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通过分析机车行驶中轮轨受力情况以及黏着牵引力与车轮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找出机车发生空转和轴重转移的原因。通过比较以往采用的提高机车牵引力的方法,介绍新研发的轴重转移补偿电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特点。该电控系统装车运行试验表明,可将机车空转次数减少20%,平均牵引力提高约4%。建议在轴控式机车上采用这种电控系统。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列车制动力分配策略按整辆车重进行分配,未考虑轴重转移对列车安全运行的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列车滑行。轴控制动控制系统以单轴为基本控制单元,进行制动力的计算和分配,能够提高制动控制精度和缩短响应时间。基于轴控制动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车辆轴重转移的计算方法,利用重心力矩平衡方程分别对车体和转向架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一阶状态观测器估计轮轨力转矩,同时考虑风阻及车钩作用力,对车辆各轴实际轴重进行计算,分别给出了水平轨道和坡度轨道上车辆实际轴重的计算方法,根据每根轴的实际轴重进行制动力分配。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轮轨黏着,同时降低了发生滑行的风险,能够有效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在铁路线路允许的条件下,开行大轴重货运机车是解决货运紧张矛盾的主要办法。结合正在设计的某型33t大轴重机车转向架结构,计算分析了一系软、二系硬和一系硬、二系软两种设计方案的33t轴重机车的轮轨力。通过与25t轴重机车的轮轨作用力比较,得出了33t轴重机车的轮轨力增加幅度。同时,分析了一系横向刚度变化对此33t轴重机车横向轮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刚体多体动力学理论,考虑含牵引电机与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建立某型HX重载电力机车三维动力学模型。同时,推导了该型采用抱轴式对称布置牵引传动装置的重载电力机车的轴重转移理论解析计算公式,计算获得了准静态工况下该型重载电力机车轴重转移结果。通过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解析计算公式能够比较准确地获得2(B_0-B_0)轴式机车抱轴式对称布置牵引传动装置的轴重转移结果;此外,在考虑齿轮传动系统的影响后,机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与理论解析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能够反映实际运行过程中机车的动态轴重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SS5型电力机车空转性能试验时发现,机车牵引时,各轴左右一系簧的变形量不相等。而按一般的轴重转移计算方法对其进行计算时,得不到上述结论,为此本文以SS5型机车为例,从机车各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入手,对电机空心轴架悬式两轴转向架机车的轴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了与试验相同的结果,本文的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轴式及悬挂型式的机车轴重转移计算,计算表明,SS5机车不仅有轴重转移,而且左右也会有轮重的重  相似文献   

6.
轮轨接触问题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军  吴昌华 《铁道学报》2000,22(3):16-21
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针对不同的轮径、轴重、牵引力和摩擦系数的各种工况分别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计算,得出了轮轨间接触状态和接触内力的分布情况,并对其随各种参数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改善机车粘着利用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交流、直流传动机车在磨损内外轨上运行引起的轮轨接触应力、热量和磨耗的估算方法。针对第3台机车的导轴和从轴开展了研究,其轴荷载远大于第1、2台机车荷载。文章以澳大利亚目前运行的交流和直流两种传动类型的机车为例,针对其实际服役条件下的多种轮轨接触工况(不同的轴重、冲角和黏着水平)开展了研究。利用商用有限元法软件LS-DYNA建立了轮轨接触综合模型,并进行了温度与磨耗分析。该数值模型基于澳大利亚标准轮轨型面(ANZR1车轮和60 kg钢轨)和轨道子组件(如轨垫、轨枕和道砟等)而创建。此外,还应用了分析法和安定图法来分别估算轨道温升和材料响应。钢轨磨耗量的计算基于Archard磨耗模型而开展。结果表明,交流机车运行产生的接触应力、热量和磨耗远大于直流机车。此外,在内轨与从轴(第三轴)接触处还出现了高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8.
提速客车制动技术(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 制动粘着系数 15.1 影响制动粘着系数的因素及各国制动粘着系数 列车的制动过程实际上就是施加的制动力和外界给车辆的粘着力达到平衡的过程,只要施加在轮对上的制动力不大于粘着力则车辆的轮对不会被抱死,就不会产生滑行.反之,轮对被抱死则会产生滑行.当车辆设计定型后,车辆的各级制动力就不会改变了,也就是说在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制动力就不能随着轮轨的制动粘着情况来改变了.而轮轨之间的粘着力则时刻随轮轨接触面的状态、轴重转移等因素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四轴电力机车轴重转移的基础上,利用对牵引电动机供电灵活性特点,提出了轴重转移的电气补偿法,推导了基本的理论计算式,并以SS4机车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该补偿法已在SS4机车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目前,许多国家正在发展高速机车。为了满足高速运行的经济指标,对机车要求有较大的功率和牵引力,同时还要求有较大的粘着重量。但轴重受到现有钢轨承载能力的限制,而且过大的轴重将会显著增加高速运行时的轮轨作用力,因此,对机车要求装设较多的动轴。根据目前各国的情况,每台高速大功率的机车至少需要有6根动轴,这意味着必须采用C_0C_0机车或者B_0B_0B_0机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前苏联和俄罗斯开发的22t和25t轴重空心车轴,这种空心车轴具有减轻车辆自重,降低车辆与线路间动力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计轴技术的发展及容错型计轴设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单线区段的站间闭塞大多沿用的是64D继电半自动闭塞。由于该制式是人工确认区间空闲,势必存在安全隐患。采用计轴器作为区间检查设备,代替人工确认区间空闲,可消除半自动闭塞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总结前期实验检测数据,运用经验公式,根据EN 13261-2009标准中的缺口尺寸,对EA1N、EA1T、EA4T、30Ni Cr Mo V12等四种欧洲牌号及国产35Cr Mo A车轴的光滑试样疲劳极限值、缺口疲劳极限值以及疲劳缺口系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4.
车轴设计参数对轴毂配合接触压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铁道车辆中,轴毂间配合的接触压力,不仅是研究微动损伤的重要参数,而且也是保证轮轴间扭矩的传递、抵抗轮轴相对运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空心车轴和车轮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轮轴有限元模型,考虑轮轴间过盈配合,在高应力梯度区细化网格,详细研究空心车轴轮座区的设计参数对接触压力的影响.这些参数包括过盈量、过渡圆弧半径、轮毂悬伸量、轮座与轴身直径比和空心度,以及使用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轮轴温度和轮对旋转速度.结果表明,过盈量对轴毂配合接触压力的影响较大,应慎重选择;过渡圆弧半径和轮毂悬伸量显著影响轴毂接触边缘的接触压力;其他设计参数对轴毂间接触应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主要论述计轴的工作原理、判断原则及复位程序,并对计轴判断的原则提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站内计轴设备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zs 350U型计轴设备的特点,结合工程设计,提出站内计轴设备设计的思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用客车车轴的国产化,对引进CRH2动车组200km/h用拖车轴进行了评估分析,测试了其化学成分,硬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和残余应力,观察了低倍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该轴的基体材料为普通中碳钢,组织为铁素体+索氏体+屈氏体,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在车轴关键部位表面进行了中高频感应处理,实现了表面强化,能满足高速列车车轴抗疲劳性能的要求。这种高速列车车轴制造的技术路线特点在于利用表面处理工艺技术提升了价廉的普通碳素钢性能;由此也带来一些工艺较为复杂、设备投资大等一些问题。我国尚未采用此种工艺路线进行高铁客车车轴的研发。  相似文献   

18.
北美铁路经历的车轴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美铁路重载货车的车轴故障、车轴疲劳试验和车轴应力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几种解决车轴故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门子公司针对中国市场研发了一种低成本计轴设备,计轴主机仅采用1个模块构成,可处理2个室外检测点的信息,给出2个区段的状态。将简要介绍该计轴设备。  相似文献   

20.
TAZ Ⅱ计轴系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ZⅡ计轴系统是由德国提芬巴赫公司(Tiefenbach GmbH)开发和生产的,用于轨道区段占用和空闲检查的信号装备。该系统已通过欧洲安全认证,并在欧洲得到广泛运用,其中科隆站和法兰克福站均使用该系统。2007年1月,深圳市科安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引进该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适应性的改造,在广铁集团公司广州西站进行了系统试验,用于解决铁路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问题。经过6个多月的现场运用,于2008年3月14日通过了铁道部技术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