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比了不同性别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形态间的差异。女性多位于胃中1/3处(43.6%),组织类型以印戒细胞癌及低分化腺癌为主(58.1%);男性多位于胃下1/3处(45.4%),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为主(51.5%)。粘膜下癌女性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男性(P<0.05)。且出现年龄较男性提前。但组织类型在胃内分布无性别差异。术后10年生存率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及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性发病年龄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年龄均较男性提前。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及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性发病年龄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年龄均较男性提前。  相似文献   

4.
在33例大肠癌内镜活检标本中以抗配体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尿型纤溶原活化素受体的表达,同时测定C-erbB-2蛋白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肠癌中u-PAR阳性率为39.3%,其中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72.7%,P185阳性率为42.4%。二者表达有高度一致性,u-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在和肿细胞膜在受体结合后具有增强肿肿瘤细胞浸润能力的作用,应用肠镜活检标本检测u-PAR可作为大肠癌恶性程度及估计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8例胃癌进行胃泌素、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标记。结果胃泌素阳性14例(29.2%),生长抑素阳性9例(18.7%),两者均阳性者6例(12.5%)。未分化腺癌中内分泌细胞阳性率较高分化腺癌高。胃泌素阳性组其浆膜浸润率13/14例(92.9%),淋巴结转移率11/14例(78.5%),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生长抑素阳性组浆膜浸润率6/9例(66.7%),淋巴结转移率4/9例(44.4%),与阴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胃泌素有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癌细胞生长愈活跃,其侵袭能力愈强,转移率愈高。  相似文献   

6.
对1956年~1995年收治830例肝外胆道癌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胆囊癌占72%(601/830),胆管癌占27.6%(119/830)。胆囊癌男女比例为1:2.54,平均年龄56.55岁,55岁以上占65.9%,腺癌占96.2%,手术切除率29.4%。胆管癌男女比例为1.46:1,平均年龄为56.4岁,55岁以上占53.7%,腺癌占100%,手术切除率为20.4%。阶段性分析表明,胆囊癌及胆管癌发病均有上升趋势,肿瘤切除率亦有升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了NM23/NDPK在正常膀胱、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NM23在正常膀胱中表达阴性,而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87.5%。鳞癌、腺癌的NM23表达与诸临床病理因素无关,而移行细胞癌NM23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正相关。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肿瘤的NM23阳性表达率较未转移者低,阳性表达组术后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提示NM23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并对移行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74例肺癌和76例良性肺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的测定,结果表明:①肺癌患者血清及BALF中SOD水平明显降低,以癌患侧BALF中SOD降低最明显,阳性率为71.8%。腺癌较鳞癌及小细胞癌低,周围性肺癌较中央型低,Ⅲ、Ⅳ期较Ⅰ、Ⅱ期低。②肺癌患者血清及BALF中LZM水平降低,阳性率为46.3%和59.7%。小细胞癌降低最明显,晚期肺癌较早期更低。③SOD和LZM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价值明显优于单项指标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高达87.8%和89.5%。提示:通过血清及BALF中SOD和LZM联合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病理分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更昔洛韦防治肾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研究结果。预防研究共153例,更昔洛韦组88例,阿昔洛韦组65例。两组预防CMV疾病的效果有明显差异(9.1%vs24.6%,P<0.05),而预防CMV活动性感染的效果无明显差异(20.4%vs15.6%,P>0.05),但更昔洛韦组CMV活动性感染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阿昔洛韦组(2~6周vs3~9周,P<0.01)。治疗CMV肺炎31例,更昔洛韦组15例治愈率80%;阿昔洛韦组16例治愈率25%(P<0.05)。认为更昔洛韦能有效预防CMV疾病,缩短活动性感染的持续时间,对CMV疾病有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我们收集了全国宫颈癌高发县之一的略阳县12例宫颈癌,12例宫颈间变,36例宫颈Ⅱ~Ⅲ度糜烂患者的组织标本,经抽提DNA以后,以[a-32P]dATP标记HPV16、18型DNA进行打点杂交。结果为宫颈癌HPV16阳性6例,HPV18阳性1例。宫颈间变HPV16阳性4例,HPV18阳性1例。HPV16阳性率分别为50%和33.3%,HPV18阳性率为8.3%。宫颈糜烂Ⅱ~Ⅲ度的患者组织DNA与HPV16、HPV18混合杂交阳性17例,阳性率为47.2%。  相似文献   

11.
对153例亚急型克山病患者的自然病程进行了分析。结果示:①该型在发病后3个月、1年、2年、5年、10年、15年累积病死率分别为13.1%、17.1%、27.3%、34.0%、38%和43.o%;②主要死亡原因急性期是猝死,急性期后为转成在型死于难治性心力衰竭;③发病时年龄在6岁以上,有个人急发史,入院前病期长,入院时心电国有Ⅱ~Ⅲ°AVB、室上性或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病理性Q波.x线上心脏中度以上扩大为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单克隆抗E-cad、a-cat和p53蛋白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9例早期胃癌标本。结果显示,E-cad及a-cat表达减弱率分别为53.6%和65.2%,p53蛋白阳性率为27.5%。E-cad及a-cat的表达显著相关,而p53的表达与E-cad或α-cat表达无关。粘膜下癌α-cat减弱表达及p53蛋白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α-cat保留表达及p53蛋白阴性表达者无论是粘膜内或粘膜下癌,未见淋巴结转移。提示结合α-cat及p53蛋白表达,可协助诊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43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NDPK在大肠癌原发灶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74.4%,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84.0%)比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61.0%)高,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灶中nm23/NDPK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说明nm23/NDPK对肿瘤的浸润转移有重要的抑制作用。还提示,nm23/NDPK的表达不仅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还与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因此,检测大肠癌组织中nm23/NDPK的表达情况,可预测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43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NDPK在大肠癌原发灶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74.4%,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84.0%)比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61.0%)高,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灶中nm23/NDPK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说明nm23/NDPK对肿瘤的浸润转移有重要的抑制作用。还提示,nm23/NDPK的表达不仅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还与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因此,检测大肠癌组织中nm23/NDPK的表达情况,可预测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nm23、c-erbB-2基因在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41例肺癌及30例癌分组织中nm23及c-erbB-2的表达。结果表明癌组织中nm23kc-erbB-2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两者相关性极强(X2=6.62,P<0.02),且均与癌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简称分级、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P<0.001、0.01或0.05)。提示nm23及c-erbB-2基因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及预后和生物学行为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唇和舌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差异性。方法 用临床和病理参数对50例唇鳞状细胞癌和26例舌鳞状细胞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唇和舌鳞状细胞癌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核分裂数等无显著性差异,在浸润深度,毛细血管数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浸润深度和病理核分裂数与复发转移有关。结论 当唇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大于5.1 mm,舌鳞状细胞癌大于6.5mm时,易出现复发转移。唇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核分裂数大于2个时,易出现复发转移,大于3个时,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而病理核分裂数与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无关,与复发转移有关,当其多于2个时易出现复发转移;机体对唇鳞状细胞癌免疫反应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100例肝外胆管癌的治疗石景森,马庆久,刘绍诰(西安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西安710061)原发性肝外胆管癌比较少见,国内外文献报告发病率在0.1%~0.5%[1]。本文报告我院1978年至1989年收治的100例胆管癌的治疗。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1例罕见双原发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合并胆囊癌)病例以指导临床。方法与结果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囊癌病例,54岁男性患者以"右上腹间断性疼痛4d"之主诉入院。于当地县医院行上腹部CT示:胆囊结石、胆囊癌肝浸润后,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示:HBsAg(+),HBcAb(+),甲胎蛋白(AFP)>60 500ng/mL,癌胚抗原(CEA)5.25ng/mL。CT检查提示:肝门部稍强回声光团,肝癌待定,胆囊癌待定,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动脉、门静脉血管CT成像(CTA+CTV)检查示肝左内侧叶巨大恶性肿块影,胆囊壁不均匀增厚,疑肝脏病变侵犯胆囊或/及胆囊病变侵犯肝脏。术前初步考虑为原发性肝癌伴胆囊浸润,行肝脏Ⅳb、Ⅴ段切除+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术后病理示:肝脏巨块型肝细胞癌Ⅲ级、胆囊隆起型中-低分化腺癌。术后1个月,患者复查CT示肝内播散,预后差。结论双原发癌中的"两者不相连续"这一标准并非适合于所有的双原发癌,并为以后诊治类似疾病提供了有益经验;及时准确地鉴别"转移"或"原发",是临床医师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肾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肾脏组织中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在癌旁肾脏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肾细胞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为55.1%。MMP-7的异常表达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有无血尿、腰痛、肾盂浸润、肾静脉癌栓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肾细胞癌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相关(P<0.05),有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组织分级高、临床分期晚的肾细胞癌MMP-7表达率高于无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组织分级低、临床分期早的肾细胞癌(P<0.05)。MMP-7表达阳性病例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病例(P<0.05)。结论 MMP-7在肾细胞癌中有较高程度表达,并与肾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及生存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检测MMP-7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56例食管癌切除标本应用S-100蛋白抗体对癌组织及其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DC)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癌组织中DC浸润密度同淋巴细胞反应强度有关(P<0.05),癌细胞分化较好者组织中DC浸润较多(P<0.05),在淋巴结转移癌灶和正常淋巴组织之间常见到一条高密度DC浸润带,提示DC与机体局部抗肿瘤免疫有关。癌组织及淋巴结中DC浸润密度愈高,癌复发转移愈少(P<0.05),提示DC浸润强度对判断食管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