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RV2旋转黏度计测定了石油一厂渣油在 6 0~ 14 0℃范围的流动特性参数 ,当油温在 90℃以上时 ,渣油为牛顿流体 ,油温低于 90℃时 ,渣油为非牛顿流体 ,而且油温越低非牛顿特性越强。渣油的黏温关系与原油类似 ,其黏温曲线可分为放射段和直线段 ,但非牛顿特性强于原油。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含水原油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情况下管流的水力计算。当含水原油为牛顿流体时,其压降计算按传统方法采用达西公式计算;当含水原油为非牛顿流体时,介绍了幂律流体和宾汉流体的本构方程、流态判别方法、层流和紊流压降计算公式。还介绍了含水原油为牛顿流体时黏度计算的一些经验公式,并提出了一种回归含水原油黏度(牛顿流体)、表观黏度(非牛顿流体)计算公式的新方法,将回归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油-水两相流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细管式流变仪对含水稠油流变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以及不同剪切率下的流变规律和计算方法。在实验范围内含水稠油为非牛顿流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流变指数增大而稠度系数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流变指数和稠度系数不断减小。含水稠油的温度在90℃以下时,其n值都小于1,此时含水稠油的流变特性为假塑性流体,而且,温度越低,n值越小,表示含水稠油的流变特性偏离牛顿流体特性越远,假塑性越强。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稠油流变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庆油田稠油开展流变特性实验研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作出其黏温曲线和流变曲线,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确定稠油的流体类型以及牛顿流与非牛顿流的转变点,总结出稠油流变规律,为实际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沾线管输原油黏度大,凝固点高,管输困难,为解决此问题,进行了河沾线应用BEM-5P流动性改进剂对原油具有较好的降凝,降黏效果,运行温度40℃以上时降黏幅度约20%;30℃和25℃的降黏幅度可达46.3A%和68.9%;全线降凝幅度为12-14℃。另外,BEM-5剂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对河沾线原油具有良好的改性效果。加剂后可降低管道的运行温度,增加运行的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原油管道最低出站油温的控制进行分析,通过全面考虑原油管道正常运行、停输和再启动情况下管道系统的散热和流动特性,对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解法的预测一校正法和有限元法联立求解,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模拟软件,可对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实际管道进行分析,得出原油管道最低出站油温的控制由季节、管道的允许停输时间、要求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以及出站最高可加热油温等因素而决定。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曙光特油2号站至石化分公司输油管线输送原油为超稠油。超稠油的输送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以降低黏度。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需要对稠油管道进行优化设计,这就需要掌握目前管道中超稠油的黏温特性。在利用HAAKE RV-3旋转黏度计测出不同温度超稠油的黏度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超稠油流变方程与黏温指数,用以指导超稠油管道的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明确温拌剂对基质沥青的改性机理,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温拌剂掺量时,沥青软化点、针入度、针入度指数和黏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温拌剂对基质沥青高温性能、感温性能和黏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拌剂掺量的增大,沥青的软化点增大,温拌剂的掺入能明显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随着温拌剂掺量的增大,针入度逐渐降低,针入度指数逐渐增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逐渐变好;当温度低于100℃时,增大温拌剂掺量会使沥青黏度增大,而当温度高于100℃时,增大温拌剂掺量反而会使沥青黏度降低。综合考虑,当温拌剂掺量为2%~4%时,沥青的黏温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管输原油最低进站温度常用于确定管道设计最小输量,分析管道的流动安全性,一般按照规范执行。但对于高黏稠油,现行标准规范均未明确最低进站温度的取值。因此,以新疆油田6种稠油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稠油最低进站温度确定方法。从原油黏度随温度的递增幅度、稠油拐点温度、稠油活化能递增温度点3个方面分析稠油的黏温特性,通过对比分析,推荐以稠油拐点温度作为进站温度的初始值,再结合正常输送及停输再启动工况的水力计算结果,对该温度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临近导热断层高岩温隧道施工环境温度控制技术,依托某高岩温隧道工程,对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冰块、机械通风+喷雾、机械通风+冰块+喷雾等方案的降温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通风量越大,降温速度越快,降温温差越大;当机械通风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隧道环境降温效果提升不再明显,需采取其他辅助措施进行进一步降温;冰块辅助降温时用冰量越大,降温速度越快,降温效果越明显;机械通风+冰块+喷雾控温方案平均降温速度为5.37℃/min,降温温差为53.74℃,稳定环境温度为26.26℃,对隧道施工环境温度的控制效果最好;现场采用该控温方案后,掌子面岩温降至46.1℃,洞内环境温度在25~27℃间,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