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一种新型的主动式发动机罩抬升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利用有限元模型,进行行人碰撞模拟;并按2003/102/EC法规规定方法,初步验证了该装置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安全研究的深入,行人保护安全技术逐渐成为车辆安全开发的热点。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行人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行人头部安全技术、行人下肢安全技术,并探讨了行人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罩结构及材料设计中考虑行人头部安全成为设计主流,另外随着头部保护范围的扩大,雨刮及发动机罩铰链也都采用了有利于行人头部保护的设计。吸能式前端结构及保险杠设计,降低了行人下肢的伤害。行人安全气囊技术及行人假人技术是行人保护安全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车辆与行人碰撞时车身头部外形尺寸对行人伤害的影响,选取SUV车辆的前保险杠下端离地间隙、发动机罩长度、发动机罩前缘离地高度、发动机罩后缘离地高度等4个参数作为车辆头部外形的主要考虑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行人横穿道路事故中的行人抛距、头部损伤、胸部损伤等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车辆头部外形尺寸的最优方案。针对碰撞角度进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其对行人抛距、头部损伤、胸部损伤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初见全新卡罗拉,便被个性的格栅与大灯吸引,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全新卡罗拉的前部镀铬装饰条贯穿前格栅、立体车标,并延展至投射式前大灯内,创造出稳重大气之感。而投射式前大灯(高配版配备)与LED日间行车灯的结合,又使车辆前脸散发出更加前卫的高科技气息。细细观察,全新卡罗拉的发动机罩采用侧边分型线设计,延长了发动机罩的边缘,打造出“低重心”设计感,兼具时尚设计和行人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凤神蓝鸟EQ7200-II支架变形产生原因,计算了发动机罩下落对散热器支架产生冲击力。介绍了工位器具改进设计,改进后散热器支架变形明显消除,发动机罩扣合不良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以多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通过动力学仿真,对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建模并进行模拟碰撞,得出行人数学模型的伤害指标.在模拟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基础上,通过对汽车前部的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修改主要的设计参数,使汽车对行人保护的性能得到改进.通过模拟使用引擎盖升起机构后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得到的伤害指标与原始汽车模型对行人的伤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引擎盖升起机构对行人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车身钣金关键参数波动对系统抗凹性产生的影响,以某车型发动机罩为研究对象,用区间参数对外板、内板、支撑板的厚度参数、材料参数进行描述,建立系统区间模型,分析了不确定参数的灵敏度;采用区间摄动方法计算了汽车发动机罩加载点挠度变形波动范围,甄别了不确定性参数对系统加载点位置处的挠度变形波动程度的贡献度。研究表明:影响发动机罩外板加载点处挠度响应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发动机罩外板厚度、外板弹性模量及外板支撑板厚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8.
在十九世纪中叶汽车刚诞生时,是不需要喇叭的,因为当时的汽车行驶速度很慢,而原始简陋的发动机很大的轰鸣声会传得很远. 以后,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行驶速度变快,发动机的声音变小,交通事故随之而来,这就需要在汽车上安装向行人提示报警的装置,喇叭因此而出现了.据说,喇叭还是受中国古老唢呐的启发而发明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孙世君  王驰  张颖 《城市交通》2007,5(4):91-96,98
交叉口是各种交通工具的交汇点,行人在交叉口的违章行为很突出,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找出行人违章的行为规律和原因,通过在交叉口观测,对违章行人进行访谈以及对特定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了解行人违章的规律和心理原因,并分析了行人违章的心理活动过程.指出行人违章的主要原因是节约时间、交叉口设计不合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无人管理等,由于安全需要的优势地位被其他需要取代,客观环境又为行人违章提供了条件,在各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生了违章行为.最后,结合行人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结论,提出加强安全教育,改善行人交通设施,加大对违章行人处罚力度三方面措施,减少和预防行人违章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车载视觉的行人检测与跟踪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城市交通环境下车辆主动安全性,保障行人安全,提出了基于车载视觉传感器的行人保护方法. 利用Adaboost算法实现行人的快速检测,结合Kalman滤波原理跟踪行人,以获取其运行轨迹.该方法利用离散 Adaboost算法训练样本类Haar特征,得到识别行人的级联分类器,遍历车载视觉采集的图像,以获取行人目 标;结合Kalman滤波原理,对检测到的行人目标进行跟踪,建立检测行人的动态感兴趣区域,利用跟踪结果分 析行人的运行轨迹.试验表明:该方法平均耗时约80ms/帧,检测率达到88%;结合Kalman滤波原理跟踪后,平 均耗时降到55ms/帧,实时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分析了我国城市步行交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相应地从土地利用模式、步行空间保障与环境营造、步行网络化建设、公众参与的规划决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适应于我国城市的步行交通发展策略和改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路段人行过街设施设置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规范标准的不足,提出建立路段人行过街设施选型专家系统的重要意义。建立了选型模型专家系统的模型功能、框架体系及工作内存。重点讨论了专家系统知识库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与选型相关的若干因素——路段人行过街设施可选类型、人行过街设施选型原则、路段行人过街特性、各类过街设施设置条件、选型流程,并给出选型结果的最终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路段过街行人与直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不仅增加了机动车的延误,也增加了机动车-行人事故发生的风险,而安全设施的设置对行人过街特性和机动车的驾驶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对此进行研究可为道路的安全审计和安全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PC—Crash,建立车一人碰撞事故的再现模型,分别对同一工况下汽车有无ABS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不同碰撞初速度以及利用随机函数确定汽车与行人的随机参数,进行大量的数字化仿真试验,分析事故发生后人体头部重要器官与车体前部碰撞点以及损伤程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析结果,从汽车生产厂商保护行人的角度改善车身布置结构,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平面交叉口的行人交通安全,本文基于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的双环相位标准,将行人专用相位(EPP)、行人同步保护相位(CYPP)以及行人前置相位(LPI)这3种行人保护策略整合到一起,以信号周期和行人-右转车的冲突点数量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在假定交通参与者遵守信号规则的前提下,除LPI策略中远端行人与右转车冲突外,其余冲突点经模型优化后皆可消除,并且机动车的通行效率能够得到维持。该模型属于0-1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BMILP),可用分支定界法求解。选取南京市两个交叉口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交叉口几何尺寸及交通流量较小时,模型倾向于得到 EPP 方案,否则倾向于得到 CYPP和LPI方案;在进口道设有直右共享车道或右转相位不易满足最大饱和度限制时,模型倾向于得到LPI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老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风险关联因素识别方法体系,本文应用极限梯度提升关联规则挖掘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Apriori,XGB-Apriori)识别城市道路老年行人交通事故风险因子。运用机器学习优化关联规则算法结构,通过机器学习库 scikit-learn 中 XGBoost (Extreme Gradient Boost)算法与SFM(Select From Model)特征选择类功能实现变量特征值的选择。进而,对Apriori算法设置有序定向约束,得到适用于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的数据挖掘技术。通过逐层迭代识别关联项,选取频繁项集,总结高置信度、高提升度的关联规则。关联因素模型评估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SFM功能准确度可达78.31%,关联规则XGB-Apriori算法较传统算法精度提升了91%。挖掘结果显示,驾驶员与行人的自身特征、车辆特征、碰撞状态以及道路特征均对老年行人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男性驾驶员造成的行人死亡事故频次较高,女性驾驶员造成的受伤事故频次较高;大型、重型车辆(SUV、卡车、施工车)发生死亡事故频次相对小轿车更高;位于匝道等道路线型弯曲的坡道中,老年行人发生致死交通事故的频次相对线型缓和路段更高。本文对老年行人交通事故耦合因素全面识别并针对性提出风险防控精准预判方法,为有效保护道路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行人碰撞保护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人保护已成为未来交通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我国应综合国外在行人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开展行人安全性研究工作,减少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