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迷失的温床     
李婷 《汽车杂志》2007,(3):156-161
无意中看过一部电影,里面男主角的座驾就是林肯领航员。片名已记不大清,大意是说个倒霉鬼的故事,后来有报道说,那辆电影中的领航员归还车厂时,已经支离破碎了。心里总觉得这个片子用领航员有些糟蹋,既然是生活的领航员,就不该如此混乱。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车时代》2013,(10):5-5
每一部电影中.都有一台Mercedes。当然,前提是这部电影的内容是汽车发明之后的时代。无论是动作片、科幻片、爱情片、喜剧片、剧情片、瞥匪片各种类型的电影,不管你是否留意,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你不相信,那么从今天开始,请留意你看过的每一部电影。  相似文献   

3.
激流勇士     
陈欢  MattVosper 《轿车》2004,(3):80-85
我们开车穿越了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原始丝林,走遍乡土气息浓郁的村庄,为的是寻找到一些约翰鲍曼1972年拍摄的著名电影“激流四勇士”中的那些场景和现代文明与原始部落互相冲击所留下的微弱痕迹。  相似文献   

4.
一直喜欢北野武执导的电影,因为他执导的电影够暴力,更因为他把暴力上升到了一种美学的境界,让人更加欣赏。一直认为汽车是一种对冷冰冰的钢铁进行暴力解构后的产物,而跑车更是这种钢铁动物的唯美巅峰。就像北野武的暴力展现在市井,而跑车的魅力就一定在街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反映现代生活的电影里,看不到汽车几乎不可能。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道具"。在一些充满曲折情节和惊险镜头的影片中,汽车更是大唱"主角"。例如,"强档片"中汽车大盗出没无常,"警匪片"里飙车、撞车和汽车炸弹惊心动魄。人们通过看电影这一休闲方式,发现了汽车文化中更加丰富多彩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6.
《汽车杂志》2013,(11):12-12
想起一部悲情电影《1942》的桥段:一家人逃荒,瞎鹿把老娘和全部家当都捆上架子车的时候,还不忘对儿子喊了一声:“别忘了把祖宗牌位拿上!”  相似文献   

7.
好莱坞有部很有名的电影叫做《小鬼当家》。这部电影老少皆宜,深得大众喜欢,好评如潮。或许是因为成人世界里充斥了太多潜规则,所以大家才会对一个孩子打破这些“规矩”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小鬼当家》是发生在美国的故事,而记者在同汽车美容圈里的朋友交往中,却惊喜地发现了中国汽车美容行业也正在上演一出“小鬼当家”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寻梦 北海道     
贺岁电影《非诚勿扰》将日本北海道那令人迷醉的风景呈现给中国观众。有幸的是,在这部电影的赞助商之一——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的组织下,我们一行二十几位中国专业汽车媒体记者,于2009年5月来到了日本北海道,驾着斯巴鲁傲虎沿着曾经的拍摄景点而行,真实体验了影片所展现的浪漫与美丽。  相似文献   

9.
对很多人来说,对Aston Manin汽车的认识只限于看“占土邦”电影,电影拍了四十多年,主角演员也换了数名。渐渐,这个品牌也予人一种夕阳迟暮,甚至是“老人家”的感觉。但经过厂方近年的努力改革后,你有必要重新认识他们,以免变得落伍。  相似文献   

10.
《车时代》2008,(1):172-172
福特已经在很长—段时间都用电影来提供他们汽车的人气形象了。40年前,Steve MC Queen的夺命7分钟为行业中设立了新的标准,为纪念他的功绩,福特集团生产了7700辆2008款的野马Bullitt。  相似文献   

11.
庄青 《汽车驾驶员》2003,(10):42-43
蜚声中外的世界级电影导演张艺谋,谈到影视艺术头头是道,却不知他说起汽车来也像他对拍电影一样,对车的研究和体会彻头彻尾。凡是他关注过的车哪怕是小小的细节,在老谋子的眼中性能怎样、优劣如何,他都清清楚楚,并不乏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2.
漂移     
田越  阮锦程 《汽车杂志》2008,(1):150-153
近年来,漂移运动已经席卷到了全球,尤其《头文字D》等几部漂移主题的电影影响力非常大,美国从2004年也开始举办名为“FORMULA D”的漂移赛。但很多人对漂移仍然不清楚,为何看似失控而又没有失控?我们由浅入深地简单介绍一下漂移是怎么一回事,所谓知其然各其所以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陆飞 《驾驶人心理》2006,(10):34-35
首先要说明一个事实:汽车永远都不会飞。尽管很多电影和科幻小说都在试图告诉人们,未来的汽车将行驶在天上,但实际上这只是凭空想像而已。另外,明天的汽车也不太可能像各大汽车展上的概念车,这些车只不过是厂商用来获奖用的。汽车设计肯定会有显著的进步,但却不会把汽车的脚(车轮)抬离地面。  相似文献   

14.
电子的速度     
区雯 《汽车杂志》2007,(6):182-183
我曾写过,“只需坐进跑车里,手持方向盘,扭大音量,不需要发动引擎,时速已达100”。电影《The Italian Job》的配乐人跟我有同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汽车杂志只能志给汽车狂与准新车买主吗?至少挪威的Carl′s Cars、英国的Intersection与德国的Motoraver这三本杂志的编辑们不这么想,他们坚信汽车杂志的内容可以和音乐、时尚、电影与流行设计并存,而且他们的读者“在引擎盖上做爱的机率比打开引擎盖的机会还要大得多”!让我们听听这些另类编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做汽车时间久了,不自觉的会有一种职业病.特别是在看电影或者电视的时候往往会过滤剧情,注意力老是集中在画面中出现的汽车,好象是从<偷天换日>开始,我知道了原来广告也可以当作电影来拍的.  相似文献   

17.
电影《功夫熊猫》讲的是一只慵懒贪吃的熊猫通过不断激励,最终成为梦想中的神龙大侠的故事。美国人在动画中将熊猫的憨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作为熊猫故乡的企业自然也不甘人后,吉利的这部熊猫小车,更是达到了人见人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陈杰  袁鹏 《轿车情报》2014,(10):98-103
特斯拉Model S就如苹果手机那样颠覆了整个世界,它让大家明白了汽车还能玩出IT的味道。而宝马i系列被大家熟知应该是从阿汤哥主演的电影《碟中碟》开始的。眼前的两位主角是未来世界的代表,也许再过个10年,在路上看到他们俩就不再是稀罕事儿了。  相似文献   

19.
张韵 《轿车情报》2011,(8):196-197
为了呼应本期法国专题,汽车电影就应该更多的关注法国电影里的汽车曝光率,当然,对于既爱法国电影,又热爱汽车的人来说,你一定马上就会想到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的士速递》系列。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运动》2011,(11):165-167
在两年前,如果要做一个汽车品牌印象方面的调查,我相信国内很多的汽车消费者,对于雪佛兰这个品牌的印象都只局限在它是一个来自美国的,生产普通家庭轿车的品牌。然而,随着美国好菜坞商业大片《变形金刚》第二部和第三部在国内的热映,电影里面传奇英雄色彩的“汽车人’让大家都喜爱无比并且印象深刻。随后,从电影里的虚拟世界回到了现实生活于是科鲁兹来了,爱唯欧来了,科迈罗也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