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疏浚工程和围海工程两个行业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对疏浚土造地项目发展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在此基础上,从疏浚土供需双方参与项目前期组织的角度和程度出发,总结我国疏浚土造地项目管理模式,分析演化过程和演变的动力机制,为后续涉及跨组织供需合作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吹填疏浚土造陆过程中,吹填管线的布置方式以及疏浚土的性质对吹填造陆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依托广州港南沙港三期疏浚吹填及地基处理工程II区工程,分析了疏浚土质的分布情况及性质,全程跟踪记录了疏浚吹填过程,并通过对比、统计等方法对吹填疏浚土造陆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粘性土最有利于陆域的形成,砂性土次之,淤泥质土最不利于形成陆域;合理地布设吹填管线、选择合适的吹填管口以及积极进行吹填管线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造陆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评价长江口不同疏浚吹填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土资源供需关系和圈围工程现状条件,提出"十三五"期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造地利用的初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口航道常用的"挖运抛+挖吹"和"挖运吹"工艺仅适用于较短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新研制的"耙吸装驳"工艺能适用于长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十三五"投入应用后可显著拓展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利用空间。2)"十三五"期间,横沙东滩七、八期圈围工程可利用深水航道北槽段疏浚土,采用"挖运抛+挖吹"和"耙吸装驳"的"挖+运+吹"工艺实施疏浚吹填;南汇东滩圈围工程N1库区可部分使用深水航道疏浚土,采用"耙吸装驳"工艺实施吹填;其他零星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可使用深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疏浚土,采用"挖运吹"工艺吹泥上滩。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分析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资源量和上海市滩涂造地需砂量,掌握疏浚土资源的供需关系。结果表明:1)深水航道疏浚土是可用于吹填造地的清洁泥沙资源;2)"十三五"期,深水航道疏浚土总产量约3.15亿m~3,不能完全满足上海市吹填造地约4亿m~3的疏浚土实际需求量;3)深水航道北槽段的疏浚土可满足横沙东滩圈围工程需要,土质较好的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可供应至长兴岛、浦东机场的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尚有富余的深水航道疏浚土可作为南汇东滩圈围工程的补充砂源。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某大型钢铁基地项目疏浚与吹填工程实践中,工程技术团队针对该项目疏浚和吹填区域地形地质特点和使用需求,按照泥沙分离原则组织开展工程设计和实施,有效降低了项目工期和造地综合成本。本文总结了泥沙分离疏浚吹填技术在该工程应用的技术条件、关键环节、以及实施效果和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石进  刘栓  宋理想 《水运工程》2017,(10):216-220
针对长江口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新圈围造地工程,因条件限制或成本控制不宜设置储泥坑的情况,通过长兴潜堤工程实例,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吹填一体化施工工艺,对工艺中的疏浚施工、艏吹抛锚定位以及吹泥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阐述。该工艺无需设置中转储泥坑,疏浚土一次性吹填上岸,并用于造地成陆,在长江口地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分析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资源量和上海市滩涂造地需砂量,掌握疏浚土资源的供需关系。结果表明:1)深水航道疏浚土是可用于吹填造地的清洁泥沙资源;2) “十三五”期,深水航道疏浚土总产量约3.15亿m3,不能完全满足上海市吹填造地约4亿m3的疏浚土实际需求量;3)深水航道北槽段的疏浚土可满足横沙东滩圈围工程需要,土质较好的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可供应至长兴岛、浦东机场的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尚有富余的深水航道疏浚土可作为南汇东滩圈围工程的补充砂源。  相似文献   

8.
从BT项目的概念入手,介绍BT模式项目的运作过程,依托唐山湾三岛旅游区内海疏浚吹填造陆项目,就BT模式项目在疏浚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施工企业在疏浚工程中承接和运作BT项目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让BT项目真正成为疏浚施工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江口二期吹泥上滩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开展了疏浚土综合利用的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涉及疏浚土用于吹填造陆的吹泥上滩工艺、疏浚土专用吹输泥设备及机具、疏浚施工工艺、疏浚泥沙运动监测、水沙分离等关键技术问题总体上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解决,为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波  付桂  高梁 《水运工程》2022,(11):178-183
结合近年来长江口航道维护疏浚土利用现状,从疏浚土的处理模式、实施过程及取得成效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实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3方面:分期实施,适应不同工程阶段的航道疏浚土特点;权责明晰,创建疏浚土利用的沟通协调模式;合作共赢,探索疏浚土利用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一段时期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发展方向及建议,针对“十四五”及以后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提出实施横沙浅滩(N23潜堤以东)滩涂整治、横沙六期至八期加高整治工程,以及在深水航道南北坝田区修建大泥库等疏浚土利用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上海市滩涂资源整治与保护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为我国海洋疏浚土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疏浚土正逐渐成为长江口滩涂造地泥沙资源供给的有效补充。长兴潜堤后方滩涂圈围工程紧邻长江口12.5 m深 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区位优势显著。在调查掌握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产量、分布、土质及稳定性 的基础上,针对圈围工程特点,比选适合的疏浚吹填工艺,并提出可行的吹泥上滩技术方案。结果表明:南港圆圆沙段航 道疏浚土产量丰富稳定、运距短且土质条件较好,可满足圈围工程吹填用砂的要求。各类疏浚吹填工艺中,艏吹和耙吸装 驳工艺的技术适用性较好,现阶段可采用技术成熟的艏吹方案进行疏浚吹填,而耙吸装驳方案可作为备选,待2013年底正 式投入运营时可应用于圈围工程。研究成果为圈围工程吹填开辟了砂源,实现了航道疏浚与圈围造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研究我国VTS绩效评价问题,基于"4E"(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公平性)理论,建立了完整的VTS绩效评价体系,并基于云模型对我国VTS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VTS在增加交通流和提升海事部门社会形象方面发挥很大作用;VTS的内部组织效率要明显高于外部监管服务的效率;VTS绩效中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指标评价结果要明显好于经济性指标;在云模型的应用过程中,定性指标比定量指标具有更大的随机性和模糊性。评价结果证明VTS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云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中风化泥岩在无法进行爆破施工的地区实施疏浚方案的难题,以巴基斯坦某燃煤电厂项目为例,对中风化泥岩提出两种不同的非爆破疏浚方案:"挖机+破碎锤"方案和"凿岩棒+挖泥船"方案,并对这两种施工方案进行成本分析。根据两种方案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机具、人工、临时工程等方面的成本进行对比,为同类地质条件下如何选用合理的疏浚方案、如何控制工程成本取得经济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础设施是海外丝绸之路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吹填造陆是港口码头等建设的开路先锋,而吹填地基不能直接用于工程建设,必须经过处理方能满足工程需要,地基处理是建筑稳定和安全的重中之重。针对我国企业曾在海外由于工程地质资料分析不彻底以致疏浚设备选型不当而延误回填工期、因地基处理控制标准与工程要求标准不同而不被咨工认可的问题,结合海外吹砂造陆及地基处理工程实例,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大型疏浚设备,探讨我国疏浚吹填设备的发展方向;对海外振冲法和强夯法处理砂性地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阐释工程中的国际标准,以求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类似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疏浚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6艘装备ADCP的水文测验船,在国内首次采用多固定断面法对耙吸作业过程的溢流疏浚土及北槽内贮泥坑、抛泥区涨落潮抛泥过程中的疏浚土扩散情况进行了观测.首次在长江口成功获取了水体中疏浚土扩散场的实测资料,深化了对长江口疏浚土扩散特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疏浚溢流和疏浚土处理的时间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疏浚土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疏浚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6艘装备ADCP的水文测验船,在国内首次采用多固定断面法对耙吸作业过程的溢流疏浚土及北槽内贮泥坑、抛泥区涨落潮抛泥过程中的疏浚土扩散情况进行了观测.首次在长江口成功获取了水体中疏浚土扩散场的实测资料,深化了对长江口疏浚土扩散特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疏浚溢流和疏浚土处理的时间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德招 《水运工程》2017,(4):111-116
构建疏浚货运比、疏浚单方经济效益2个相对指标,同时结合疏浚土的综合利用,评价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运行初期的疏浚效益。结果表明:2011—2015年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货运比趋于下降,已由运行首年的1 083 m~3/万t降至2015年的765 m~3/万t,降幅近30%。近5年来,深水航道疏浚单方经济效益增加明显,2015年已达到142元/m~3,远高于目前国内疏浚费用单价。同时,用于滩涂围垦的航道疏浚土数量相当可观,有利于控制疏浚和造地成本,实现提高长江口疏浚土利用率和增加上海市土地资源战略储备量的双赢局面。当前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已进入全面发挥效益的稳定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8.
草土围堰在广西、广东、四川等地广泛应用于航道疏浚与整治工程、桥墩基地修筑等. 据了解,在上世纪60年代初广西右江航道疏浚与整治工程"大会战"中率先采用草土围堰获得成功.当时投入草土围堰约50000m3,彻底根治了10余条浅滩和恶滩,为后来的航道疏浚与整治工程及其他水工建筑的围堰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疏浚淤泥废弃泡沫塑料轻质土的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殿光  朱晨  姬凤玲 《水道港口》2005,26(4):237-240
为了处理我国港口航道工程的维护和建设中产生的大量疏浚淤泥,以疏浚淤泥为原料土,添加水泥及废弃泡沫塑料,开发出了具有较高技术经济效益的新型土工材料—疏浚淤泥废弃泡沫塑料轻质土。对某一特定配方的试样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各向等压压缩试验及三轴试验,并对疏浚淤泥废弃泡沫塑料轻质土的压缩、剪切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疏浚是川江航道治理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川江航道治理产生的疏浚土未进行有益利用,简单粗放的疏浚土处理方式不仅造成泥土资源的浪费,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分析川江航道疏浚土来源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探索疏浚土改善环境和工程利用的2种途径,提出表层砂卵石疏浚土上岸作为建筑材料、底层砂卵石及块石疏浚土构建生态涵养区的利用方案,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生态效果,可为类似航道治理工程疏浚土利用及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