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中介绍了冷再生技术的定义、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并应用于107国道河北省新乐市南环路大修工程,利用水泥冷再生旧沥青混凝土、二灰碎石和路基土生成路面底基层,这是国内较早在水泥冷再生路面底基层中加入路基土的实例,为今后应用冷再生路面底基层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是在常温下使用冷再生机械一次性完成旧路面及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铣刨、破碎、添加再生材料、拌和、摊铺等作业过程,经整平、碾压成型后的再生层恢复达到路面底基层技术要求的一种施工工艺。通过水泥稳定冷再生技术在105国道大修工程中的应用,探讨了水泥稳定冷再生技术的机械组合、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京沪高速公路(河北段)中修工程中应用冷再生技术的实例,介绍使用厂拌冷再生技术施工路面基层的具体方法及工艺,可为冷再生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冷再生技术是公路维修改造养护中一种有效措施,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路面铣刨之后的材料,对其进行筛分、拌合之后作为新路面基层进行回铺。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公路基层养护维修中应用到的冷再生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就地冷再生路面基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利用水泥为添加剂的冷再生混合料形成路面基层(底基层)的适用性;在参照国内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道路的具体情况,研究适用于城市道路现状的基层(底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研究旧路就地冷再生施工时,对于路基承载能力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就地冷再生就是利用现场再生设备一次完成原路面进行破碎、添加新粘结剂、拌和、摊铺的施工工艺。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能够节省工程投资,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因为冷再生技术受旧路面状况、交通荷载、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加强研究,对其施工要点进行控制。阐述了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优点以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7.
冷再生技术的用途和意义冷再生技术是在旧路面维修改造过程中,将原路面结构层用冷再生设备搅拌破碎,添加稳定剂,再碾压成型,作为路面底基层,达到旧路改造的目的。冷再生技术在欧美等国家已被广泛应用,我国也已经开始使用,但是还没有被大面积推广。目前,我国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翻挖、铣刨路面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  相似文献   

8.
关于鞍千公路冷再生基层施工及其控制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省路面大修改造工程的逐渐增多,我省近年来引进冷再生这一先进施工技术。本文结合鞍千路大修工程施工情况,对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根据冷再生基层表现出的强度特点,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佛山官西线冷再生路面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BISAR 3.0分析了原路当量回弹模量、沥青面层厚度、基层厚度和基层模量对冷再生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便为合理的冷再生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分析表明: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直接决定改建后路面的使用性能;面层越厚,基层抗疲劳性能、路面抗车辙性能增强,路表弯沉减小;冷再...  相似文献   

10.
结合全深式就地冷再生基层在霍侯一级路路面改造工程的成功运用,简要介绍了全深式就地冷再生的技术原理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分析了该技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全深式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节能环保、工期短、造价低,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半刚性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重载适应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路面力学APBI程序为计算工具,对重载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力学响应对比分析,研究路表弯沉、路面结构各层次(包括路表、面层、基层、底基层)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半刚性路面与柔性路面的重载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半刚性基层与柔性基层结构的合理优化组合,实现两种路面结构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2.
蔡宇鹏 《交通标准化》2007,(10):177-181
玉林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半刚性基层上铺设碎石过渡层,多年的施工实践表明,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在保证路面质量的同时,可提高路面的使用耐久性和稳定性、减少半刚性基层裂缝向面层的反射、避免水对承重基层的冲刷,因此推荐该结构作为今后路网改造工程中优先考虑的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位功能,就沥青面层厚度、级配碎石基层厚度和模量三个路面结构参数对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非线性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面层厚度增大,基层最大剪应力降低,且面层厚度为9cm时面层剪应力最不利,面层厚度为12cm时面层层底拉应力最不利;基层厚度对基层剪应力影响不显著,且当基层厚度为30cm时,面层剪应力、层底拉应力均出现最小值;随着基层模量的增大,面层最大剪应力、层底拉应力和基层最大剪应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是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动力学粘弹性有限元方法和ANSYS软件,对各种因素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车辙影响的分析表明:在路面设计阶段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小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这将为建设高质量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沥青路面结构参数均不变的情况下,基于BISAR3.0软件,通过调整路面基层的模量来研究整个路面结构内部应力、应变和弯沉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沥青路面基层模量的变化对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影响,对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参数,作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外壳牌车辙预估方法,分析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并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车辙主要发生在表面层和中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相比,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产生的车辙深度增加不大.从提高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角度出发,建议可着重提高沥青中上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并且ATB-25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厚度设置在15~20cm之间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半刚性基层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路面专用软件Bisar对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的应力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柔性路面与半刚性路面的结构特点存在明显区别。只有了解各自的结构特点,才能进行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8.
考虑碎石基层横观各向同性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碎石材料横观各向同性特性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影响,评价其使用特性,运用状态空间理论,基于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弹性体系理论解,使用路面结构分析程序ANISOLAY-ER,对基于土基和碎石类材料横观各向同性特性的路面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5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三层体系设计诺谟图,并对一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进行了程序化设计。结果表明:在考虑沥青路面关键性设计指标的情况下,对于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沥青层底部拉应变和路表弯沉都普遍比容许值小50%左右,其控制设计指标主要为路基顶部的压应变,车辙为其主要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9.
贾媛  徐政 《交通标准化》2008,(1):179-180
沥青路面柔性基层是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结构.采用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工程初期造价较半刚性基层有所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将逐渐显露出来,能大幅度地降低路面的养护、维修费用,因此从长远利益出发,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更好的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20.
应用路面专用软件Bisar对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的应力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柔性路面与半刚性路面的结构特点存在明显区别。只有了解各自的结构特点,才能进行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