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响应我国主要繁忙干线提速要求,从理论上探讨了“对于Vmax=140km/h的电传动机车采用轴悬式驱动机构”的可行性,采用六轴机车的垂向和横向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程序,在相应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对轴悬式和架悬式机车进行了运行平稳性及轮轨动作用力,牵引电机工作状况的计算,得出了轴悬式六轴机车以140km/h运行时的轮轨动作用相当于架悬式六轴机车以160km/h运行的动作用力的结论。但前者的牵引电动机和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轴悬式牵引电机和轴悬式驱动这两种牵引电机布置方式的优缺点,对如何选择电机的悬挂方式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介绍了轴盘制动弹性架悬式驱动系统的总体结构,分析了介轮支撑轴承和空心轴支撑轴承的受力计算方法,并对三点支撑带联轴器的电机—小齿轮传动支撑轴承的受力计算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速动力车粘滑振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铁道学报》1994,(A06):36-42
建立了高速动力车粘滑振动稳定性计算模型,计算表明,高速动力车的粘滑振动稳定性较好,通过与电机空心轴架悬式驱动装置进行对比计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高速动力车驱动装置的优越性,本文还分析了几种主要参数对粘滑振动稳定性的影响,以便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5.
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机车系统与轨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提出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文中建立了主要类型的机车-轨道统一模型;导出了弹性是性轴悬式电机驱动机车学微分方程;采用新型快速数值积分方法设计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的计算机仿真系统VILT;通过进行铁路轮轨动力学试验,验证了机车-轨道耦合学理论方法的正确有效性,文章还运用VILT仿真软件,详细分析并比较了弹性和刚性轴悬式电机驱动机车对轨  相似文献   

6.
轴悬式驱动装置和空心万向轴架悬式驱动装置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电力机车车轴驱动装置的结构型式时,对用户来说可以有多种选择。轴悬式驱动装置和空心万向轴架悬式驱动装置是今天最常用的两种方案。文中介绍了电力机车车轴驱动装置的发展历史,提出了选用驱动装置的边界条件,从牵引性能和运行性能方面对其结构型式作了比较,进行了RAMS(即可靠性、可使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分析和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得出了相应的评价和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高速动力车转向架电机体悬式双空心轴驱动机构的运动学关系,当单元的体悬挂点作相对于中央定位坐标的位移时,本文给出了确定内外空心轴位置的计算方法;求出了内空心轴抛物线形“硬弹簧”的横向定位刚度特性,认为联轴器橡胶球关节的最大径向压缩量应根据最大驱动扭矩。连杆最大转角(受驱动部件止档限制)以及预压缩量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DF4机车抱轴悬挂牵引电机方式产生的惯性故障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征义 《机车电传动》2000,(1):30-30,34
目前内燃机车牵引电机的悬挂方式基本采用轴悬式和架悬式两种。DF4型内燃机车的牵引电动机采用的是刚性轴悬式驱动机构。牵引电动机的一端由两个抱轴轴承刚性地支承在抱轴颈上;另一端弹性地悬挂在转向架构架上。轴悬式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检修容易,拆装方便,在不起吊车体的情况下,牵引电动机可以在落轮坑内卸下,各轮对的牵引电动机可以互换安装。这种驱动方式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内燃机车大多采用此种悬挂方式。1 轴悬挂方式的缺陷虽然轴悬式有以上优点,经过机车长时间运用,特别是在气候较寒冷的区域,它的缺陷也逐步地暴露出来,主要表…  相似文献   

9.
机车轴悬式驱动装置悬挂载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轴悬式驱动装置悬挂载荷分析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了驱动装置结构参数和运行工况对悬挂点载荷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轴悬式驱动装置悬挂载荷不仅与结构参数有关,也与运行工况有关.优化结构,可减小悬挂载荷;而弄清运行工况与悬挂载荷的关系,这对于轴承的寿命计算、结构件的疲劳计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弹性架悬式驱动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驱动装置刚性架悬式电力机车及驱动装置弹性架悬式电力机车的动力学性能,结合交流传动高速转向架的动态特性对弹性架悬式驱动装置的齿轮箱和悬挂横梁进行了结构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驱动装置弹性架悬式机车的动力学性能优于刚性架悬式机车,其在高速客运机车上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并且弹性架悬式驱动装置主要部件可适应高速转向架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