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海拾贝     
《航海》2008,(4)
可潜6000米海底寻可燃冰的机器人德国基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能下探到6 000米深海底的新型机器人(该型价值320万欧元)。它是一种高功效潜水机器人,能够下探到6 000米以下的海底,拍摄照片并采取标本。据称,它属目前世界上同类产品中最  相似文献   

2.
兆言 《航海》2008,(4):43-43
德国基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能下探到6000米深海底的新型机器人(该型价值320万欧元)。它是一种高功效潜水机器人,能够下探到6000米以下的海底,拍摄照片并采取标本。据称,它属目前世界上同类产品中最先进的。利用这一新型机器人,可以探测到地球上95%的深海地表,深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青昧,市场广阔。  相似文献   

3.
科海拾贝     
《航海》2002,(5)
法最先进机器亮相 由法国ECA企业生产的,名为“阿利斯塔尔”的海底机器人,于今年6月在第二届国际海洋技术沙龙上亮相。据称,这个被誉为新技术杰作的机器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主型海底机器人。 “阿利斯塔尔”海底机器人的作用是探测深海中的物体,如海底输油管道、海底电缆以及海上油井等。它能够在3000米深的海底工作,并可携带100千克重的设备航行24小时以上而不需要重新充电。  相似文献   

4.
《船艇》1992,(12)
一种能够进行海底探查的机器人“水中勘探者 1000”,最近已由日本国际电信电话公司研制成功。海底探查机器人安装有各种敏感的传  相似文献   

5.
科海拾贝     
《航海》2000,(2)
能下海清理的机器人 英国AEA技术公司研制出可在海底恶劣条件下工作的机器人,它可以有效清除海洋钻井平台钻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从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据估计,仅北海海底目前就有废渣150多万吨。AEA公司研制出的机器人,可通过伸缩式吊杆放入钻井平台下的海底。操作人员身处钻井平台上,通过计算机即可对机器人进行遥控操作。废渣经机器人抽送至平台后,将经过特殊的清洁处理,最终再重新进入海底岩层之中,从而使废渣产生的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深海机器人是深海工程领域的重要装备。对比分析目前已研制的深海机器人的特点,以深海复杂海底大范围移动和精确稳定探测作业为应用目标,提出一种既可在深海游动又可在海底爬行的新型爬游机器人概念,并对爬游机器人方案、技术指标和主要特点进行介绍。在分析其使用环境和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不同于传统水下机器人的爬游机器人特有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运动姿态调节、多肢多关节协同抗扰流、低能耗运动规划、运动关节高压密封以及总体集成与优化等。最后,介绍这些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海底机器人     
大海深处仍然是个未知数。但人类的声音早已从海底俏俏通过。纵横交错的电缆在这个神秘世界里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通信网。1988年,日本和美国之间横跨太平洋的大容量光缆开通。随着海底电缆和光缆的增多,其维修保养以至敷设成为最棘手的工作。人们自然想到了机器人。机器人能否潜入几千米深的海底,在人们目前无法到达的地方进行海底作业呢?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海底电缆巡检水下机器人操控稳定性,进行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在嵌入式ARM下进行海底电缆巡检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控制系统分为上位机模块、下位机模块、探测模块、传感信息采集模块、智能信息处理模块和通信传输模块等,将照明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置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下位机部分,进行图像和环境数据采集,对采集的海底电缆分布信息在智能信息处理模块中实现加工和判断,采用MSP430F149嵌入式控制芯片进行中央控制单元开发,上位机模块实现数据上传和远程通信,采用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MSP430F149进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集成信息处理和控制指令传输,实现系统的硬件模块化开发。测试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水下机器人稳定性控制性能,提高对海底电缆的准确巡检能力。  相似文献   

9.
据悉,英国遥控深海机器人“埃西斯”最近对南极海底进行了考察,并拍摄到了丰富的海底生物,为了解南极海底的过去和未来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
徐双华  李有观 《航海》2007,(3):14-14
据悉,英国遥控深海机器人“埃西斯”最近对南极海底进行了考察,并拍摄到了丰富的海底生物,为了解南极海底的过去和未来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与常规水下机器人不同,全海深水下机器人面临万米的垂直剖面水深,当前全海深水下机器人的潜浮过程占据了其入水后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全海深水下机器人运动效率不高。本文通过对潜浮运动模式及低阻构形方式的分析,结合变形—变结构水下机器人的设计思想,构建了一种适应于水下水平面与垂直面的高效运动模式,提出一种面向全海深高效运动的自变形水下机器人的实现方法。在对自变形水下机器人潜浮阶段与海底直航阶段运动进行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有效工作时间的运动效率评价方法。最后结合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阻力系数的辨识,对自变形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效率进行评估,验证了该自变形的构形方式相较于传统回转外形构形方式在面向全海深工作环境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俱乐部     
《航海》1981,(2)
海参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棘皮动物,具有滋补身体和医治疾病的功能。它平时喜欢栖息在海底的礁石边,特别是砂石底质海参生长最多。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0~20℃。它总是非常缓慢地爬行在海底寻找合适的饵料,但具有一种特异的功能,对天气的变化十分敏感,倘然天气发生变化,特别是刮大风了,海参  相似文献   

13.
过去港湾建设工程和海洋土木工程中的各种各样水中探测作业,都是由潜水员来完成。但由于港湾建设逐渐趋向海面化和水中设施趋于深水化,潜水员的作业效率有所下降,而作业难度及危险性却增大了。为此日本运输省港湾技术研究所开发了轴对称6脚步行式昆虫型机器人。它以水中电视摄影机为“眼睛”,能象蜘蛛一洋以6只脚在海底自由走动,在深水中巡  相似文献   

14.
何京 《航海》2004,(1):9-9
“斯洛克姆12号”是由美国最大的独立海洋研究所——伍兹霍尔研制的最新式海底探测机器人。2003年8月,“斯洛克姆12号”进行水下试验,从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湾下水,向海洋远处进发,对该地区的海洋大陆架进行勘探。看着“斯洛克姆12号”从海底发回的连续信号,负责研制它的科学家兴奋地说:“它们在水下感觉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最近,澳大利亚学者研究成一种带防水按键和水中可见显示装置的水下PC计算机。它可用于海底测绘、现场引航、观察数据计算等,节省了大量的海底海面联系时间,  相似文献   

16.
"潜龙二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最近,在西南印度洋,它按照预先设计的路线,首次坚持了整整30个小时的全航程探测,实现了中国深海科考的多个"首次"。全身金黄,有鳍有尾巴,全长4.5米左右,活像一条放大版的热带鱼。一般来说,为了减少阻力,自主式潜水器大多设计成回转体式,像鱼雷艇一样。不过,这种造型主要适用于平坦的海底,如果遇到像印度洋海底这种凹凸不平的地形,就需要把潜器的外表做得扁扁  相似文献   

17.
《船舶工程》2020,(2):I0007-I0007
据报道,在一次史无前例的南极冰川科学活动中,研究人员利用一个巨大的水下机器人首次造访了南极洲的白冰川底部并拍摄到海底冰川底部的图像。众所周知,南极冰川因其对海平面的影响而受人关注。该地区是思韦茨冰川可能变得更危险的关键,在未来几个月,研究小组希望让世界更清楚地了解它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了海洋工程中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水下机器人技术为海洋工程提供了诸多优势,如提高水下作业效率、实现自动化作业以及降低施工成本。在应用过程中,关键技术包括水下机器人的规划、传感器技术、环境信息采集、导航控制技术以及遥控和自主模式的选择。实践表明,水下机器人在海洋资源勘探、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辅助施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案例包括海底管道检测、海洋环境监测和应急救援以及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技术将在海洋工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具有3个转动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机构,介绍了它的结构和特点,建立了该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学位姿、速度及加速度的正反解方程,并进行了数值实例验证,为该机器人机构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处于亚热带和热带,水温暖和,各种海生物滋长繁盛,在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植物——海柳。海柳是一种寿命长可达千年的海底灌木,属海生植物铁树科。它以吸盘紧固在海底礁林间,高可超四米,树干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干粗枝密,叶片细长,酷似陆地柳叶,木质坚韧耐腐,有“铁木”之称。由于它们暗藏在深海,采折不易,又有“闽台神木”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