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NVB为主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毒性及与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组 49例 ,男 1 8例 ,女 31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2 5例 ,乳腺癌 2 0例 ,宫颈癌 3例 ,卵巢癌1例 ,用NVB为主方案化疗三周期。结果 CR 9例 ,PR 2 0例 ,有效率 59.2 %。主要毒性为白细胞下降 (96.6% )。分析诸多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发现 :既往化疗史及病程早晚对疗效有明显影响 (P <0 .0 5) ,癌细胞分化程度也影响疗效 ,但差异不明显 (P >0 .0 5)。结论 NVB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较高疗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 我科自1983年以来,采用痔上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后注入医用TH胶进行堵塞,并结扎双侧髂内动脉阻断肿瘤组织血供的办法、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直肠癌17例,经术后1年~7年随诊15例患者、并与单纯腹壁造瘘2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该法治疗的17例患者中,自觉症状好转的13例(占76.4%)。减轻的4例(占23.5%)。自我生活能力提高者14例(占82.3%);3例变化不大。粘液分泌及出血量明显减少的15侧(占88.2%);2例变化不著,原发病灶生长趋于缓慢。CEA测定无显著变化。17例中15例得到随访,占88.2%。此15例中在病理方面显示不同程度的细胞退行性变、癌细胞结构模糊,核仁不清、细胞萎缩、癌细胞间隙增大,周围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和长春瑞滨(VNR)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3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联合化疗:GEM 1000 mg/m2,d1,d8,静脉滴注;DDP 80 mg/m2,静脉滴注,2 h,d1;VNR 25 mg/m2,静脉滴注,d1,d8。每21 d为1个周期。结果治疗总有效率41.3%,中位生存时间为10.48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2例。主要化疗毒副作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恶心和呕吐,机体可以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长春瑞滨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12月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以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51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生存分析以及贝伐珠单抗的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3例,疾病稳定(SD)15例,疾病进展(PD)19例,有效率(ER)为33.33%,疾病控制率(DCR)为62.75%。一线治疗32例,ER为40.63%,DCR为75%;二线治疗19例,ER为21.05%,DCR为42.11%。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二线化疗患者的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贝伐珠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及分别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ER和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明显优于联合二线化疗(P<0.001),但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FOLFOX、XELOX及XELIRI方案的中位PFS及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以贝伐珠单抗联合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更佳。贝伐珠单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7例(13.73%)、皮疹6例(11.76%)、蛋白尿2例(3.92%)、出血2例(3.92%),绝大多数是可控制的。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是肯定的,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的DCR及PFS均优于二线,且以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66年6月~1986年6月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104例小儿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其中何杰金氏病(HD)3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71例。首发浅表淋巴结78例(75%),结外淋巴瘤26例(25%)。颈浅淋巴结为首发部位占76%(59/78)。上腔静脉综合征者10.6(11/104),合并白血病8.6%(9/104),白血病患者以纵隔为首发部位者占55%(6/9)。Ⅰ期9例,Ⅱ期29例,Ⅲ期37例,Ⅳ期29例。放疗组占15%(16例),化疗组占26%(27例),综合治疗组59%(61例)。近期疗效:CR(肿瘤完全消失)30%,PR(部分有效)58%,S(稳定)4%,PD(进展)8%。总有效率88%(91/104)。3年存活率26.3%(24/91),5年存活率18%(15/83),存活8年以上11例,10年以上6例,其中无瘤健在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行新辅助放化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而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4例,总缓解率(CR+PR)为75%(12/16);1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CR拒绝手术而未行手术治疗,余1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肠道水肿1例,肠道粘连7例,均未影响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保肛率(56.25%,9/16)显著高于对照组(18.75%,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0%(0/16)、远处转移率为12.50%(2/16),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为18.75%(3/16)、远处转移率为31.25%(5/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3、0.667,P=0.144、0.41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裂开等)及放化疗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肛周皮肤反应等)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新辅助放化疗可明显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从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外科感染病人,抗生素疗法占有重要地位。252例腹腔脓液普通培养,24.2%无菌生长。培养出的菌丛中,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艾希氏菌占32.5%。选用抗生素应考虑:①菌丛及其联合存在的多样性;②药物进入胆汁的量与速度;③血与组织中的浓度;④药物的抗菌谱,毒性和价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雄黄体外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观察其对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雄黄处理在体外培养耐维甲酸的人白血病细胞 ,电子显微镜观测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 ,并前后对照观察应用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疗效。结果 在 1 .0~ 2 .0 μmol·L- 1 的浓度下 ,雄黄作用于白血病细胞 2 4h后 ,可见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 :细胞核固缩 ,染色体凝集 ,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 ,核碎裂 ,染色质片断化 ,凋亡小体形成等。用雄黄治疗的 2 0例患者 ,完全缓解(CR) 1 7例 ,部分缓解 (PR) 1例 ,总有效率 (CR +PR) 90 %。结论 雄黄能够诱导耐维甲酸的白血病细胞凋亡 ,可用于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治疗 ,且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Lee SH荧光组化法检测42例非上皮性卵巢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显示:2/4例卵胞膜细胞瘸有ER、PR;6/8例颗粒细胞瘤有ER、PR,其中4倒受体水平较高;12/16例畸胎瘤有ER、PR,畸胎瘤中含柱状上皮、皮脂腺、汗腺、软骨时,显示较高的ER、PR水平。内胚窦瘤、无性细胞瘤及纤维瘤均显示受体阴性。1/4例胃肠道转移癌有ER、PR阳性细胞。结果提示,应重视颗粒细胞瘤ER、PR的检测,对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也许可进行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210例(成人137,儿童73)尸体对腹腔动脉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表明: 1.起始高度:在T_(12)椎体下1/2—L_1椎体上1/2之间,儿童比成人高半个椎体。 2.长度:成人平均值为1.01±0.03厘米,儿童为0.72±0.03厘米。 3.口径:成人平均值为0.82±0.02厘米,儿童为0.44±0.02厘米. 4.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距离:平均为0.35±0.03厘米。 5.其主支起始的顺序:胃左动脉为第一支者占80.48±2.73%,其次为脾动脉和肝动脉。 6.有膈下动脉者占35.23±3.29%,未发膈下动脉者,占64.77±3.29%。 7.类型:Ⅰ型(胃、肝、脾动脉干)占91.43±1.93%为常见型,其余为少见或罕见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73例结外淋巴瘤,占本科收治淋巴瘤的14.4%。从病史或临床检查均能确定其首发病灶在淋巴结外,发生在11个不同的器官或部位。70例进行了治疗,单独放疗者23例,采用综合治疗者47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9.2%及45.1%。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患者预后较差,ⅠⅡ期病人生存率较高。治疗失败的原因除病期过晚外,治疗不彻底,如放射治疗之剂量不足,化疗方案不正规也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2 7KIPL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88例卵巢浆液性肿瘤中P2 7KIP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6 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P2 7KIPL阳性表达率为 4 6 % (2 8/ 6 1例 ) ,明显低于浆液性囊腺瘤 80 % (12 / 15例 )和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75 % (9/ 12例 ) (P <0 0 5 )。P2 7KIPL阳性表达在Ⅰ级癌中表达率最高 73 3% ,Ⅱ级癌 4 6 7% ,Ⅲ级癌表达最低 12 5 %。三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P2 7KIPL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呈负相关。早期 (Ⅰ Ⅱ期 )P2 7KIPL表达率 76 % ,明显高于晚期 (Ⅲ Ⅳ期 ) 2 7% (P <0 0 5 )。结论 P2 7KIPL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卵巢浆液性囊性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告了13例椎管内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9例位于园锥部,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马尾部。其中1973—1982年有11例,占同期椎管内肿瘤的15.5%。12例经脊髓造影检查,13例均行手术治疗。园锥部之囊肿均在髓内,且常合并脊髓末端的变异和畸形。作者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特点将该病分为四种临床类型,对它的诊断、治疗、术后遗留症状和复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收缩特性及其随时间发展的一般规律, 总结了材料组成、养护制度与内部温湿度场对UHPC收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UHPC收缩早期(0~7 d)发展快, 占总收缩的61.3%~86.5%, 中期(7~28 d)发展缓慢, 占总收缩的13.5%~27.9%, 后期(28 d后)趋于稳定; UHPC以自收缩为主, 占总收缩的78.6%~90.0%, 是早期开裂的主要诱因; 收缩测试起始时间可取试件成型后1 d(24 h), 终止时间可取90 d或120 d; 在结构设计时, 可参考各国规范取收缩为500~800 με, 热养护后可不考虑残余收缩; 对于收缩预测模型, 各国规范尚未统一, 多借鉴现有的收缩模型, 应完善与修正收缩预测模型; 对于材料组成, 目前集中于纤维、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对收缩的定量影响, 且各组分对收缩的影响不同, 评价指标较为单一, 应结合结构用途、制备工艺与施工过程等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内部温度与湿度场,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28 d后的普通混凝土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应深入研究胶凝材料含量大、组分差异性明显、活性矿物掺合料掺量高的UHPC早期内部温度与湿度场; 为了降低收缩, 基本采用内养护, 添加膨胀剂、减缩剂与粗骨料等措施。可见: 为了减小UHPC收缩的同时又不降低其力学性能, 应该优化UHPC配比, 合理使用外加剂, 采取适当养护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56年到1990年共收治乳腺恶性肿瘤病人2644例,其中经病理确诊的乳腺肉瘤21例,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病人的0.8%。6例腋下淋巴结肿大,占28.6%。病检均非肿瘤转移。本组资料表明乳腺肉瘤的发病年龄较乳癌为轻,45岁以上及病史1年以上者预后较好。因乳腺肉瘤多经血道转移或局部浸润,很少转移到腋下,治疗以肿瘤切除和乳腺单切为主,放疗的价值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生物滞留带构造参数及组合方式对其渗蓄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判定生物滞留带渗蓄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对16组不同构造的生物滞留带开展模拟降雨径流正交试验,研究了种植土和填料层成分及含量、透水土工布位置、砂层颗粒级配和构造厚度对生物滞留带渗蓄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生物滞留带渗蓄效应程度大小的排序为:砂层级配>填料层成分和含量>结构层厚度>土工布位置>种植土成分和含量;生物滞留带最佳组合形式从上至下依次为:20 cm厚种植土,35 cm厚填料层(其中珍珠岩、蛭石、土壤和砂的体积占比为10%、5%、10%和75%),10 cm厚砂层(其中砂层颗粒级配为0~0.5 mm占15%、0.5~0.7 mm占40%、0.7~1.0 mm占30%、1.0~2.0 mm占15%),20 cm厚砾石层以及不设置透水土工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p1 6和Rb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p1 6、Rb蛋白在 1 0例正常宫颈组织 ,1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 5 9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2 0 %CIN (2 /1 0 )和 2 8.8%宫颈鳞癌 (1 7/5 9)中 ,p1 6蛋白表达缺失。p1 6蛋白阴性表达与病人年龄负相关 ,而与肿瘤生长类型、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宫颈癌中Rb表达阳性率为 88.1 4% (5 2 /5 9) ,Rb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6 6 .1 %的宫颈癌两种蛋白共表达阳性。结论 p1 6失活参与部分宫颈癌的发生。Rb可能主要通过功能性失活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中p1 6和Rb蛋白的表达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E-cadher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9例胰腺癌组织的E-cadherin、PCNA进行检测。结果E-cadherin在胰腺癌组织比相应的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表达明显减低,高表达率仅为13.6%(8/59),且各组间(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E-cadher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胰腺癌组织比相应的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表达明显增高,强阳性表达率为67.8%(40/59),且各组间PC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E-cadherin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与PCNA异常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增殖、侵袭以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 59例胆结石患者胆汁进行厌氧培养及自动检测分析。结果厌氧菌检出率为 52 .5%(31 /59) ,其中 4例专性厌氧。厌氧菌株中以脆弱类杆菌为主 (37.8% )。通过该研究认为胆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厌氧菌感染存在联系 ;专性厌氧菌感染具有病史长 ,抗菌治疗效果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共刺激分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 1(CD80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学及免疫基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7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共刺激分子B7 1及MHCⅠ、MHCⅡDR分子的表达 ,并与自体瘤苗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MHCⅠ类分子表达均阳性 (10 0 % ) ,MHCⅡDR分子表达阳性率为95 %。B7 1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及多发性骨髓瘤 (MM)表达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 6 9%和 10 0 % ,而在粒细胞起源的白血病几乎无表达。这与自体瘤苗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基本符合 ,即疗效好的M5和MM病例 ,其B7 1表达均阳性 ,而B7 1阴性者几乎无疗效。结论 缺乏共刺激分子 (如B7 1)是血液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可能是人类血液肿瘤的发病机理之一 ;B7 1介导的免疫基因治疗将成为治疗人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