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志辉 《铁道车辆》1996,34(10):25-29
要提高成渝线铁路同高速公路运输竞争能力,必须大幅度提高铁路旅客运输的运行速度,同时保证舒适性不恶化。在既有线路条件下开行摆式列车,既不会增加很多投资,又能显著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且不影响旅客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满足旅客舒适性和列车节能等要求,必须对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进行优化.文章在完成列车自动运行系统中列车速度曲线多目标模型的基础上,选择和运用遗传算法完成了列车运行速度曲线的优化.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尝试从编码方案、复制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和适应度函数的尺度变换等角度来改进遗传算法.最后在Visual C++6.0平台上完成了遗传算法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由列控中心、闭塞、地面信号、车地信息传输、车载速度控制等设备所构成.用于控制列车运行速度以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和提高运输效能的一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也是一个计算机、通信、控制等信息技术与信号技术高水平融合集成的高科技产物。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问世,  相似文献   

4.
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是世界铁路永恒的主题。随着列车运行速度、重量和密度的提高,运输环境和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使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和风险增加。这些年来,各国铁路对安全问题特别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5.
根据铁道部大秦线重载列车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及大秦线重载运输现场工作组会议部署,自2008年7月12日以来,在铁道部大秦线工作组的现场组织和指导下,太原铁路局协调各有关单位在大秦线进行了一系列列车运行安全性试验和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6.
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列车运行的调度指挥,并根据未来运输变化的需要,自动和辅助制定列车运行计划,通过网络传送列车运行调整信息和调度命令,自动进行列车运行轨迹的绘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从经济和生态的观点考虑,铁路运输的作用在日益增加。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轴载的增加,延长常规检查的周期,使运输过程的控制更加合理化,更加优化。减少服务线点数——所有这些就要求必须用技术装备监测列车状态,以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昆明铁路局针对管内线路基础薄弱、列车运行速度严重制约运输能力和效率的状况,采取了对成昆、贵昆、南昆线实施达速改造,加强运输组织、挖掘运输潜力等措施,确保重点物资和重点企业物资的运输,极大地带动和推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智能调度集中系统中的列车运行调整业务,要求实时优化列车运行计划晚点时长。以此为目标,提出一种高实时性的列车运行调整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并基于不同的运输场景和调度操作,建立了约束规划模型;通过约束规划算法执行可递归检查流程,当列车运行计划状态变量不满足约束条件时,对调度操作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模型数据的更新。结合某调度区段的数据,计算采用约束规划模型的列车运行计划晚点时长,并与同等条件下采用整数规划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对列车运行计划晚点时长具有较好的实时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运能增长,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既有线上的道岔通过能力,是阻碍列车运行速度的一大关键。津浦干线上的八三一所原N2 50kg/m 1/18道岔,它的侧向通过最大速度为80Km/h,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运输需要,为完成铁道部党组提出的提速目标,使提速道岔能更好地为重载快速运输服务,确保津浦干线的运输安全、快速、畅通,决定将原有道岔更换成60kg/m 1/30可动心轨提速道岔。  相似文献   

11.
运输发展理论的近期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比国际运输学界的有关研究,综述了近年在运输发展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运输进化模型准确地刻划了由几种主要运输基础设施相继占据主导地位构成的运输业进化过程;运输化理论的提出,为从总体上解释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基本理论框架,也推动近来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脉冲式发展”的研究为运输化阶段内部各种运输方式演进和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进一步的解释;阀值理论则从成本角度说明了人类社会经济为什么会以运输化为开端进入全新的现代发展时期;铁路货运需求增长变化的四阶段模型,通过准确刻画铁路的历史发展轨道,从又一个角度验证了运输化有关阶段的演变过程;城市交通的阶段性发展理论全面概括了城市交通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说明了运输化各阶段的客货流“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运输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国家由于环境容量、资源(包括运输资源)条件、人口压力不同,因而,运输发展的极限水平以及达到该水平的时间也不同。要使人类社会机动性目标和环境目标协调,唯一的出路是实现可持续运输。  相似文献   

12.
强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尔滨铁路局针对本局地处路网末端、运输通道能力紧张、运用车不足等实际情况和问题,大力挖掘点线能力,提高机车车辆运用效率,全面实施列车增吨扩编战略,通过提高牵引定数,优化编组计划、改造编组站、压缩中停时、提高货车静载重及强化激励机制等具体措施,充分调动了全铁路局挖潜提效的积极性,取得了各项指标超额完成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瑞士的休闲交通量已达到650亿乘客/km,这意味着瑞士交通里程中有60%是属 于休闲交通范围内的。所以,未来的公共交通需要对这一巨大的潜能倾注更多的注意。   公共交通公司在它们的主要市场 上班族和长期车票使用者 的交通中正面临着扩大经 营的极限。虽然采取适当的调整措施可以增加一定程度的班次,拓宽一些供需渠道,但要实现运输 量的飞跃,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例如当一个地区的服务业或经济水平迅猛发展时)。 除了山区旅游线路以外,很显然,交通公司的服务重点主要是那些长期乘车的顾客。而与此形成鲜明对 照的,是休闲交通可能提供的其它服务项目,但至少在目前,人们对休闲交通的充分开发还没有足 够的认识。   休闲交通的特征   休闲交通与日常交通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在闲暇时,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 人们在闲暇时间里是否有外出的希望,想去干什么和如何去干,都不会受到外界的干预,而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然而,在休闲旅行中经常发生的一窝蜂现象和休闲娱乐基础设施方面的种种缺 陷,却经常使休闲成为一种相似的、团体的行为方式,我们对此需要预先进行仔细的分析。   对现代休闲交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不均衡运输条件下铁路运输组织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铁路市场化经营的深入,运输产品的总类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列发时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结果导致列车运行线交替出现高峰、低谷和平缓的不同需求时段,进而影响区间通过能力,造成编组站作业不均衡以及待卸车辆集中到达形成积压等现象出现.调整运输组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列车编组质量是在不均衡运输条件下进行运输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德国铁路货场的现状和汽车运输公司的概况,对德国铁路集装箱“门到门”运输中与汽车运输公司的合同签订,重裁汽车的任务安排,集装箱装卸.费用清算,危险货物和超大货物运输,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期为我国集装箱公铁联运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高等级运输通道的潜在运输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概念对比提出潜在运输需求的概念,并从需求弹性角度阐述了在运输设施恶劣条件下修建高等级通道时,潜在运输需求的产生机理,最后以崇明越江通道为例说明了潜在运输需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桂林铁路在运能与运量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旅客运输市场研究,提出优化桂林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实现内部挖潜扩能和增运增收的方案,经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当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与城区骨干线路接轨时,不同的运营模式下,车站建筑设计也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南苑西站的设计实例,解决在合理的运营模式下车站建筑规模的计算问题.研究结论:(1) 从城市发展和车站建筑方案合理性分析,接轨车站采用初、近期贯通、远期分段是合理的运营模式;(2) 从城市化和城市远期规划发展的角度,城市骨干线路应考虑远期延长或接轨的可行性;(3) 接轨车站客流以换乘客流为主,主要客流并非由车站自身周边产生的客流,不可能形成超高峰客流,因此站台宽度计算可不乘超高峰系数;(4) 接轨车站,两线运营对数不一致时,由于运力不匹配,将会出现站台上有两列车乘客等待一列车的情况,车站规模计算和紧急疏散计算都应考虑这种最不利模式.也可在高峰小时运营时临时增加行车对数以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客运一体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探讨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客运一体化的换乘布局、无缝换乘和票制协调。提出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应注重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客运一体化”——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以常规公共交通为辅,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20.
朱森 《铁道车辆》2006,44(6):33-37
介绍了国内外粮食漏斗车的发展概况,对比了专用粮食运输车辆与粮食集装箱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我国新一代粮食专用车的性能参数与结构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