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针对高速公路管控和决策应对交通状态进行准确、可靠和精细化估计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元胞传输模型(Multi-Source Data Cell Transmission Model,MD-CTM)的交通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针对传统CTM模型要求元胞长度必须一致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元胞长度划分的优化方法,能够灵活调整元胞长度和数量。同时,应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将ETC门架流量、稀疏视频检测器流量和样本车辆平均速度数据融合,并与CTM模型相结合,实现高速公路元胞级交通状态估计。为了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利用VISSIM软件构建了长度5 km的高速公路仿真场景。仿真案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MD-CTM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不同流量需求下交通流状态的时空演化特征,且相较于CTM模型,其元胞密度估计精度提高12.59%~36.26%。此外,本文选取了成都市绕城高速路段实际场景,对模型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展示。  相似文献   

2.
����Ԫ���Զ����Ľ���ڷ���ƽ̨�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胞自动机是研究交通仿真的强有力工具。但以往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都对交通的局部规则进行大量简化,这种简化用于描述路段的车流规律是可行的,却很难真实反映交叉口复杂的车流运行状态。鉴于此,本文提出新的无信号交叉口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模型的特点在于:(1)细化了元胞自动机交叉口模型;(2)引进了驾驶员在交叉口的微观行为模型,如车辆饱和流,跟车模型,穿越冲突交通流临界间隙理论等。这使得模型能充分考虑交叉口中各方向车流的冲突影响,更加真实地反映交叉口的车流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单交叉口的仿真平台,经检验该平台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的微观交通流仿真模型是研究交通控制手段有效性的关键.本文结合一种考虑驾驶员视野内前后多车影响的跟驰策略,建立了连续型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仿真实验表明,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性,仿真得到的 K-Q、K-V和 Q-V图能较好地反映实际道路交通流的失稳现象,所建立的模型具有适应不同场景的兼容性与灵活性,能够作为研究我国实际道路交通流问题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4.
科学合理的微观交通流仿真模型是研究交通控制手段有效性的关键.本文结合一种考虑驾驶员视野内前后多车影响的跟驰策略,建立了连续型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仿真实验表明,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性,仿真得到的 K-Q、K-V和 Q-V图能较好地反映实际道路交通流的失稳现象,所建立的模型具有适应不同场景的兼容性与灵活性,能够作为研究我国实际道路交通流问题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5.
道路网中存在着许多坡道路段,在进行驾驶特性分析时,人们通常将注意力放在下坡路段而忽略了爬坡路段的安全性研究。同时,在爬坡过程中,对通行能力影响最大的是货车,针对这一现象,引入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利用爬坡路段纵坡度对其进行改进,选择谨慎型与激进型两种驾驶员分析其换道行为的差异性,建立了一种基于爬坡换道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分析纵坡度对货车行驶速度的影响以及两种驾驶员爬坡换道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坡道纵坡度对货车的速度有显著影响,同时两类驾驶员根据道路状况选择主动换道,若主导换道的驾驶员占比较高,就能显著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入口匝道汇入方式与基本图形态, 提出了一种调整型元胞传输模型; 增加了入口匝道状态变量以追踪入口匝道交通状态, 定义了新的入口匝道汇入规则; 将双通行能力基本图引入到调整型元胞传输模型中, 以适应不同交通状态下通行能力的变化; 将单纯形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 提出了混合多目标参数优化方法; 建立了3个仿真场景, 评价调整型元胞传输模型与混合多目标参数优化方法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 在预测入口匝道上游主线拥堵发生与结束时间方面, 与经典元胞传输模型相比, 调整型元胞传输模型将时间预测准确性分别提升了22.3、10.8 min; 在模拟入口匝道汇入段主线拥堵传播与消散方面, 调整型元胞传输模型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的传播与消散规律; 在模拟试验路段早发性失效交通特性方面, 调整型元胞传输模型对于拥堵前最大流量与拥堵后消散流量的拟合误差在4%以内, 小于经典元胞传输模型; 在模型仿真精度方面, 调整型元胞传输模型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经典元胞传输模型, 前者的仿真速度误差为10.42 km·h-1, 较后者降低了25.4%;与传统的遗传算法相比, 混合多目标参数优化方法的总计算次数更少, 参数标定过程总耗时缩短了29.3%。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流量条件下高速公路主线瓶颈路段交通流运行态势恶劣导致通行效率降低的问题,从高速公路瓶颈路段交通流时空特性出发,对元胞传输模型进行扩展,使其能够对瓶颈路段和可变限速条件下交通流运行情况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构建可变限速控制模型,并采用阶梯限速控制方法对主线交通流进行控制,防止限速路段车辆排队上溯影响上游匝道车辆的正常通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瓶颈区域可变限速阶梯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缩短车辆行程时间,在可变限速条件下,与无控制和仅单路段主线控制相比,车均延误分别减少了13.78%和1.60%.   相似文献   

8.
���ڶ�Դ��Ϣ�ںϵļ�ʻԱ��ΪЭͬ�����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交通仿真是交通控制与管理方案评价和优化的重要研究手段.传统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特别是刻画驾驶员行为的车辆跟驰模型,未能综合考虑交通环境中信息刺激的多源性和驾驶员任务集聚、协调反应的行为过程.本文利用Bayes方法和模糊积分方法描述驾驶员在复杂行驶环境中多源信息的融合过程,确定驾驶员任务集聚后对车辆应采取的驾驶行为.模型验证表明:交通仿真过程中,在车辆跟驰模型实施之前,利用Bayes算法和模糊积分算法模拟驾驶员在多源信息刺激下任务集聚、协同反应的过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结合微观仿真元胞自动机模型和机动车排放MOVES模型,以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仿真对象,研究交叉口信号配时与机动车排放之间的关系.元胞自动机模型将交叉口和路段划分为3.5 m×3.5 m的元胞,每辆车占2 个元胞,交叉口内转弯车辆减速慢行,直行车辆速度不受限制,提高了交通仿真的真实性和机动车排放测算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最佳信号周期随着车辆到达率的增加而增加,使得交叉口通行效率达到最大化;行程时间随着左转车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同的车辆到达率,均存在一个极限值,当左转车比例低于该极限值时,行程时间变化不大,高于该极限值时,行程时间快速增加;从通行能力、行程时间和尾气排放的角度,交叉口具有不同的最佳信号周期,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高速公路汇流瓶颈区的通行效率,本文结合强化学习无需建立模型,具有智能学习的特点,对瓶颈区的可变限速策略进行了优化,首次提出了基于Q学习算法的可变限速控制策略。策略以最大化系统总流出车辆数为目标,通过遍历交通流状态集合,尝试不同限速值序列进行自适应学习。以真实路段交通流数据搭建了元胞传输模型仿真平台,通过将其与无控制和基于反馈控制的可变限速策略进行对比,对Q学习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通行时间的降低和交通参数的变化表明,强化学习控制策略在提高汇流瓶颈区通行效率和改善交通流运行状况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驾驶模拟在交通事故致因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交通事故致因理论中各种因素的层次和因果关系,对原有的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间接因素加上两层直接因素的致因理论体系.驾驶模拟方法在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中所用甚少,因此,本文针对上述体系的各个直接因素,提出了利用驾驶模拟器进行致因研究的方法.以研究能见度与驾驶员应急反应行为能力关系的驾驶模拟实验为例,验证了利用驾驶模...  相似文献   

12.
一种虚拟交通环境中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虚拟交通环境中车辆行为仿真的逼真度及解决用户与系统的实时交互问题,提出了一种微观交通模型.该模型由道路模型和车辆行为模型构成:道路模型包括了车道的交通属性、几何形状、路网拓扑关系等数据;车辆行为模型考虑驾驶员的交通性格、车辆性能等因素,包括自由行驶、跟驰及换道模型.车辆行为模型可检测与用户所驾驶的汽车仿真器的位置关系,并作出减速、换道、停车等响应.建立了包含153个车道的虚拟交通环境,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能够反映仿真车辆的个体行为差异;路网中仿真车辆为600辆时,仿真周期约2~4 ms,能实现实时仿真及与用户的实时交互.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交通安全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我国严峻的交通安全问题,根据1983年以来交通系统人一车一路中相关数据按照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我国交通安全模型,揭示出交通安全中交通事故发生量、死亡人数同驾驶员人数、汽车保有量、公路里程、GDP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影响交通安全的其他因素,预测出未来我国交通事故先增加后减少以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的趋势,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4.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find the variability of driver eye move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riving experience.An eye tracking system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gularity of driver eye movements, such as fixation duration, variations of fixation poi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glance zone.It was found that driving experienc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driver eye movement behavior.The percentage of fixation duration to total glance time for inexperienced drivers was 61.5%, while the percentage for experienced drivers was 50.2%.Moreover, the majority of drivers paid attention to the left region of the field of view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central and the right regions.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it takes inexperienced drivers more time to recognize traffic signs.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will assist traffic engineers in designing and installing the traffic signs in an optimal way.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阶段农村、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郊结合部的道路交通在城市对外的干线运输及外围地区入城的集中运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郊结合部是连接城市和外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城市道路和公路的交通性质,其多条道路的结合常采用平面交叉的连接形式.通过对西安城郊结合部环形平交口设置现状的分析,从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色觉异常人群在不良可视环境下对交通信号辨识困难的问题,基于目前医学上普遍认同的色盲可见光谱和色盲色彩软件,结合我国交通信号灯特点及色觉异常者的视觉特征,设计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在常规信号灯设备上加装辅助信号灯,并利用软件模拟色觉异常者的视觉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对比高的颜色作为辅助灯的颜色。方案效果模拟验证结果显示,本设计方案的交通信号具有较好的可辨识度,能够提高交通安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定量地分析绕城高速的容量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简易的绕城高速的承载能力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绕城高速的几何拓扑特点以及出行者路径选择特性,将路网备用能力分析的双层规划模型简化为线性规划模型,从而在给定的需求结构下,能迅速求解出满足路段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约束的绕城高速能容纳的最大交通量。江苏省徐州绕城高速承载力分析的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继承了备用能力模型的优点,即能考虑实际的交通需求结构、路网布局以及出行者的择路行为对路网容量的影响,而且简单、方便,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交通违法通知手段落后于交通监控技术的发展,驾驶员因不能及时知道何种行为已违反交通法规,可能重复违法。通过开发交通信息通知系统,各交通警察支队每隔30S从福建省公安专用网获得本地驾驶员在全省范围内的各种交通违法数据,并采用GSMMODEM的短信技术向本地驾驶员发送最新交通违法信息。该系统作为交通违法抓拍系统的功能扩展,使得交通违法信息从被动查阅转为主动通知,为创造和谐的交通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从城市中心区域住宅项目建设可能引发交通问题出发,提出城市中心区域的概念及其界定方法,结合哈尔滨市盟科官邸住宅项目实例和同类住宅小区调研数据资料,运用交通影响度分析方法,对其建成后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了改善路网交通状况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制定合适的交通改善策略来提高道路交通的运行效率,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方法。首先,总结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改善思路及实质,进而提出交通改善策略;其次,在对张店区OD和关键路段流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的交通现状,并提出较为实用的交通改善策略;最后,利用VISSIM对提出的改善策略进行仿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