往40多年的投运总里程相当,由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