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装备指挥效能评估进行了研究.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指挥的特点,设计了装备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指挥效能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舰艇编队装备体系的概念和系统效能评估的主要方法,依据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特点,借鉴探索性建模与仿真分析思想,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框架,讨论了基于探索性分析的舰艇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过程。对评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多分辨率装备体系结构模型、多层次指标体系及其基于作战过程的动态评估方法,为深入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舰艇编队装备体系的概念和系统效能评估的主要方法,依据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特点,借鉴探索性建模与仿真分析思想,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框架,讨论了基于探索性分析的舰艇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过程.对评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多分辨率装备体系结构模型、多层次指标体系及其基于作战过程的动态评估方法,为深入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更合理地评估作战试验中水面舰艇的作战效能,面向复杂的战场环境,开展水面舰艇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研究。[方法]首先,以作战试验项目设计及试验想定为牵引,分析舰艇平台作战试验项目的内容,研究复杂战场环境下作战对抗强度和电磁环境的量化分级标准;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复杂战场环境影响因子的作战效能评估改进方法,并以某型水面舰艇对空方面作战试验效能评估为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结果显示,所提方法是有效的。[结论]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复杂战场环境对不同作战单元作战能力的影响,能解决舰艇作战效能评估方法中贴合复杂战场环境实际不足的问题,可为舰艇装备作战试验的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信对抗条件下两栖编队通信保障能力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条件下两栖作战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海军两栖编队的通信系统受到来自敌方信息化武器的威胁。文章在提出通信系统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之后,对通信对抗条件下两栖编队通信保障能力进行分析,探讨了提高两栖编队通信保障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复杂电子环境下炮兵部队作战效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基于物元分析理论,引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值权重,构建作战效能评估体系,并结合实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炮兵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排序,为研究提高对抗环境中炮兵部队作战效能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在构建基于复杂电磁环境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改进模型基础上,构建基于复杂电磁环境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用性改进评估模型、可信性改进评估模型与作战能力改进评估模型,为定量综合评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泳  王磊 《舰船电子工程》2013,33(2):94-95,112
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下濒海地区炮兵作战指挥控制能力的构成体系,运用AHP-Fuzzy法建立数学评估模型,对复杂电磁环境下濒海地区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进行了实例评估,并提出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濒海地区炮兵作战指挥效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林伟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2):65-66,121
针对部队通信能力评估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使用AHP-FCE评估模型进行复杂电磁环境下炮兵群通信能力评估的思路,并结合实例,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炮兵群通信能力进行了评估,对研究提高部队通信能力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光电侦察装备对抗活动人手,结合光电对抗战场环境,建立了光电侦察装备对抗能力指标体系.以效能分析理论为依据,针对影响光电侦察装备对抗效能的因素,采取WSEIAC模型对光电侦察装备对抗效能进行了评估分析,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提高光电侦察装备的对抗效能,充分发挥光电侦察装备的侦察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PXI测试仪的通信设备故障检测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装备故障的快速诊断定位是现场维修保障的重要课题。采用PXI虚拟测试技术和LabVIEW编程方法设计、实现了通信装备的通用故障检测平台。实验表明,该测试平台对通信装备故障分析判断准确,提供数据全面,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灵活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董颖辉  金国庆 《船电技术》2009,29(12):28-31
新型舰艇综合通信系统以SDH光环网构成的宽带传输交换平台为交换承载媒体、设备控制单元为外通设备控制节点,实现了各种用户设备、终端设备和信道设备的接入、控制、交换、传输和管理的统一,达到内通和外通业务融合,满足了海军对现代战争新型综合指挥通信平台的需求。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舰艇综合通信监控系统充分运用了UML的开发思想,实现了对舰艇综合通信系统功能的需求。随着舰艇通信设备的陆续更新、通信体制的不断发展,通信监控软件经过不断升级,软件的可靠性和可重用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13.
徐绍衡 《船舶工程》2010,32(5):37-39,43
文章提出将监测报警系统升级为船舶信息平台、采用PLC技术实现控制独立的安全原则、船舶所有设备直接读写平台数据库共享数据、增加电脑方便扩展船舶管理系统、信息化增加了船舶安全、在不提高造船舶配套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船舶自动化设备现代化改革,实现该方案对我国的造船配套的现代化、提高船舶安全性及赶上发达国家的造船配套水平有很大的意义.值得船舶设计、规范部门及船东参考。  相似文献   

14.
AutoNet数字信息平台及其在舰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绍衡 《船舶工程》2004,26(2):51-53
AutoNet是基于中国发明专利的新型数字信息平台,由于高性能免编程并能简化应用软件编制的特点,将取代RS232、RS485、CAN等计算机通信标准,成为舰船信息监控领域里的新标准。本文介绍了AutoNet的分布数据库高速刷新、平台管理技术、工业以太网等技术原理和技术指标,介绍了AutoNet标准接口的使用方法和设计方法。AutoNet已成功地应用到舰船、工业等领域里几十个工程项目,促进了舰船数字集成平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丹  王洪民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2):139-142
短波综合通信系统是舰载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中的控制部分的设计是其核心技术之一。文章以ARM处理器S3C44B0X和μC/OS-Ⅱ操作系统平台为基础,开发了一种高性能的通用型短波综合通信仿真平台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研究设计的控制系统软硬件工作状况良好,实现了对短波综合通信系统仿真平台各个模块的高性能控制。  相似文献   

16.
吴建华 《船舶》2012,23(2):58-59,74
针对舰船通信中大容量接入以及多种业务网络融合的应用需求,提出采用电路交换平台结合RPR光纤环网传输平台的全新舰船解决方案,不仅提供了大容量系统接入能力,同时将各种网络设备汇聚到统一的网络传输平台上,实现了多种业务数据的统一承载,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史胜东  杨建国  陈杰  陈程 《船海工程》2012,41(2):109-112
以虚拟仪器LabVIEW为平台选择振动测量系统硬件,研制舰船动力装置振动测量系统,实现对舰船动力装置振动监测与分析的功能。通过与比利时LMS公司振动测试系统的对比振动测量分析试验,验证了基于虚拟仪器振动测量系统在其精度、功能和稳定性等方面均能满足测试分析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舰船设备间通信,设计一种以51单片机为核心的CAN总线和RS-422串口的适配卡。对比分析了CAN总线和RS-422串口的通信特点,介绍了板卡硬件电路设计,并对软件的设计思路与流程做了详尽描述,并附相关代码。系统可靠性高,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19.
深水试验水池大型升降平台多电机同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试验水池是开展深海装备开发必不可少的试验手段,大型升降平台是其中的关键设备.大型高精度、高转速传动系统的多电机同步控制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同步控制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提出深水试验水池大型升降平台多电机同步协调控制系统构成方案,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拉力死区误差均衡及中心耦合误差的升降平台多电机同步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拉力控制和位置控制的解耦;同时,提出了多电机控制的升降平台仿真系统,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同步稳定性能高、收敛速度快,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通用仪器的远程测试系统由分散放置的通用测试设备,通过局域网组成分布式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了自动测试技术、以LXI总线为主的混合网络总线控制技术、测控系统网络化技术、分布式的远程控制及测试信息远程发布技术、基于ADO技术的LABVIEW数据库开发技术、网络即时通信技术,为电子设备的远程技术保障搭建起网络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