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2004年北京开通了我国首条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营线路以来,至2012年底,全国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营线路长度达1383公里,运营车辆达3975辆。而由于我国对快速公交(BRT)系统仍缺乏全面系统地了解,导致实际运营中,尤其是交叉口信号优先方面不能实现快速公交(BRT)服务效能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基于快速公交(BRT)交叉口资源整合的信号优先算法,提出了建立模型的思想并构建了模型,同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本研究对提高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行效率和服务效能,方便乘客出行,减少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可引导快速公交(BRT)系统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地换乘服务。  相似文献   

2.
针对公交站台乘客汽车尾气暴露风险,引入吸入量概念,分别对路段中直线、路段中港湾、交叉口直线和交叉口港湾四种公交站台布局类型建立乘客汽车尾气吸入量模型.以南京市鸡鸣寺公交站台为研究对象,运用该吸入量模型,对不同类型公交站台上乘客汽车尾气吸入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路段中港湾式公交站台布局环境中乘客尾气吸入量最小;增加公交车辆线路和发车间隔在相同条件下会增加乘客尾气吸入量.本文的研究为城市公交线和公交站台从乘客健康角度进行人性化布局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公交站台乘客乘车诱导的问题,以公交线路载客均衡为目的,建立了乘客 乘车诱导模型,实现了最佳乘客乘车诱导方案的编程求解.本文通过建立单条 BRT 线路 车辆载客模型,组合形成了整个区段的 BRT 线路车辆载客模型,建立了一种面向载客均 衡的 BRT 站台乘客乘车诱导模型.理论与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生成最佳的乘客乘 车诱导方案,能够实现 BRT 区间线路的载客率均衡,将填补当前公交站台乘客乘车诱导 研究领域的空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快速公交(BRT)专用道客运能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分析车辆的制动过程出发,推导出在保证公交车辆安全和满足乘客基本舒适条件下公交车辆最小车头时距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理想道路交通条件下(即不考虑停靠站等因素的影响)快速公交系统专用道的理论客运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停靠站停靠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在考虑停靠站影响条件下BRT实际客运能力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不同车辆配置、不同停靠滞留时间和不同停靠泊位数所对应的BRT实际客运能力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模型对公共交通的不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交停靠站宽度计算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对站台候车区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数学建模的思路对站台候车区的宽度进行了重点研究,最终建立公交停靠站站台宽度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站台宽度与候车区乘客的分布状态、每辆公交车的平均上车人数以及各站台泊位的停靠线路数有着明显的关系,计算模型基本与实际相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快速公交系统中途站点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BRT)站点是整个系统的瓶颈,决定了BRT的运营能力.因此,BRT站点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实际特征,以实现出行者、营运单位、城市交通系统三赢为目标,分析了BRT站点的车辆停靠功能和乘客服务功能,对BRT站点的长度和宽度进行了量化计算,总结了BRT站点换乘衔接设计要素以及行人过街设施设计要求,从而达到为乘客提供高品质客运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BRT站台安全门作为公共安全防护、保障设备,可防止乘客因拥挤或意外掉下站台,确保登乘作业的安全、高效。本文目的在于分析BRT系统运营模式、站台规模、站台和车道布置形式、现有公交车辆及新车购置计划、安全门性能等因素对安全门布局影响,从而可以为未来BRT安全门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车辆运行特性,从时空和微观的角度,运用概率论、运动学原理和 M/Ek /1(N) 排队模型,对港湾式公交站车辆的延误问题进行研究.将公交在港湾站台的延误按阶段分类并定性分析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公交车辆进出站台及在站台内外运行过程和机理,构建公交进站延误时间、停靠延误时间及出站延误时间模型,推导单泊位和多泊位站台的公交延误模型.采集长沙市雨花区4个站点的公交运行数据,绘制延误变化趋势,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延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交在港湾式站台的延误随公交到达率增大呈指数增长,随上下车乘客数增多呈对数函数增长,随相邻车道流量增大呈递增的抛物线增长.  相似文献   

9.
以优化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BRT)为研究目的,研究市民对BRT的满意程度。以厦门市快速公交系统为例,针对快速公交系统的舒适性、时效性与经济性等评价因子建立BRT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BRT乘客问卷调查结果,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厦门BRT乘客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乘客对BRT在时效性方面的满意度比较高,BRT在缓解拥挤、提高服务设施水平、改善换乘便捷程度方面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快速公交(BRT)与常规公交在车站设计方面区别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素:运用“排队论”对车辆停靠区的车辆泊位数量进行计算,分别给出直线式车站和港湾式车站的停车区域长度的确定方法;基于乘客的候车特性,建立了乘客候车区宽度的计算模型;根据客流量、使用能力、超高峰系数等参数对自动售检票机的配备台数及其设置位置进行了研究;并从实用性、人性化角度描述了屏蔽门、天桥、地道等附属设施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快速公交是一种快速、准时、安全的运输系统,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和发展弹性等优势,顺应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水平登乘在快速公交中被广泛应用,能使乘客登乘方便和迅速,以达到减少巴士车辆在站台的等候时间、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营能力和效率的目的。水平登乘不仅要求巴士车辆的地板高度与站台高度基本一致,还要求其车门与站台边缘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一定范围,最大值不超过10 cm。如何精确靠站停车,给驾驶员及运营管理者提出了一个难题,快速公交自动引导车辆技术因此而产生。当今世界有3种成熟技术,分别是机械式、光学、磁力自动引导车辆技术,详细介绍以上3种技术,包括代表城市和工作原理及费用比较。通过此介绍,能够为解决我国快速公交运营中水平登乘存在的巴士车门与站台边缘距离过大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自律分散技术是一种国际上的新型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相关领域.快速公交是近年来公交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从功能需求的角度出发,运用自律分散技术,对快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进行横向和纵向结构的设计研究,从而为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BRT�͹����ͨ������˼��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短期内难以形成一定的网络规模,自然页就难以发挥其在公共客运系统中的骨干作用.近年来,在世界诸多城市BRT建设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城市又把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推到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前台,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BRT系统.那么,如何确定BRT的功能定位?如何处理BRT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网络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BRT固有的功能和技术特性,做好BRT的规划和建设?针对这些有关BRT认识上的困惑,本文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轨道交通和BRT的兴起,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如何协调轨道交通与BRT线网规划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点。本文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和BRT特性比较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与BRT线网规划协调的涵义、重要性和研究内容,并对两者线网规划协调方案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要处理好线网规划协调影响因素、不同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交通发展方式、面向城市公交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规划、建立有效的公共参与机制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BRT乘客的出行特征和BRT的运营效果,提高BRT系统的服务水平。研究对BRT乘客展开了站点问卷调查。通过出行行为调查分析了BRT出行链的特征。利用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运营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调查表明BRT主要承担了居民日常通勤和8公里以上的中远距离出行,站点服务范围在15分钟步行半径内,出行链两端的方式分布具有明显的对称性,链接线接驳模式效果较好,其运营参数在满意度综合评价体系中取得了较高评价。研究同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与措施.对于厦门市BRT的服务水平改善和其他城市的BRT系统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快速公交集容量大、速度快、系统造价低等优点于一身,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分析快速公交的特点和大、中、小城市交通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快速公交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可为我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快速公交(BRT)在公共交通中,因其快捷、舒适和高运量的特点,以及建设周期 短、投资低和见效快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然而,如何合理布设BRT线路并 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方法.本文对BRT线路规划尝试建模,以站点服务人口最大为目标, 站点及路径须满足站距、费用、线路不重复,以及几何条件等约束.模型为单目标线性0-1 规划,采用枚举法求解模型,最终给出以不同备选站为起点的多条可选线路方案,并从中 选取最优方案.此外,本文还结合非直线系数这一指标对一定区域内BRT线路站点数量 设置进行了评价.本文提出的线路规划方法可为规划人员提供一个科学规划BRT线路的 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借鉴列车运行图的理念,对快速公交系统基于运行图的运营组织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快速公交系统基于运行图运营组织的系统构成和系统条件。然后设计了快速公交运行图的图解表示和编制流程,确定了运行图的主--素。最后,以济南BRT1号线为例,根据客流特征进行了高峰小时运行图的编制。结果表明,如果快速公交能够按图运营,能提高旅行速度、节约运用车辆,这为BRT的运营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BRT(Rapid Bus Transit)是一种介于轻轨和巴士之间的灵活的公共交通方式,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BRT的运营方式有多种,对于其中的地面型BRT来说,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是其运营的关键环节,是其接近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的保证。本文借鉴了交叉口信号优化控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轨道交通中的一些理念。考察了BRT通过交叉口这一实际过程,分析了BRT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系统的相关策略,控制流程和控制方法,并采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运用面向对象方法(OOA)对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建模和设计,使用VP—UML工具建立了系统的初步可视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济南模式”BRT具有车辆双侧开门、中央岛式站台、同台免费换乘等特征,运营两年多来,对提高公交满意度、私人机动化交通方式转移、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一定效益。在分析济南BRT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济南BRT速度运行情况。基于人工调查及行驶记录仪数据,解析BRT的行驶特征及时间-距离变化规律,从而分析延误的发生点、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程度。速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BRT的稳定运行,速度有所增长;工作日的速度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现象,周末速度时变曲线则较平缓;空间上的路权保证是确保BRT高速运行的重要条件。速度运行评价及速度特性分析为近期改善策略及远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