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架设在峡谷上的大跨度桥梁,由于桥位处地形复杂,离谷底较高,设计基准风速一般无法通过抗风规范查得,需要进行专门的分析或测试。针对坝陵河大桥的设计基准风速问题,分别通过附近气象台站的数据和专门架设的观测塔的观测数据,通过分析得到了桥位处的设计基准风速。对类似地貌大桥建设设计基准风速的取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极值风速的研究对于结构的安全取用和抗风设计有重要作用。通过某大跨斜拉桥抗风设计,对比研究了工程中常用的设计风速概率模型,包括极值-Ⅰ型分布和皮尔逊-Ⅲ型,提出了大桥设计风速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岳阳气象站1952~2000年逐年10 min平均最大风速资料序列,对大风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极值Ⅰ型分布曲线,推算出气象站处基本风速,结合沿江观测对比记录,通过比值法把基本风速推算到设计风速.结果表明:(1)桥位附近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极值24.7 m/s,主导风为东北风;(2)不同重现期(100,50,30,10 a)10 m高处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基本风速)分别为27.6,25.4,23.8,20.2 m/s;(3)考虑5%的计算误差,桥位区不同重现期(100,50,30,10 a)10 m高处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设计风速)分别为29.0,26.7,25.0,21.2 m/s;(4)利用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指数变化推算出300 m以下每10 m高度层的设计基准风速.  相似文献   

4.
深切峡谷区大跨度桥梁的复合风速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虑复杂地形地貌区大跨度桥梁不同构件处风特性的差异,在对地区相关气象站历史实测风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推算了地区基本风速.通过对地区气象站和桥位风速观测点同步实测风速资料相关性的分析,建立了桥址区风速与地区气象台站风速间的订正关系.基于桥址区地貌特征并结合CFD分析结果,确定了主梁及各桥塔的设计风速,提出了复合风速标准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桥梁单一的风速标准不同,深切峡谷区大跨度桥梁宜采用考虑主梁及各桥塔风特性差异的复合风速标准.  相似文献   

5.
风速统计特性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上海地区两个气象站的实测数据,在对上海地区的风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速统计特性研究的一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风荷载对悬索桥的运营期安全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健康监测系统实测数据,建立了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风特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针对风速设定报警阈值,从而保证了行车与结构安全,另一方面计算得到紊流强度、阵风系数等风特性,对桥梁设计风荷载参数取值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为江阴大桥的抗风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实测依据,同时可为该地区其他工程结构的抗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侧风环境下路堤风速场,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高度路基风速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现场实测了侧风环境下的路基风速变化规律,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提出了影响行车安全的计算风速区域。结果表明:路基越高局部风速的增强就越大,上风侧路肩和行车道风速增强最明显,对行车安全影响越大。研究结果提供了侧风环境下高大路堤行车安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桥梁转体施工中容易受到环境风的影响,脉动风荷载是施工控制的关键。基于AR(P)线性滤波法,结合环境风的空间相关性,依据转体结构特征确定分析参数,利用Davenport脉动风谱,在matlab软件中实现对某转体桥梁脉动风速数值模拟,最终得到脉动风速时程曲线和功率谱曲线。不仅可以为转体桥梁风致振动分析提供数据参考,还能为今后转体桥梁抗风设计与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抗风性能分析是斜拉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珠江桥进行了动力特性和抗风性能的分析,通过对最大双悬臂状态和成桥状态的计算分析,表明珠江桥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大风袭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风的基本特性、风速模拟的谐波叠加法原理,引入快速傅里叶FFT改进的谐波叠加法.采用改进后的谐波叠加法模拟桅杆结构沿杆身高度不同位置处的多维风速时程,根据风速、风压间的关系将其转化为结构分析所需的风荷载时程.并与相同条件下谐波叠加法模拟风速时程的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模拟功率谱与目标功率谱均比较吻合,但改进后的谐波叠加法运算效率明显高于谐波叠加法.  相似文献   

11.
推导了直接根据不同重现期极值风速计算变异系数的表达式;基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列出的重现期系数,校准得到极值风速变异系数约为0.13;根据几座大桥桥位和规范提供的不同城市极值风速,采用变异系数表达式计算得到其分布在区间(0.1,0.35)内.分析结果表明,规范提供的重现期系数存在一些矛盾;极值风速变异系数与高度无关;根据不同重现期极值风速计算得到的变异系数的稳定性,可以评估极值风速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正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中所研究的桥梁抗风理论以及该理论在我国的大跨度桥梁中的实践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实践中经验的总结来进一步验证桥梁抗风理论。主要从桥梁风环境与模型、研究的方法、机理、设计、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我国现代桥梁抗风理论与应用的最新成果与进展。  相似文献   

13.
架设在深切峡谷中的大跨度桥梁,由于桥址区地形地貌复杂,桥面离开谷底较高,桥址区的风特性一般无法通过抗风规范直接确定. 为确定深切峡谷桥址区高空的风特性,利用大桥施工过程中的猫道,在大桥跨中位置处布置了一套三维超声风速仪,对桥址区高空中的风特性进行了现场实测,获得了7 899条有效的脉动风速时程,以此为基础对桥址区高空的风特性(平均风速、风向、风攻角、紊流度、紊流积分尺度、功率谱)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深切峡谷桥址区高空风特性受地形的影响已经明显减弱,其风攻角均值趋于0,同时高空的紊流积分尺度更加接近平原地区,紊流积分尺度均值比规范推荐值要大.   相似文献   

14.
结合某大跨悬索桥所在山区地形,研究了漏斗型峡谷这一特殊构造地形的桥址区平均风特性,为大跨度桥梁在漏斗型峡谷地区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建立实际地形的数值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24个不同来流工况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整体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合理性;最后,通过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漏斗型峡谷桥位对风速大小、风攻角、风向角在不同来流方向的影响规律,分析平均风速随攻角分布的特点以及不同位置处的竖向风剖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漏斗型峡谷桥址区存在明显峡谷风加速效应;漏斗型地形对桥址区来流的攻角和风向分别表现为弱扰乱性和高导向性,来流攻角和风向分别稳定集中在-5°~0°和25°~30°;峡谷中风速对攻角变化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山区峡谷桥梁设计基准风速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向山区桥梁设计提供重要参数,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在缺少桥址风速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桥位附近气象站资料,用气象学分析法计算出桥位处逐年最大风速;分别用极值Ⅰ型法和虚拟气象站法计算出桥位100年一遇最大风速;比较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并偏安全地取较大值作为桥址基本风速;最后,通过地形修正,以得出桥梁设计基准风速.结果表明:气象学分析法比虚拟气象站法计算的桥梁设计基准风速小;在缺少桥位风速的情况下,宜采用虚拟气象站法计算出的桥梁设计基准风速.   相似文献   

16.
桥梁应具有抵抗风作用的能力,特别是大跨度桥梁,其柔性较大,设计时必须考虑颤振、抖振、涡激振动等空气动力问题,通过抗风设计、风洞试验、抗风措施来确定桥梁风荷载和抗风性能是大跨度柔性桥梁抗风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墩连续梁桥横桥向风激振动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墩连续梁桥受风响应问题,对结构进行单元离散,借助随机振动理论,从结构动学出发,导出结点横桥向随机风响应的谱密度,利用傅氏变换在频域内求随机风响应的统计值,同时求出结点平均风响应。从而提供了一种对高墩桥梁抗风计算的方法,文中以一座三跨高墩连续梁为例对其进行了施工态、成桥态受风响应计算。  相似文献   

18.
以某不对称独塔斜拉桥为例进行风致颤振分析,用桥梁有限元分析程序Midas Civil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对该桥成桥状态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根据动力特性计算弯扭耦合颤振和分离流扭转颤振临界风速,对其抗风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桥成桥运营状态能够抑制自激风振。  相似文献   

19.
三家昌化江大桥为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中的一座特大桥,其主桥为(50+3×90+50)m变截面连续箱梁,采用悬臂施工.桥梁具有桥位处基本风速大、桥面高程高、施工悬臂大的特点.本文针对百年静风荷载下的桥梁响应进行了分析,为该类桥梁的抗风设计提供了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兆杰 《北方交通》2012,(10):86-89
结合具体工程,对敞开式拱形遮光棚进行了基于流固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得出了遮光棚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研究结果可为遮光棚结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