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究出行安全对用户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考虑事故风险成本和旅行时间的多类用户交通分配模型。针对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特征,定义了路径出行安全可靠性概念,并以此计算用户的事故风险成本预算,体现出行者的安全偏好。基于考虑事故机会和事故风险的基础事故预测模型,针对路段和交叉口的不同特征,分别定义了路段和交叉口的事故风险成本分布。构建的交叉口事故风险成本模型,体现了交叉口不同转向的事故风险成本的差异性。为了求解基于安全可靠性的多类用户交通分配模型,采用路径配流法和相继平均法设计了相应的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分析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可靠性在用户出行选择中具有重要影响。当在广义出行费用中考虑事故风险成本时,出行者会更多地选择事故风险成本较小的路径;不同风险倾向的用户会有不同的选择特征,保守型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路径事故风险成本标准差相对较小的路径,即事故风险成本波动小的路径,而中立型出行者倾向于选择事故风险成本均值相对较低的路径;考虑交叉口的事故风险成本与否会直接影响流量分配结果,即路径交叉口数量和转向的差异性同样会影响出行者的选择。所提出的模型对于客流预测和网络安全评价与管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顺利进行桥梁行车安全决策,基于全寿命成本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采用计算社会成本的方法综合考虑公众安全和社会效益,对侧风影响下桥梁行车安全设计方案的全寿命成本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计算其全寿命成本的思路。其中,社会成本的计算主要研究采取管理措施关闭大桥导致的运输成本增加和侧风导致的事故人员伤亡损失,并总结出其考虑资金时间效应的计算模型。最后,以某跨海大桥的行车安全决策问题为例进行示例研究,在研究得到的数据和假定参数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安全决策方案的全寿命期业主成本和社会成本并进行比较研究,以说明全寿命成本分析法在桥梁行车安全决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改进灰色关联法在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一般原理,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功能,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能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决策的因素,并建立模型对各个决策方案进行了关联度分析;以A-B两地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方案选择和决策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1,66(10):258-262
研究建立了包括车辆碰撞护栏事故数预测、车辆碰撞护栏后速度计算、单次碰撞损失计算、年总碰撞损失计算、护栏成本计算的护栏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车辆碰撞护栏事故数预测考虑年平均日交通量、是否双向分离、纵坡、平曲线、危险物与行车道边缘线的距离等因素。单次碰撞损失计算时,通过车辆碰撞能量与护栏设计防护能量的差值体现不同防护等级护栏的防护比例以及车辆碰撞护栏后速度,对应不同的碰撞严重性指数,得出不同护栏设置方案对事故损失的影响。以某路侧为1∶1.5填方边坡高度6m的二级公路为例,进行不同护栏设置方案的成本效益对比分析,以确定最优护栏设置方案,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实时快速检测对提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视频检测技术可以有效节省人工监控成本,并在事故检测的相关研究中取得了较好成果。然而,在拥堵交通环境中,现有方法通常无法准确识别出交通事故。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双流网络,以提高拥堵交通环境下的检测性能。该改进双流网络利用2个并行卷积神经网络(即外观、运动特征提取网络)分别提取视频数据的事故外观特征和运动特征。为了引导网络捕捉拥堵场景下判别性事故外观特征,引入辅助网络和三元损失函数来训练外观特征提取网络。在运动特征提取网络中建立光流提取网络,以捕捉拥堵交通环境下细微的光流信息,进而提升事故运动特征提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传统方法,所提方法有效提升了拥堵交通环境下的事故检测能力,降低了24.56%的误报率和25.00%的漏检率。研究成果可用于城市高流量、混流交通场景(如城市交叉口、快速路、主干道等)中进行道路交通事故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6.
郭杰 《隧道建设》2014,34(6):525-533
传统双侧壁导坑法存在施工工序多、施工速度慢、闭合时间长等不足。以深圳市红棉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传统工法进行改进,并采用数值方法重点分析改进的双侧壁导坑法的安全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提出改进的双侧壁导坑法;2)在合适的地层采用改进的双侧壁导坑法,能够满足地表沉降、结构受力、施工安全等各项隧道施工技术要求;3)应用改进的双侧壁导坑法能够产生良好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双车道扩建4车道后的安全影响,选择某平原区域内条件类似的双车道公路和4车道公路为研究对象,对其安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整体安全性、事故分布特性、公路条件安全影响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平原地区4车道公路平均事故水平高于双车道公路,事故在地点特征、形态和车型分布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实例,采用一些常用的事故分析方法,对今年来发生在平原区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进行事故特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某一典型路段为例,为平原区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提出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除雪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及时地清除冰雪,保障冬季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是高速公路养护部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提高除雪效果、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行车事故损失的角度,论述了采用新型除雪剂的意义,结合使用经验介绍了新型除雪剂的性能、喷洒方法和应用效果,并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广深线松岗至黄田一级公路改造工程的实践,论述了对于重交通主干道改造工程,无论从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期内直接投资的增加和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损失,或是从道路长期使用效能以及资金投入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宜优先采用新线方案,而将原有道路留作辅道。避免选用旧路扩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调查研究典型集散一级公路事故的基础上,总结其安全整治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集散一级公路在设计建设之初应考虑采用的对策措施,可为集散一级公路的建设和交通安全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德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11-12,20,310
该文针对G5011芜合高速半汤出人口交通混乱的状况,通过现场踏勘和交通调查,并结合巢湖市交通规划和经济发展指标,对五路交叉的交叉口的交通量进行预测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三种交通改善方案.经技术和经济比选后,确定近期建设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城市多路交叉口的交通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城市多路交叉口的形成原因、产生的问题、治理措施进行了论述,并以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北路-愚园路五路交叉口的交通治理改善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多路交叉口交通治理的实施及改善,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交通通行安全。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叉口交通冲突灰色评价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交通冲突技术是国际交通安全领域新兴开发的非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传统的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本文应用交通冲突技术,引入交通冲突与混合当量交通量的比值(TC MPCU)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对以时均交通冲突和交通量数据为依据的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的交通冲突灰色聚类评价法,并设计了计算软件,为交叉口的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研究途径。最后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叉口安全改善方法,以实现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强  廖苑伶  李喆  张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8-10,27,I0001,I0002
上海市花木-龙阳路副中心依托既有的龙阳路交通枢纽进行高强度开发,以实现交通和土地利用的最大化效益。针对巨大的交通出行需求、用地条件受限等不利因素,提出应该在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解决路网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优化对外和内部交通通道的改善方案,从而提高区域路网系统的承载能力和道路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往我们对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更多地关注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单要素的安全通行,而对于相互之间的交通安全问题和相关的交通安全设施系统性提升研究较少.结合实践经验,对正常信号控制状态下平面交叉口的一些安全通行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总结,研究提出若干交通安全设施的改善和提升设计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s at 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due to complex and heterogeneous traffic movements as well as driver behaviour at such locations. However, at unsignalized T-intersections, priority traffic rules are less respected, which creates more conflicts. Further, multiple traffic movements such as right turns and through movements with varied driver behaviour results in increases the severity of conflicts. Many research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proactive safety measures in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s as compared to crash-based analysis. Also, it is observed that Time to Collision (TTC) and Post Encroachment Time (PET) are the predominant types of surrogate safety measures in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s. 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 outcomes, it is understood that these surrogate safety measures may gi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ain events for crash occurrences, collision mechanisms, and resulting consequences.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uitability of such surrogate safety measures based on the complexity of heterogeneous traffic as well as driver behaviour with considerations of turning vehicles, particularly at T-intersections.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urrogate Safety Measures (SSM)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t 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T-intersection. This paper also brings attention to T-intersection safety evaluation with SSM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context. The outcom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more useful in the evaluation of traffic safety at T-intersections and suitable safety indicators for the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8.
为了精准有效地进行交通事故预防预警,基于车辆OBD驾驶行为数据及信息熵理论,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预估方法。首先,分析异常驾驶行为高发位置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位置的关联性;其次,构建以道路交通安全熵为一级指标,急加速率、急减速率、急转弯率、超速率、高速空挡滑行率为二级指标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改进熵权法的道路交通安全熵计算方法;然后,基于密度聚类、K-means聚类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等级数确定方法,并基于K-means聚类建立了风险等级阈值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异常驾驶行为高发位置与交通事故发生位置具有一致性;通过对log对数底数选择优化、二级指标零值处理、指标权重分段计算3个步骤改进的熵权法,可弥补log对数函数无法计算零值指标熵值的缺陷,避免指标权重为负、指标熵值与权重反映信息不一致的现象;两步聚类避免了孤立数据点对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影响。以重庆市4条城市道路(总长约38 km)进行实例验证后得出,道路交通安全熵与交通事故表征的道路交通安全状态趋势一致;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等级可划分为高、低风险2级,道路交通安全熵优化阈值为0.042,最后,风险等级划分准确率为87.88%。研究成果可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点辨识、交通事故预防预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学富  吴恒滨  何仁 《公路》2007,(9):228-231
以淳安~开化公路淳安段隧道群为背景,从人员、人工费和监控量测交通费等角度,在考虑掌子面多少、隧道交通条件、隧道间距离以及隧道所属合同标段等条件,研究了隧道群施工监控量测组织方案。研究表明:隧道群施工监控量测的最佳组织方案应综合考虑隧道群监控量测项目、掌子面多少、隧道交通条件、隧道间距离及隧道合同标段等因素;在隧道群施工监控量测项目投标前,要重点实地考察隧道群的交通条件、隧道间距离、隧道所属合同标段及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等情况。研究成果可为隧道群施工监控量测的投标及组织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