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轨道交通》2012,(6):20-20
近日,中国南车集团株洲机车城轨调试车间门前礼炮轰鸣,武汉过江地铁首列车辆缓缓驶出车间,车厢内外点缀着“梅花红”,宛如刚刚揭开红盖头的新娘子。这款中国首列穿越长江的地铁列车,具有特殊的坡道制动和爬坡能力,是为武汉地铁二号线量身订做的。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2012,(4):56-56
如同上海,巴黎地铁也有针对游客的一日票,根据区域不同而有多种定价。纸质单次票为1.7欧元,10张批量购买为12欧元。站点会随时抽查票根以防逃票。随着对巴黎地铁的熟悉,轻松自如地转换不同线路,在地铁车厢遇见行色匆匆却不失优雅的上班族、专业小提琴演奏艺人,有回在地铁站台遇到盛况空前的专业鼓手激情的双人击鼓表演,适逢地铁高峰时刻,令众人驻足聆听,气场之足让空气仿佛凝固。  相似文献   

3.
以某厂地铁车厢头车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空调风道及车厢内部三维空间区域的空气流动和传热状况进行了数值分析,根据欧洲标准EN14750-1对空调通风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估,计算中综合考虑了车体壁面传热、人体散热等多种传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将空调机组下方的八个风道出风口去掉,地铁风道的出风口均匀性得到了有效地改善,风道出风口的平均速度最大差值由2.92 m/s变为2.23 m/s;条缝型送风口能够提供较好的空气品质;在车厢内定员226人的情况下,地铁车厢头车的空调通风系统满足了乘客热舒适性的要求.研究结果为地铁空调列车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12,(5):80-83
前言:深圳地铁3号线是近年来我国地铁工程建设的典范。是多项成熟技术创新应用的成功案例。无论知道还是不知道,她已诞生在深圳;无论看得见还是看不见,她已被重点高等学府纳入教案:无论赞成还是不赞成,她已改写和完善了《规范》;无论认同还是不认同,她展示了科学的必然;无论采纳还是不采纳,她已被迅速推广:无论支持还是不支持,她已备受称赞;无论惊奇还是不惊奇,她已被冠以不可思议;不论崇拜还是不崇拜,她开启了崭新的地铁时代。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08,(11):15-15
经过将近3年的施工建设,沈阳地铁工程已经过半。与此同时。为沈阳地铁一号线配套的地铁车辆10月20日在长春已正式下线。按照设计,一号线全车的全长11836米,宽28米,高3.8米,车头呈流线形,看起来简约大方,透着一股关东风情。车身外观颜色由不锈钢本色大红和黑色组成,视觉上给人以靓丽、时尚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交通标准化》2010,(4):79-80
展览时间:2010年4月13日-2010年4月15日 会展场馆:广州锦汉展览中心 会展描述:自1989年创办以来,国际地铁展已成为中国知名的轨道交通展览。展览会伴随着地铁及城际轨道产业的发展在质量方面不断提升,已在广州、北京、上海、大连、南京等城市举办过12届,参与的国家展团分别来自法国、德国、日本及南韩等,展出的项目侧重于车厢技术与信号系统,自2005年起特别推出轨道交通安全保护设备技术、检测设备、维修设备、零配件及关键技术的展示。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2009,(8):57-57
在本次CRTS CHINA 200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上,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以36平米的面积参展,设计的展台体现了北京城建院的精心与巧妙。在中国地铁发展40年之际,北京城建院借本次展览会的契机,展示了过去40年来在地铁设计上所取得的成绩,而它们的展台紧邻“中国地铁40周年成果展”图片展区,与之交相呼应,展现了一幅北京城建院与我国地铁系统这40年来共同蓬勃发展的画面。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17年1月,中国已开通地铁的城市足有31个之多,但地铁内设有女性优先车厢的仅有广州与深圳,广州在6月底试运营的女性优先车厢在试行首日引来无数媒体、市民关注,不少女性乘客对女性优先车厢的设立十分雀跃。广州地铁于今年的6月28日,在地铁一号线早晚高峰期间设女性优先车厢,分别在往广州东站方向的最后一节车厢和往西朗方向的第一节车厢。1号线的杨箕站与公园前  相似文献   

9.
建立地铁车车厢及贯通道的三维物理模型,内部乘客站立密集.使用κ一ε标准湍流模型对地铁车车厢及贯通道处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考虑了人体散热以及车体各组件对外部温度的传热作用,计算结果表明:贯通道内流场平均温度为22.5℃,气流组织速度范围约为0.1~0.3m/s.参照欧洲EN14750-1标准,贯通道内部空气流动速度及温度的热舒适性指标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邓艳 《轨道交通》2007,(9):34-34
南京地铁一号线已于2005年9月顺利通车,随着二号线、一号线南延线等新线紧锣密鼓地开工建设,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网络化建设阶段。日前,记者就南京地铁AFC系统建设的情况采访了南京地铁副总经理余才高先生。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2010,(8):27-27
天津地铁3号线首辆列车15日在南车集团青岛公司下线,列车采用流线型车身、不锈钢车体设计,比1号线列车轻且更坚固耐用。每节车厢可载240人,运行时采用6节车厢编组模式,每趟列车可载1440人。天津地铁运营公司为3号线订制了162辆列车,年内将交付8辆,2011年10月将全部交付。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过饱和地铁线路的局部车站极端拥挤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车厢容量分配策略及优化方法,即通过预留和分配车厢的方式,将列车运力合理分配到各个车站,从而确保各车站乘客(特别是拥堵车站)均能得到公平服务,缓解极端拥堵。基于上述策略,以线路各车站所有乘客总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以各列车在各车站的预留车厢数量为决策变量,构建关于车厢容量分配问题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针对北京地铁八通线,对其工作日早高峰7:00-10:40下行方向的车厢容量分配进行数值实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线路内各车站最大乘客聚集人数均降到安全范围内,其中最大聚集乘客数量由3642人降低至1345人,约降低63%。而全线乘客的总等待时间仅由418027 min增加至420099 min,增加0.5%。上述结果表明,列车容量分配的方法有效缓解了过饱和地铁线路内极度拥挤问题,实现各车站客流聚集均衡,在线路层面提高了总体运营安全性, 同时保证了客运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地铁以它那方便、及时、舒适、畅通、清洁的优势博得世人的青睐,它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到2002年底,世界已有120个以上城市建成了地铁,您可知道世界地铁之冠吗?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2006,(2):20-25
2006年3月13—17日,第八届亚太轨道交通论坛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与会者共话亚太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畅谈亚太轨道交通的前景和未来。深圳地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炼先生在大会上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深圳1地铁一号线的建设情况以及深圳地铁的未来规划,让我们对现代化的深圳地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无人驾驶的地铁列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地铁已日趋现代化。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已采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的最先进技术。这种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地铁系统是由地铁控制中心用大型电子计算机监控的,整个线路网的站际联系、信号系统、列车运行、车辆调度等,也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埋深最大的地下铁道,是朝鲜平壤的地下铁道。该地铁线路和车站均建在地面以下60多米深处,个别地段甚至埋深近百米。这条地铁建于1970年,正处于金日成执政时代,施工周期长达11年之久。地铁设计之所以埋深那么大,据说是"为了战备的需要"及"防止核辐射"等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09,(3):21-21
3月3日,长春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总工办的董晓冬主任介绍说:“长春市地铁建设已进入规划申报审批阶段。争取2010年开工,计划到2014年长春市民就可乘坐地铁1号线出行了。”  相似文献   

18.
自1863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后,全世界已有100多座城市开通了300多条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6000公里。富有特色的地铁及壮丽雄伟的车站建筑,使各国引为自豪。  相似文献   

19.
翻开中国的地铁建设史,你会发现第一条使用盾构法施工的地铁线路是上海的地铁一号线,那是在90年代的初期。而当中国的大多数地铁建设者们还在对用在地下的“大家伙”——盾构机惊叹时,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则已经在沪东重机的车间里热火朝天的造起了这令旁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机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地铁高峰时段的拥堵,设计一种长短途乘客分车厢的加长列地铁方案,通过把每列地铁在首尾两端增加2至4个附加车厢,与之相邻的两个车厢作为转乘车厢,乘客通过转乘车厢把附加车厢与站台之间联系起来,实现附加车厢乘客的上下车。本方案预计可以提高地铁客运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