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降低操舵系统的辐射噪声,利用遗传算法及粒子群法,以降低舵机噪声及提高控制精度为目标,开展自动舵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并利用潜艇运动实时仿真系统和舵机液压系统组成的半实物联合仿真系统,开展相关半实物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低噪声自动舵控制策略能有效规划舵板的打舵速度及舵角,既能满足潜艇的操纵性需要,又能降低操舵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2.
“大庆240”是1975年由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本次厂修舵机液压系统完工试船情况如下:(1)船静止对舵时,左右舵机运转正常,满舵时间在规范内;(2)试航中发现,操左舵从20°至左满舵时,转舵很慢;(3)主辅泵压力偏高,空转时辅泵压力达2.5MPa,油缸内压力1.2MPa。操舵时瞬时压力有所下降,两部舵机(应为机组)压力一样;(4)满舵后倒船的方向与原来相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解决X舵潜艇在不同可用舵面条件下的操舵控制问题,开展X舵潜艇的操舵控制分配器设计。[方法]操舵控制系统采用"主控制器—控制分配器"级联控制结构,主控制器采用已有的成熟算法,将舵角控制分配问题转换为受舵角限幅、舵速限幅约束的加权最小二乘法(WLS)问题进行求解,设计受限控制分配算法,并分别在四舵、三舵、双舵条件下进行定深旋回、潜浮运动仿真,以验证控制分配算法的正确性。[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舵机配置条件下,随着操舵面的减少,潜浮性能并无差异,转向性能略有降低,横倾振荡及舵角抖动趋于严重。[结论]所提控制分配算法施舵合理,适用于各种舵机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4.
国内仍有许多中小船舶采用带全液压转向器的舵机,无法安装采用电磁阀控制的新型自动舵系统。本文设计一种旋转驱动型自动舵系统,用于全液压转向舵机的自动化改造。系统通过舵轮驱动器实现手动-自动操舵转换,在手动模式下,舵轮直接带动全液压转向器实现操舵;在自动模式下,由无刷电机带动全液压转向器实现操舵。系统采用CAN总线用于舵角信号和控制信号传输。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性能可靠、控制稳定,可以用于老旧船舶的自动舵改造,有效降低操舵强度,提高航迹精度,减少船舶燃油消耗。  相似文献   

5.
舵设备     
舵设备 rudder and steeringgear 舵及其支承部件和操舵装置的总称 操舵装置 steering gear 能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将舵传动至所需角度的机械装置。一般分人力操舵装置和动力操舵装置两类  相似文献   

6.
《江苏船舶》2016,(6):24-29
在船舶航行中,一般采用自动舵、手动操舵(随动FU和非随动NFU)和应急操舵3种操舵方式来操控舵机。从船舶电气设计工作角度出发,分析船舶上选用阀控型和泵控型电液舵机时,与操舵控制系统连接时在接口信号上的差异,对设备选型和电气系统设计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普通双桨双舵的船在选用操舵装置时,通常考虑的方案是用一台推舵机构,通过连杆带动两个舵柄转动。有些特殊船型则无法采用上述方案,即要求两舵同步转动又不允许有机械联系。这样,每个舵柄就得由单独的推舵机构来带动。两个舵柄的同步由电气液压控制系统来实现。这种新型的操舵装置,我们称为电液同步液压舵机,其型谱列于表1。  相似文献   

8.
A/S Tenfjord Mek Verk的“新型操舵装置设计”的文章大概是初次发表。这种操舵装置将使船主和船舶制造者降低大量成本,节省不少安装时间。 Tenfjord解释,操舱装置由下列元件组成:带有电动泵组的推舵装置、组合的操纵阀和安置在舵机仓内紧靠推舵装置的液压油箱。  相似文献   

9.
机舱阀组是某随动液压舵机的主要器件之一,它为液压件集成结构, 其内部原理如图 1所示。图 1 液压件集成原理图在驾驶室和舵机舱均设有操舵转向器, 可分别进行随动转舵操纵, 并以机舱阀组作无随动电磁阀操舵之用。在电磁阀操舵试验时, 曾出现一次舵转至左满舵位置不能返回  相似文献   

10.
氟利昂透平     
一、序言在谋求有效利用热能方面,最主要的是使热量合理分配,另一补方法是使热能转換为有效的机械能。对于100℃、1公斤/厘米~2(绝对压力)的水蒸汽来说,同样在100℃的溫度下,氟利昂具有8公斤/厘米~2(绝对压力)的饱和压力,体积此为百分之一。把这样低溫、高压、小比容的  相似文献   

11.
船用空气压缩机有以下几种:即1)启动柴油机用的压力为25、30或35公斤/厘米~2的中压主空气压缩机;2)在无压缩空气情况下,为启动柴油发电机而由小型油机带动的小排量应急空气压缩机,它本身的启动是靠手动空压机供给少量的压缩空气而启动的;3)作为杂用兼自动控制用压力为9公斤/厘米~2的低压空气压缩机等。 1.空气量螺旋桨直联的柴油机主机要求充气到船级社规定的压力,在中途不充气情况下,气瓶容量要能够供给12次以上启动用,同时要求主空气压缩机在一小时内能充满气瓶。各仲不同型式的主机在马力相同下启动所需的空气压力和容量是不同的,实际上按规定的容量加些余量,大约可以供20次左右启动用。  相似文献   

12.
低舵速操舵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令蓉 《船电技术》2011,31(6):21-24
潜艇的减振降噪一直是潜操技术发展的难点问题,本文在分析舵机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低舵速操舵控制的减振降噪效果,并通过数字仿真,验证了此种操舵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徐思广 《中国水运》2009,(10):41-41
舵设备主要由舵叶、转舵装置、舵机、操舵装置和传动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舵机和转舵装置安装在船尾。船舶舵设备按驱动动力分为人力舵设备、蒸汽舵设备、电动舵设备与电动液压舵设备。液压舵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转矩大、灵敏度高的特点,工作平稳安全可靠,能缓冲风浪对舵叶的冲击,运转噪音低、振动小,而且可实现无级变速,功率的范围广。  相似文献   

14.
一、摆线转向器的操舵系统我们研制成0.4吨米的渔船用液压舵机共有四种机型。本文介绍其中一种用摆线转向器操舵的液压舵机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中摆动油缸的输出端与舵轴联结;双向安全阀、单向阀、溢流阀制成一组合阀,装  相似文献   

15.
66—10型空压机为舰船广泛使用的高速(转数达1460转/分)、高压(排出压力达400公斤/厘米~2)空压机,自由状态排量为3.3米~3/分。该机为V型、双作用级差活塞、四级压缩、水冷、压力润滑。在使用中发现有积炭,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高性能同步舵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舵船舶,一般要求两舵同步,两舵同步转动的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是使用联杆连接,但现在有些船舶,如双体船、开体船等,使用联杆连接就有许多弊端,双舵距离越大,弊端就越明显;还有一种操舵仪,也能使双舵同步,但它不能克服两舵阻力差异,因而操舵过程中是不同步的,只能是通过电控,使之先后到达同一个角度。 为了满足这些特种船舶对舵机提出的特殊要求,广州海工液压舵机厂经过多年摸索,在为二百多艘船舶成功配装液压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CNT型船用燃油粘度自动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作为船用装置在设计上的特点。该装置由发讯、变送、调节、指示、执行机构和辅助设备等组成。装置的工作介质为1.4公斤/厘米~2的压缩空气,输出气压讯号的压力为0.2~1.0公斤/厘米~2。粘度发讯器为毛细管型,通过测量一部份被测介质(燃油)经过毛细管后产生的压差来测定被测介质的粘度。差压变送器采用力矩平衡式,结构简单,且无密封元件,特别适用于船舶。粘度调节器也是力矩平衡式,而且由于采用PI调节(比例积分调节),能消除静态偏差,提高调节精度。最后,文章介绍了该装置的实船使用数果。  相似文献   

18.
对舵系能耗的构成进行计算分析,结合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MMG)建立舵系能耗计算方法,针对具体算例求解以最小舵系能耗为目标的最优操舵策略,讨论相关变量条件对操舵策略及舵系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对于算例船舶,以10°舵角操舵是使艏向角改变60°的最优操舵策略;不同的舵压力中心位置、舵阻力特性和初始航速条件不会改变算例船舶给定目标任务下的最优操舵策略。研究结果可为船上智能驾驶系统或驾驶人员做出操舵决策提供有效的算法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地分析高速大功率柴油机近廿年来的发展,从而推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作者认为在最近几年内活塞平均速度及转数不会有显著的提高,而增压度将继续增长。平均有效压力达24公斤/厘米~2(四冲程)或14公斤/厘米~2(二冲程)是近期的发展指标,接近35公斤/厘米~2(四冲程)或20公斤/厘米~2(二冲程)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四冲程和二冲程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的耗油率有可能分别低于140和150克/有效马力-小时。  相似文献   

20.
舵机资料:名称:P. M. V. STEERING GEAR(转叶舵机) 型号:500-130 系列号:825 制造年份:1982制造厂:BURMEISTER & WAINKIPSV. BYGGENR. 906 动力系统:2台电动双螺杆油泵型号:D4C-045 N1 1 主要故障现象 1.1 舵机油泵在大舵角用舵时工作压力不能建立(工作压力60kg/cm2); 1.2 舵机油泵单油泵工作时只能使舵叶转动左右15°; 1.3 双油泵虽能使舵叶达到左右满舵,但所需时间为118s(船舶满载,深水区,主机全速的情况下); 1.4 大舵角用舵时,上下盘根漏油,且在相同的部位(左右两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