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流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进朝  李嘉 《水道港口》2006,27(4):269-272
通过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河流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评价,引入加权危险河段长度和河段危害权重两个概念论述危险源风险评价,给出能够反映各河段重要性的新的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评价了流速、降水、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环境因素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枢纽上游渠化河段取水口对通航水流条件影响问题,文章以某临湘江取水口工程所在河道为例开展研究。基于浅水方程建立了湘江浯溪枢纽上游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取水工况对工程河段水位、流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取水过程仅对取水头部局部范围内水流条件有影响,且对航道水面比降、纵向流速及横向流速影响均较小,总体上对库区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影响甚微,穿越航道取水方式可行。研究可为类似穿越航道的取水口河段通航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潜江市水文局在处置突发公共水污染事件中检验了拟定应急监测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对田关河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了突发水污染应急监测预案的不足,为水文部门进一步提高完善快速反应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潜江市水文局在处置突发公共水污染事件中检验了拟定应急监测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对田关河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了突发水污染应急监测预案的不足,为水文部门进一步提高完善快速反应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出海口河段的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受到上游河道下泄径流和外海上溯潮流的共同影响,本文基于mike21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对设计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工况下排污口所在河段水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正常排放情况下,排污口附近COD最大浓度增值约2.1mg/L,氨氮最大浓度增值约0.1mg/L;事故排放时,排污口附近COD最大浓度增值23.4mg/L,是正常排放时的11.14倍,氨氮最大浓度增值约0.25mg/L,是正常排放时的2.5倍,因此事故排放时应重点关注COD浓度超标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水污染的情况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对事故下游城市的供水安全造成影响,也破坏了天然水体的生态系统,并且给公众造成恐慌。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水污染应急调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水污染的应急调度是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水利工程可以帮助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度。  相似文献   

7.
李世阳 《中国水运》2014,(9):212-213
针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研究情况,综述了水源地污染防控研究、水源地日常调度水质影响研究和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水质预警技术研究情况,并对国内水源地水质安全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从源头控制、日常把关、突发应急处置角度出发,形成一套集污染防控、日常调度、突发预警为一体的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发挥长株潭港口体系的整体效益,需明确各港口在港口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主要功能。运用吉尼系数、货流集中系数、区位商对长株潭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对长株潭港口的定位进行了探讨,可为合理建设长株潭港口体系提供依据,也可供国内其他港口体系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沙枢纽为湘江航运的咽喉,交通繁忙,船闸运行压力大。通过分析湘江长沙枢纽河段通航环境,根据船闸调度方案,建立了船舶过闸交通仿真模型,模拟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不同调度方案组合情况下长沙枢纽双线船闸近期的运行状态及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丘陵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既有枢纽建筑对扩建二线船闸的制约影响,从理论上分析设计条件,并通过物理模型验证,提出适合弯曲河段的船闸总体布置方案和保障通航能力的技术措施。该船闸总体布置方案和相关技术措施可为湘江流域后续二线船闸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两坝间河段是长江中上游的咽喉河段,受两岸高山峡谷制约,汛期水流流速大、比降大,呈洪水急流滩特性,再加上受三峡电站调峰和葛洲坝电站反调节的双重影响,通航条件极其复杂,安全风险多,监管压力大,通航管理要求高。本文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条件下重点滩段的水位、比降、流速等水流特性,研究成果可为两坝间适航流量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为两坝间河段船舶航行和通航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松花江哈达山枢纽未建设过船设施,枢纽上下游不能连续通航的问题,采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哈达山—松原滚水坝河段通航水流特征。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河段现状水流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现状河道通航水流特性,对解决哈达山枢纽上下游通航的连接技术的方案进行模拟研究,得出具体通航水流特征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建船闸和枢纽上下游建码头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哈达山枢纽上下游连接通航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车江坝址通航水流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elft 3d技术,建立了湘江土谷塘车江坝址河段二维正交曲线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中,首先采用天然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通过有关参数调整,使数值计算成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达到精度要求.利用率定好的模型,模拟了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车江坝址河段9种典型泄流方式的水流情况,分析了各泄流方式的河道流速分布特征,给出了引航道口门区...  相似文献   

14.
刘臣  刘俊涛  闫建英 《水运工程》2011,(10):105-109
依托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车江坝址设计方案,建立了坝址河段二维正交曲线水流数学模型。首先采用天然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通过有关参数调整,使数值计算成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达到精度要求。然后将航电枢纽工程仿真植入率定好的模型。利用航电枢纽模型,模拟了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车江坝址河段典型泄流方式的水流情况,分析了河道流速分布特征,给出了引航道口门区和引航道内部纵向流速和横流等与通航有关的参数。结合JTJ 305—2001《船闸总体设计规范》要求,对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评定。展示了航电枢纽数值仿真模拟技术投资少、时间短、成果丰富、方案易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余珍  张玮  任慧  唐磊 《水道港口》2011,32(1):43-47
以新通海沙围垦工程挖入式港池为例,针对长江口潮汐河段挖入式港池回淤问题,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了港区水流泥沙运动。结合相关河段实际回淤调查,研究了港池内水流条件分布与回淤分布,对港池回淤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港池内淤积分布形态与港池内水流分布规律相似,回淤估算结果与实际工程调查结果相符,可为潮汐河段挖入式港池的回淤预报和减淤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海上突发事故时通常选择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船舶进行调度,但是受到海上气象天文,海况,应急船舶的配置等因素的影响,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救助点到达事故地点的时间未必最短和最可靠,并且对于海上突发事件来讲,往往单一船舶的调度无法平息事故,需要跨区域甚至跨国进行合作。文中结合海上突发事故的突发性和随机性,提出了多部门调度多种船舶的组合优化模型。该模型以船舶应急时间最短为目标,给出了最短应急时间的求解方法,数值算例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区水流流态复杂,而人工开挖运河存在交角大、汇入流量大的特点,对航道通航影响显著,需对支流口实施河道治理工程。针对平陆运河中牛江河、下底河支流汇入运河后入汇河段的干流通航问题,进行入汇河段水流运动特性的研究。基于RNG k - ε紊流模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不同设计工况下支流入汇情况,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不满足通航条件。因此,在设计方案基础上提出调整入汇方向、扩大入汇断面的优化措施,显著改善了通航水流条件,达到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川江风和尚至长寿港典型河段动床模型.进行卵石波的形成、几何尺度及运动速度试验研究.建立卵石波要素与水力泥沙因子关系式;选择典型水沙条件水文年进行概化试验,描述卵石波的运移对浅滩航道突发性碍航的影响,分析造成浅滩突发性碍航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浅滩突发性碍航预报及相应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拦河枢纽的施工和运营将显著改变河道的水流条件,对通航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枢纽工程不同时期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和评价。以赣江南支枢纽工程河段为研究对象,建立南支河段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河道水动力过程,分析枢纽工程对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时期航道内流态相对平顺,不会对通航产生不利影响,在大部分流量工况下水流条件均满足通航要求;仅在施工一期10 a一遇工况下,临时航道有部分区域流速超过赣江航道通航流速控制指标(2.00 m/s),长度约为2 000 m,流速最大值为2.54 m/s;在施工二期、运营期,河段航道内水流条件均满足通航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赣江南支枢纽通航安全和运行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长江干流滨岸大型排涝泵站的建设及运行对长江岸线的影响,落实"长江大保护"的要求,为"水利行业强监管"提供技术参考,本文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河段南岸芜湖裕民排涝泵站为例,基于DELFT3D模型系统建立了该河段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排涝泵站的建设及运行对所在河段洪水位、流速大小和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建立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由于排涝泵站建筑物尺寸较小,所排水量相对于河道过流流量来说所占比例也极小,排涝泵站的建设及运行对所在德长江岸线影响总体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