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营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隧道内行车和行人安全,如何对运营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进行合理评定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针对目前隧道工程界已有的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存在的不足,首先提出了"隧道健康度"和"隧道健康度函数"的基本概念,将检测隧道划分为若干评定单元,然后将检测数据分配于各评定单元之上,并通过隧道健康度函数,建立了隧道现场检测数据和评定结果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建立了一种基于现场检测数据的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分段式量化评定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评定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隧道工程以其自身具有的改善线形、缩短里程和行车时间、提高运营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因此,需要一种快捷、有效、安全的方法对隧道结构进行检测,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分辨率和高准确率,并且快速高效的探测技术而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对地质雷达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用其在公路隧道检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 20% ~ 30%的公路隧道处于病害发育的亚健康状态。 大量已经营运的隧道将进入维护期, 维护费用和工作量难以估量。 因此, 对既有隧道结构技术状况进行检测与加固处治以保持隧道结构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 针对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既有新岭隧道的结构病害与缺陷现状, 为提高既有隧道运营安全性, 在隧道改扩建设计前开展了全面、 系统的隧道衬砌病害调查与检测工作, 制定了完善的针对性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公路运营隧道日益增多,高速公路运营隧道检测和病害处治问题日益突出。对运营高速公路隧道检测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隧道定期检测和评价,进而研究了常见隧道病害的处治方法,尤其是隧道渗漏水和裂缝测处治,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伟 《北方交通》2014,(4):108-110,114
隧道衬砌质量是隧道稳定及安全运营的关键因素,而衬砌结构受力特性较为复杂,容易出现病害,因此隧道衬砌施工质量尤为重要。采用地质雷达法重点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快速检测,得到衬砌内部空洞或不密实等异常部位,并对隧道衬砌厚度进行检测,对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运营高速公路隧道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影响线路的整体运营状况,而且会对隧道衬砌结构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目前如何快速有效的检测、评价隧道火灾后的结构安全性无相关规范或指南等,此问题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某隧道火灾后结构应急检测和评价为例,提出了隧道火灾后应急检测及评价方法,为同类工程开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某新建旅游公路采用路基方式上跨已经运营高速公路隧道为实际工程背景,阐述了该旅游公路路线方案设计内容,介绍了旅游公路在高速公路隧道顶部范围的路基排水设计,对旅游公路路基与高速公路隧道结构之间的受力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公路施工过程和运营期间对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安全保障措施,本项目已建成通车,实践效果较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分析某在建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过程,该工程在隧道出洞时发生穿越冲沟,引起已建隧道洞项山体开裂,对隧道安全运营造成巨大隐患。设计中对未施作隧道进行加固设计及对洞口附近小滑体进行整治,以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9.
运营时间较长的隧道容易受到渗漏水病害的危害,隧道渗漏水病害已成为威胁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风险源。以某遭受渗漏水病害的隧道为例,在充分检测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找到了造成该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并针对渗漏水病害的类别及程度提出治理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二次衬砌的质量好坏决定隧道在竣工后的运营状态。二次衬砌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极易出现二衬脱空或不密实以及二衬厚度不足情况,这将对隧道竣工验收后的运营遗留安全隐患。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可有效的弥补了这一空缺,通过及时对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极大的提高了隧道工程的质量,并降低了隧道运营后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地头沟特长隧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安全风险源辨识研究,涉及建设条件安全、结构方案风险、施工技术风险及运营管理安全等方面,可作为类似工程借鉴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公路隧道支护质量无损检测应用技术的研究,提出公路隧道支护质量无损检测的综合评价方法,如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大力推广应用,能够随时对在建隧道进行质量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隐患,有利于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和事故隐患进行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工程质量,降低事故风险,保证隧道工程的运营安全与使用寿命,因此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宜于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质、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运营中的隧道常常出现一系列的病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隧道衬砌裂缝,严重影响了隧道的交通运营安全。以重庆八一、向阳隧道的病害治理工程为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隧道衬砌裂缝受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衬砌裂缝的存在导致衬砌应力集中,严重时甚至影响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裂缝深度越大,隧道结构位移、应力越大,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现象越明显,最终应力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从而导致隧道的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4.
新建隧道大角度上跨施工易对下方既有隧道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为了确保既有隧道运营安全,需对新建隧道上跨后的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价。依托重庆至黔江铁路徐家堡隧道工程,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分别构建地层结构模型和荷载结构模型,对新建隧道上跨修建后既有隧道围岩变形、结构受力及安全系数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方土体大量卸荷,下方既有隧道整体发生隆起变形,最大变形位于仰拱处,增量为1.173 mm,现场沉降监测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合理性。新建隧道的施工破坏了既有隧道的承载拱效应,导致结构受力增加,但均小于安全限值;荷载结构法表明,公路隧道修建前后下方铁路隧道结构最小安全系数分别为7.05、4.73,说明公路隧道的修建对铁路隧道有一定影响,但仍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障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以及提高其通行效率,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进行事件检测以及制定合理的管控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从驾驶员、 车辆、 道路、 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对高速公路隧道发生交通事件产生的影响。 其次, 依托工程实例, 对大巴山隧道事件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结合事件类型, 制定合理的入口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齐海锋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0):261-261,263
本工程既有隧道衬砌裂纹,漏水现象严重。为保证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运营安全,新建隧道施工前应对既有隧道进行加固维修。新建隧道施工中进行爆破振速控制,以保证既有隧道衬砌安全。新建隧道设计借鉴了既有隧道病害情况,黄土地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鸡鸣驿隧道低洞口段设计中心深埋水沟排水,保证排水通畅不冻结。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2):165-167
介绍了国内首例在洞内针对已运营盾构隧道进行"微扰动"注浆加固治理收敛变形的案例,针对注浆后隧道的收敛变形进行分析对比。该技术的成功运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为轨道结构盾构隧道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公路隧道养护工作的特点,在国内外隧道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多层次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价体系,将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其他工程设施和运营安全管理统一纳入到该体系中,提出了基于AHP法和Delphi法的隧道评价方法及状态划分原则,评价结果可为隧道检测、养护和维修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无锡某泵站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顶管近距离跨越运营地铁隧道。为保证运营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施工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 2D和PLAXIS 3D模拟施工过程,预测了顶管法施工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时在施工期开展了全过程的安全监测。基于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隧道变形均满足规范中对隧道结构变形的控制要求;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变形规律基本一致,顶管施工引起下方地铁盾构隧道的竖向变形表现为隧道隆起,水平变形相对较小,隧道收敛表现为横向压缩、竖向拉伸;顶管穿越施工引起下方盾构隧道上浮和轮廓收敛变形,隧道最大变形均发生在顶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隧道顶部上浮和轮廓收敛的监测工作。顶管法施工上跨地铁运营隧道的影响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安全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公路山岭隧道因强震受损情况,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对隧道净空、衬砌厚度、衬砌强度、裂缝及渗漏水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检测,依据现行规范对其进行了技术状况评估。结果表明:隧道衬砌、路面、洞门结构及机电设施良好,可确保隧道安全运营;但需采取一定的堵漏措施,防止地下水渗流对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