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历时长、工程涉及的水域范围广阔、整个施工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影响水上作业的风、浪、流、水深差别甚大、大型专用作业船舶众多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水上作业天的主要因素,明确提出了应分工序、分作业船确定两类不同的气、海象标准,即生存标准和作业标准.基于对影响水上实际作业天数因素的新认识,论述了提高水上有效作业天的工程措施.通过两艘典型施工船舶的可作业天和有效作业天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长江口二期工程中,由于确立了"作业标准"和"生存标准"及争取"有效作业天"的意识,各施工单位注意了对各种有利因素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大型专用施工船的可作业天可提高到19~26 d/月,即使受到各种非正常因素一定影响,实际用于水上施工的有效作业天仍达到了13~15 d/月.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水上货物运输的增加,"十一五"计划不断推动水上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港口、桥梁等大型水工作业逐年增加,参加工程建设的水工船舶也在不断增加,有效监管水工作业船舶,对维护水上安全形势,保护良好的通航环境,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邹勇 《广东造船》2006,(3):46-48,4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海上运输量逐年增加,港口的货物流量亦同步增长。由于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及一些港口航道自然水深所限制,令大型船舶无法进港进行装卸作业,因此,充分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水上过驳作业显得十分重要,部分港口尤其是河口港,已将水上过驳作业列为港口总体生产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峰 《中国水运》2006,6(10):126-128
论述了利用POWERBUILDER可视化开发软件工具分析、设计、开发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系统的过程。该系统基本满足了用户在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方面的需求。开创了在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领域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先河,从而降低了管理人员的手工劳动强度,增强的信息的准确性和管理工作的客靠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水上货物运输的增加,港口、桥梁等大型水工作业逐年增加,参加工程建设的水工船舶也日益增多。有效监管水工作业船舶,对维护水上安全形势,保护良好的通航环境,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探讨做好水工作业船舶监管工作的措施,以推动水上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强万伟 《天津航海》2009,(2):35-36,51
文章首先介绍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概况,分析了其对通航安全和通航环境的影响,并指出海事机构对这类施工作业的管理权限,分析了北塘、汉沽水域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7.
几内亚铝钒土出口项目(高桩离岸码头)具有水文气象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及作业有效天数少等特点,因此对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重点围绕该项目水上作业安全管理展开探讨,从高处作业、起重作业、船舶作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安全管理措施,以期为同类结构的水工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敏 《水运工程》2002,(7):27-30,39
论述铁路轮渡系统作业天数与一般货运码头作业天数的统计方法不同,提出较合理的铁路轮流系统作业天数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简称《4号令》)第8条规定.涉及构筑水上水下固定、永久性建筑物的施工作业项目,其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评审活动应有海事部门参加。施工作业项目经海事部门审查.符合通航安全要求后,施工作业方可办理书面申请手续。可以肯定,新建码头、泊位,及其配套的航道、锚地、助航标志的设置都必须有海事部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叶效伟  王丹  秦天  周佳 《船舶工程》2023,(5):159-167
对美国和俄罗斯2个国家的深海大型载人作业平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梳理。回顾美国和俄罗斯深海大型载人作业平台的发展历程,分析几型现役、退役和概念型平台的主要技术特点。重点研究这类平台在研发、制造和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总结以深海大型载人作业平台为核心的深海作业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对我国深海作业技术体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堤身在波浪重复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出现软化、承载力降低的技术难题,第一航务工程局成功开发了适合长江口工况的安全、优质、高效的深水砂被铺设和海上塑料排水板打设施工工艺及专用船机设备,探索了一整套带橡胶阻滑板的沉箱预制施工工艺,确保了抗软化工程措施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刘亚平 《水运工程》2005,(12):9-10,41
利用2.4GHz微波通信系统和万里通无线公话系统,实现了项目部与50km以外海上施工船舶的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解决了长江口工程海上调度指挥和信息传输难题。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施工组织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具有规模大、施工强度高、水域开敞、作业条件差,特别是滩面物质易发生冲蚀等特点。整治建筑物工程大量采用了新型结构。因此,一、二期工程中创新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施工组织原则,确保了河势的稳定和整治建筑物的安全;研制开发了一批施工新工艺和大型专用作业船;创造了水运工程建设的高速度;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文中对工程概况、特点、该工程实施的施工组织原则及实践效果作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对原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施工的专用半圆沉箱安装船“安定一号”的技术改造,使之成为一艘沉箱下水专用船舶。改造后具有搭岸、座底双重功能的平潜式半潜驳,成功出运了3000吨级大型沉箱,建造了3万吨级和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各一个。  相似文献   

15.
长江航道的通航深度限制了大型船舶的航运,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出了一个适应长江航道特点的新型船舶概念的大胆设想。  相似文献   

16.
谭炜强  杜璐 《水运工程》2022,(1):220-223
基床抛石、夯实和整平是航道整治工程中的重要施工工序.随着近几年水运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水大流速的恶劣施工条件对内河航道整治施工工艺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在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工程中采用了振夯整平一体技术:溜槽抛填解决了传统抛石离散性大、损耗率多的缺点,振夯整平技术提高了基床抛填的平整度,一体船的应用实现了连续抛填夯平作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场调研和多年实测资料,分析和总结了近10 a长江口不同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并结合航道发展规划目标,从航道水深、宽度、走向及稳定性等指标,分析了长江口不同河段的碍航特性。结果表明,长江口多数河段尚未得到有效的人工控制,局部河段航槽稳定性较差,部分航段水深较浅,制约了航道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长江口航道资源,迫切需要根据近期河势变化特点和碍航特性,进一步明确航道治理基本原则与思路,提出科学合理的工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近海风电场风机桩群布局对海域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海上风力发电场规划实施后风机桩群对附近海域水位、流速、潮通量等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建立了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附近海域大范围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风机实施的影响范围及程度与工程海域的潮流特性、风机布置形式等有关,就上海风电规划而言,风电场的实施基本没有对附近海域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历时40年研究和13年建设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已于2011年5月实现了12.5 m深水航道正式通航,长江口航道体系格局因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跨入了后12.5 m时代.在对长江口航道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后12.5 m时期长江口航道可能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北导堤一期及二期工程部分标段半圆型沉箱导堤结构的一系列试验研究成果。有关研究成果为设计方案的优化和结构计算提供了依据,并成功地应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