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简要介绍连云港大堤合龙口的施工概况,为选择合理的合龙施工方案,首先必须估算出龙口内的真实流速,并结合工程实际,采用了合龙口“先减宽抛填断面截流合拢,再爆破补抛加宽形成全断面”的施工方案实践证明。该该当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满足了工期需要。  相似文献   

2.
罗少桢  芦志强 《水运工程》2011,(10):154-159
曹妃甸东南海堤二期工程作为曹妃甸工业区的第一道防护建筑物,不仅是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工业区起到屏障作用。通过分析工程区域的潮流和海岸动力地貌,得出“本工程的建设对曹妃甸深槽的影响较小”这一结论。海堤二期工程的建筑物等级按Ⅰ级设计,结构断面采用斜坡式结构,堤心材料选用抛石结构。该防波堤采用双棱体结构,海侧采用抛石棱体,陆侧采用袋装砂棱体,中间采用吹填砂。龙口的合拢是本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介绍超长海堤合龙口的外部条件以及合拢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工程所在地自然条件及工程进展情况,对某海堤工程的龙口堵口时机进行选择。通过水力计算和稳定性计算设计堵口断面。文章阐述了堵口施工方法,并总结了类似海堤工程龙口堵口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4.
土工模袋充沙合拢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沿海淤泥质海岸地区,具有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等优点;文中阐述了龙口布置尺寸选定及水力计算、龙口构筑、堵口合拢等问题;总结了土工模袋合拢技术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龙口合拢是围海造地工程的关键,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龙口合拢的成败取决于堵口设计的优劣;取决于龙口附近水流的水力计算的准确与否。以往大家对堵口的流速计算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讨论较多,且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但对龙口附近水流的流速场讨论较少。文中主要探讨在龙口合拢过程中,不同的合拢阶段整个龙口的二维平面流速场的探讨与研究,为龙口合拢过程提供更精确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范滋胜 《港工技术》2010,47(6):38-41
在总结多种龙口流速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分析各公式具体的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为确定某工程海堤合理的龙口合龙方案,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龙口周边的流速、流场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用于确定龙口位置、宽度和结构型式,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7.
林宏  尹必岭 《中国水运》2010,334(6):48-49
龙口封堵是围堤工程的关键,施工方法的选择关系到封堵施工的成败。从如东县洋口外闸围堤龙口封堵工程的渡汛情况及主龙口的水深情况看,采用小退堤施工并将主龙口分化为三个退堤龙口,以此减少汇水面积,进而降低龙口水流流速,经检验是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某人工岛工程强夯加固区距海堤很近,强夯振动很可能影响海堤的结构安全,因而非常有必要对强夯振动的影响和隔振措施进行研究。文中论述了2个能级为1 500 kN·m和3 000 kN·m的强夯现场试验,并对强夯振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无隔振沟时,1 500 kN·m夯击能对14 m外海堤产生13 cm/s振动,远大于设计要求的5 cm/s的限制;有隔振沟时,3 000 kN·m能级强夯下海堤处振动速度皆小于5 cm/s,满足设计要求,隔振沟对于振动具有很强的削弱作用;除强夯能级外,土层性质对于振动速度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岸滩涂区建设海堤过程中需进行海堤口门设置,建立近岸滩涂区数学模型作为研究手段,应用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海堤所在滩涂区的水动力条件和海堤所围水体与外海交换情况,研究海堤口门尺寸大小与口门处水流流速、所围水体的交换时间、交换率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近岸滩涂区受地形高程的影响,在落潮阶段大部分滩涂区均有露滩现象,在该区域建设海堤时,当口门设计尺寸超过100 m时,可保证通过口门处的水流最大流速控制在1 m·s以下,也可实现在1个潮周期海堤内部的水体全部下泄至外海,与外海的水体实现100%交换率,为后期海堤口门设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深厚软基中爆破挤淤堤头隆起大量淤泥包影响龙口处海堤落底效果的问题,展开龙口合龙方案的分析研究。依托鱼山南堤工程,首先分析爆破挤淤的装药工艺,测量淤泥包隆起厚度,再结合龙口流速确定合理的口门宽度,最后通过设置子堤向堤身两侧多次侧爆形成龙口处的堤身结构。经钻孔检测,龙口处爆破挤淤落底质量良好,合龙方案可满足设计断面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拱桥,设计无应力跨径为190m+552m+190m。从边支点向跨中悬臂安装,采取预偏施工技术,调整边、中支点高差及位移,补偿合龙口高差及位移,成功实现了桁拱跨中无应力合龙。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挂篮在大跨桥合拢中作为配重的施工工艺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 《中国水运》2007,5(6):100-102
在悬浇混凝土桥梁施工中,水箱放水和抛掷沙袋是合拢段施工中两种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但在特殊条件下,合拢段的施工受到时间和温度的严格限制。某桥在合拢段施工中使用了挂篮作为合拢段的平衡重,通过测量数据,发现这种方法经济而又适用。本文对该项施工技术、理论基础和相应的观测数据都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沈雪松 《水运工程》2013,(1):166-171
总结外海、深水、5 km2库区、深厚软土地基上围堤工程合龙的施工经验。本次施工充分利用抛石堤的透水性和大型施工船水抛,采用平堵与立堵相结合的工艺,适当提高龙口底高程,缩窄合龙口纵宽,降低合龙石料块度要求,减少了合龙风险和成本。  相似文献   

14.
阐述长沙综合枢纽二期围堰截流方案,针对截流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采用1∶100定床物理模型,研究水流对截流戗堤的冲刷、水下抛石料的冲距及戗堤的稳定边坡坡度。试验表明,应选择合适的龙口位置及宽度,以减少对戗堤的冲刷;另外,通过水下抛石试验,得到不同粒径块石的冲距及戗堤稳定坡度,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上结论已运用于长沙综合枢纽二期施工围堰截流的实际施工中,并保证了截流工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作为拓展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重要手段的填海造地在世界上众多沿海国家得到广泛实践。填海造地的主要工程内容是围堰和吹(回)填,而围堰的合龙设计对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造价影响巨大。以大型填海造地工程为例,论述如何根据工程地质、地形、潮流等特点,合理确定龙口的位置以及分区分仓、水力计算、龙口保护、施工安全和经济性等内容,并总结龙口设计的关键点和标准化流程。  相似文献   

16.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拱桥,设计无应力跨径为190 m+552 m+190 m,从边支点向跨中悬臂安装.采取预偏施工技术,调整边、中支点高差及位移,补偿合拢口高差及位移,成功实现桁拱跨中无应力合拢,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结合梁斜拉桥,主跨主梁由工字钢组合梁及预制桥面板结合,辅助墩与过渡墩间边跨为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全桥共有两个边跨合龙段,采用了顶推强制边跨合龙施工方案,通过顶撑系统将合龙口增大,吊装合龙段主梁后再缩小合龙口,实现主梁合龙。与常规工艺相比,成桥状态更符合设计理念,施工不受环境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18.
洋口人工岛是南通洋口港区陆岛跨海通道的终点、现代物流仓储的基地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承载平台。文章以洋口人工岛工程为例,以水力计算为理论依据,从龙口的合龙时机、龙口位置和宽度确定、龙口防护、堵口方法和顺序以及龙口合龙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几个方面对龙口的合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柿子口大桥是一座采用分节段悬臂施工的连续刚构桥梁。结合该工程实际,对墩顶支座及临时支墩施工技术、0号段施工技术、悬臂浇筑及边跨现浇段施工工艺、合龙段施工工艺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总结了大桥连续刚构关键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这些施工工艺和控制技术是可行的,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