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海峡两岸试点直航现状与近期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盛达轮”首航高雄港,两岸试点直航正式起动。一年多来,总体运行状况良好,集装箱运量逐月增加,两岸船公司效益日趋好转。为实现两岸直航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试点直航”并不等于“直航”。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应该是“一个中国、双向直航、平等互利”。大陆有关部门早就公开宣称,一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直航,大陆所有的港口均对台轮开放。所以,目前的通航运作方式,应该称为“海峡两岸船公司所有挂方便旗的船舶,双向定点中转航”。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性操作方式。 一、试点直航的运营状况 台湾方面:开放高雄港的“境外航运中心”,大陆方面开放福州、厦门两港作为试点直航港。 大陆、台湾有六家轮船公司共12艘集装箱轮(限制400TEU以下)被核准参与从福州、厦门至高雄“境外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2.
彭娟 《水运管理》2001,(10):34-35,30
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由来已久,尤其是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两岸间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间船舶直航一直未能实现。直至1996年 8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以第6号令颁布《台湾海峡两岸间船舶管理力法》,同时决定率先开放厦门、福州两港作为两岸间船舶直航的试点口岸。时至今日,在大陆港口中,除福州、厦门两港被交通部批准正式成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直航试点港口外,其余港口均尚未成为两岸间的直航港口。长久以来,两岸海运直航一直是两岸的航运和港口业界人士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  相似文献   

3.
崔连德 《中国船检》2007,(11):38-40
10年前的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轮集装箱船,横渡台湾海峡直驶台湾高雄港;4月25日,台湾立荣海运公司的“立顺”轮集装箱船自高雄直航厦门。两岸海上试点直航正式启动,结束了近半个世纪两岸没有任何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两岸航运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从这一年起,厦门海隆开始成建制为台湾航运界配备船员。10年间,厦门海隆已占据大陆输台船员总数的半壁江山,用真情和服务书写了两岸航运合作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4.
王鸿鹏 《水运管理》2002,(12):13-15
厦门与高雄仅一水之隔,两地均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较好的港口资源。厦门和高雄都以港口航运业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经济、贸易和金融繁荣地区。随着两地海上试点直航的发展、“小三通”的完善以及两岸“三通”条件的成熟,厦门港与高雄港的关系也日渐密切。两港可以发挥近邻优势,加强合作,促进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运工程》2008,(4):61
福州-高雄试点直航运行10年来状况良好,截至今年2月,试点直航船舶已顺利往返8210个航次,累计运载集装箱逾214万TEU。福州港是祖国大陆首批对台集装箱试点直航的两个口岸之一,1997年4月19日,福建省外贸船务公司的“华荣”号船舶装载集装箱37个标箱,自福州港驶向台湾高雄,首次实现两岸试点直航。10年来,福州-高雄集装箱试点直航航线已发展成福州港集装箱的主力航线。  相似文献   

6.
张榕 《中国港口》2001,(9):10-11
始于1997年4月的两岸海上试点直航至今已整4年,紧随其后的福州港砂石转口入台,也已整4年.其间,两岸船货业务有了很大发展,但始终受到台湾方面"三不"及"船可直航,货不可直达"的政策困扰,使得本可迅猛发展的两岸航运业务受到抑制,两岸货商、航商不能取得本可取得的较好公司效益.本文试图从4年来福州港与高雄港、基隆港等港口船货运输状况,从船方、货方、港方之需求来论述"直接三通",才是两岸试点直航的发展大趋势,也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7.
<正>一、两岸直航及ECFA签署给厦门港口物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随着两岸直航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两岸签署ECFA,给厦门港口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贸易、投资、航运、物流等几个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海峡两岸航运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两岸航运交流取得可喜的成绩,现已形成三种通航方式,即:两岸试点直航、两岸三地航线和金门与厦门、马祖与马尾直航.但现有通航方式局限性很大,严重制约着两岸经贸、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两岸航运交流中这三种通航方式只是过渡的形式,只有直接通航才能适应和满足两岸不断增长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将成为未来两岸间航运的必然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轮从厦门出发,满载祖国人民的深情厚意,乘风破浪横渡台湾海峡直驶台湾高雄港,冲破海峡两岸接近半个世纪隔阂的坚冰,开创了两岸试点直航的探索阶段。这是迈向“三通”突破性的步骤,也是促进两岸关系进一步改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李照 《水运管理》1996,(6):29-31
两岸直航对厦门港的影响及对策初探李照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变化,两岸直航的问题也将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拟分析两岸直航对厦门港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厦门港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享有对台贸易...  相似文献   

11.
厦门港与高雄港地缘相近,两者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并存.高雄港曾经是我国台湾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和第一大国际贸易港;但近年来,由于高雄市经济衰退,高雄港竞争力有所减弱.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TEU并超过高雄港,成为高雄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长远来看,深化厦门港与高雄港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实现"1+1>2"的双赢局面.现有的关于海峡两岸港航业发展与合作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定性分析,例如:朱娜娜[1]针对海峡两岸全面直航后厦门港与台湾地区港口之间集装箱海运业务发展情况,提出增加台湾地区箱源的措施;王建涛等[2]总结高雄市建设远东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出相应建议;霍伟伟等131介绍海峡两岸直航和航运合作发展概况,探索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贸易变化带来的两岸航运合作新契机.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并比较厦门港与高雄港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两港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运》2009,(1):69-69
2008年12月19日上午,海峡两岸直航船舶“远河”轮从台湾高雄首航广州港,这也是从本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启动以来首次到达广州港的直航船舶.  相似文献   

13.
厦门远洋历经十八载风雨兼程,矢志不移地朝着“三通”的目标迈进,开辟了对台直航的崭新格局。盈盈一水间,悠悠两岸情。从破、冰小“三通”到扬帆大“三通”,从起步艰辛创业到如今驰骋两岸航运界,厦门远洋——中远集团为对台三通而设的全资二级子公司,亲历了两岸海上直航的每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4.
5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等的陪同下,深入考察了厦门国际邮轮中心。 厦门是祖国大陆率先与金门实行货物、人员直航,并和高雄试点直航的城市。自从2001年开通试航厦金“小三通”海上客运航线以来,客运量持续增长,截至今年4月底,  相似文献   

15.
李杰 《世界海运》1997,20(2):51-52
厦门港在两岸海上直航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一旦实现两岸海上直航,厦门港航业将更迅速发展。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高航运经济效益,港口现代化通信系统的改造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本文探讨了厦门港船岸通信系统VHF原改造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杜宏佳 《中国港口》2008,(12):38-38
<正>12月15日上午10时,福建东方海运"盛达2"号货轮率先从厦门港海天码头出发,前往高雄港,拉开了海峡两岸直航厦门港首航仪式的序幕。厦门市领导陈修茂、陈炳发、黄诗福、潘世建等出席了首航庆典。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两岸迟迟不能实现海上直航的原因。贸易是两岸直航的主要动力;只有当两岸贸易发展到较高程度时,航运业者才会赞成两岸实现直航。此外,有一种实现海上直航的特殊情况存在:两岸贸易的受损集团力量较强却赞成直航,即使两岸贸易发展较弱,也可能实现海上两岸直航。  相似文献   

18.
8月20日,交通部颁布并开始实施的《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在福建省,尤其是福州、厦门两港引起热烈反响,纷纷表示赞成和拥护,其盼早日实现海上直航。 日前,记者就福州港如何作好对台海上直航的准备工作采访了福州港务管理局局长严正。严局长一听完我们说明的来意,立即转入正题,并且十分激动地说,台湾海峡两岸实现海上直航是闽台人民盼望已久的共同愿望。交通部颁布的《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和外经贸部颁布的《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管理办法》,明确了两岸海上直达客货运输属于特殊管理的国内运输,对两岸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有序地发展,推动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6月8日,一艘拥有248客位的高速客轮“泉州”号完成了一个值得珍藏的历史性首航:厦门远洋运输公司(简称:厦门远洋)与台湾航商合作,成功开通了泉州至金门海上客运直航航线。由此,阻隔泉州与金门半个多世纪的坚冰终于被犁破。泉金航线的开通,标志着作为国家主力船队的中远已经从破冰两岸“小三通”,开始进入主航道,为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承载起重要的角色责任与使命。肩担重任,特殊角色的使命与期待曾记否?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海峡两岸“三通”呼声日益高涨。当“九二共识”回响在两岸、形成一种普遍的期待时,历史给中国航运提供…  相似文献   

20.
王乐林  真虹 《水运管理》2009,31(7):21-25
为解决“直航”后厦门、高雄两港的合作竞争问题,阐述双枢纽港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与优势,借鉴国内外双枢纽港发展经验,分析厦门港和高雄港的战略定位及环境特点,建设性地提出厦门港和高雄港可以采取双枢纽港发展模式,对外竞争、对内合作,在提升台湾海峡港口群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带动海峡经济圈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