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某微型客车在匹配新的发动机初期,三元催化器设计方案HC排放超标问题,文章论述了催化器设计改进的4种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得到5种设计更改方案,最终满足了常温下冷启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Ⅰ型试验)HC排放限值(0.1 g/km)的百分比要求(工程目标为此限值的50%).催化器结构(主要为载体距离排气歧管距离)及配方(铂(Pt)、钯(Pd)和铑(Rh)3种贵金属的比例)对发动机的排放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发动机转速、进气量、循环油量、发动机出水温度、中冷后进气温度、进气湿度、排气背压、柴油温度作为输入,NO_x排放质量流量为输出,优化隐层节点和迭代次数,并经过样本训练,构建了NO_x排放预测模型。结合台架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其预测值与试验值间误差小于1.5%。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试验因素的重要度和试验控制性。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循环油耗、中冷后进气温度、排气背压对柴油机NO_x排放的影响相对较高;进气湿度控制范围过宽,对NO_x排放测试结果影响高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3.
(1)发动机缺火故障的监测。为了防止尾气排放超标和三元催化器热损坏.发动机控制单元使用曲轴位置传感器监测发动机转动时速率偏差来确定缺火。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识别缺火的汽缸。当发动机缺火率超过了门限值并有可能导致排放超标时,发动机控制单元开始统计发动机缺火次数。  相似文献   

4.
加载减速工况法广东地方标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废气排放检测的准确性和操作性,从车辆最大轮边功率时滚筒线速度VelMaxHP的确定、转速误差限值、发动机转速测量、滚筒技术要求、标定要求及光吸收系数温度修正等方面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593-2009《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冷器的布置优化是提升增压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手段。结合某SUV匹配汽油增压发动机的动力不足问题,分析进气阻力及中冷后进气温度的变化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台架试验对比2种中冷器布置方案引起的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前置式中冷器相对顶置式在全速全负荷工况下中冷后进气温度降低17.4℃,发动机功率提升3%,扭矩提升5.2%。文章通过优化中冷器的布置为发动机性能提升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南京依维柯汽车低排放发动机的喷油泵,喷油器,油管,废气涡轮增压器,活塞,中冷器等的技术应用和改进,经过大量试验和发动机十三工况试验表明,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开发的直喷增压和增压中冷发动机的排放性能达到欧洲I号法规的要求,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我国的低排放内燃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冷后进气温度是影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一台某厂家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发动机台架测试系统上运行世界统一瞬态循环(WHTC)工况,通过全流稀释采样系统(CVS)检测排气中原机NOX排放值以及SCR催化器后的NOX排放值。结果表明,当排气温度为42~62℃时,提高中冷后进气温度能够有效提高增压中冷柴油机的排气温度,但也使得原始排气中的NOX排放值增大;排气温度的提升使得SCR的转化效率得以提升,但由于原始排气中NOX排放值的增大,SCR的转化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重型发动机一般是安装在商用车上和城市大客车上,这种车辆由于外形尺寸较大,不能在试验室转鼓上进行排放测试,采用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排放试验。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规定了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及其压燃式发动机所排放的气态和颗粒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以及装用以天然气(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为燃料的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及其点燃式发动机所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基于一台经柴油机改装的缸内直喷点燃式发动机,研究了不同点火时刻对甲醇发动机甲醛及未燃甲醇排放影响。研究表明:提前点火时刻能够降低甲醇发动机非法规排放。2016年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全面加严了轻型汽车尾气排放测试要求,对排放污染物限值也更加严格,同时提出了对PM及PN的排放限值要求。国家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的苛刻要求给传统汽车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寻求一种清洁  相似文献   

10.
对于130≤Pmax≤560kW的发动机,要满足第Ⅲ阶段标准的排放限值要求需要采用共轨、单体泵等车用机Ⅲ阶段的技术传统的增压或增压中冷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第Ⅲ阶段标准要求。1国内现状从2009年10月1日开始,我国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开始实施GB20891-2007标准第II阶段排放控制,标准的实施加快了企业资金投入和新技术的研发,使得产品性能和排放状况得到了改善。同时我们发现第II阶段标准的要求相对车用机排放标准要求要宽松的多,加上对非道路柴油机的排放控制较晚,造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占整个移动污染源的排放分担率仍居高不下。目前非道路第II阶段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