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线区段通过能力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数学方法分析和推导双线区段内各种因素对旅客列车和除系数的影响关系,给出旅客列车在多种不同场合下求扣除系数的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设计了求双线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和区段通过能力的多项式算法,通过大量实例计算,分析了客货列车速度、追踪列车间隔、旅客列车对数等各种因素对通过能力影响的变化关系,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线自闭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计算方法,在介绍表格计算法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扩展,分析了待避站股道足够和不足条件下,货物列车各待避站起停车附加时分不等条件下表格计算法的运用,定量分析了旅客列车提速后按闭塞分区追踪运行和按站间闭塞运行扣除系数的变化幅度,分析了货物列车提速对改善区段通过能力的作用,得出了旅客列车提速后,为了不增加提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要求货物列车相应提速的幅度。  相似文献   

3.
既有提速双线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单列旅客列车及复合客车组扣除系数的构成和影响因素。针对具体区段通过计算机铺画满表运行图,采用图解法分析各种因素对客车扣除系数和通过能力影响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扣除系数随追踪列车间隔的减小而增大,随旅客列车对数的增加而减小且呈线性变化趋势;扣除系数及其变化幅度与旅客列车速度成正比关系;扣除系数随提速客车比例的增加先增大后变小,但变化幅度不大。通过不同区段大量的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客车速度、不同客车对数和不同追踪列车间隔下的扣除系数取值。  相似文献   

4.
确定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各种扣除系数的微机交互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场肇夏 《铁道学报》1989,11(1):39-49
本文提出了将计算机模拟人工与CAD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铺画区段最大列车运行图来确定双线自动闭塞匠段各种列车扣除系数的新算法,解决了,国内现有电算方法只能孤立地确定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问题。文中有关铺画旅客列车、货物列车运行线,特别是计算市郊、摘挂列车轮廓方案的理论以及将区段一昼夜的全图作为一个计算整体的观点充实了现有计算机编图理论的内容。采用高级语言与微机AUTOCAD绘图软件包接口的计算软件能根据要求提供各种列车扣除系散及区段最大列车运行圈,后者在人工或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时作为检查区段通过能力的标准尺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重我列车运行区段内旅客列车影响区和非影响区进行分析,计算旅客列车单发和连发的概率并结合既有繁忙干线重载运输实际,将区段内运行的列车分类,按运行列车组分别计算各种运行方案下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得出重载列车运行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表达式.以扣除系数分析法为基础,提出了双线自动闭塞区段重载列车停靠站间距的分析计算方法,并针对兰新线兰武段(兰州西-武威南)重栽列车停靠站的站间距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兰新线重载列车停靠站间距应为30~50 km.  相似文献   

6.
目前扣除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为分析法与模拟法,扣除系数的常见影响因素有客货列车速度比、区段均衡度、追踪间隔时分等。通过模拟法进行不同客货列车速度比下的运行图铺画,得出客货列车速度比对扣除系数的影响规律分析。实验表明:随着客货速度比的增加,扣除系数将逐渐变大,据此建议在相关双线客货混跑区段,选取合适的客货速度比,以减小对运行图通过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沪宁线铁路现有客流特点,并通过对上海站上车旅客的抽样统计,评价了上海站上车旅客的抽样统计,评价了上海站始发沪宁区段的旅客列车的相对有效性,进一步分析了从上海向沪宁区段的旅客出行行为特点,并对完善组织旅客列车运行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铁路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洪川 《中国铁路》2006,(10):41-43
我国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计算方法是铁道部在1995年确定的。随着铁路的迅猛发展,铁路的设备条件、运输组织方式等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能力计算上出现了诸如扣除系统取值偏离实际较大、满轴系数和载重系数选取不够科学等问题。为准确测算线路的通过能力,要加强扣除系数的研究,建立适应实际情况的扣除系数体系标准;合理选取满轴系数和载重系数,统一区段的划分,提高平行运行图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限速摘挂列车对铁路运能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限速摘挂列车对铁路运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从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2个角度探讨限速摘挂列车对铁路运能的损失,运用扣除系数和限速比、运行时分损失率3个参数来定量评估铁路通过能力和铁路输送能力;给出确定双线非自动闭塞区段、双线自动闭塞区段限速摘挂列车扣除系数的方法;提出以限速比和运行时分损失率作为衡量铁路输送能力损失标准和具体的计算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限速摘挂列车对铁路运能损失评估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为合理组织限速摘挂列车运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铁路在客运市场的竞争能力,增加铁路经济效益,自1999年10月10日起,对旅客列车运行图进行了第二次微调。第二次微调图以提高旅客列车速度、调整旅客列车结构、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方案为重点,在现行图基本框架不大动的前提下,对部分旅客列车进行了调整:特直快列车改快速列车7对,新增直通旅客快车10对,变更运行区段11对,改变列车等级3对,改变  相似文献   

11.
从客货列车运行技术特征和客货动输财务指标两方面入手,分别探讨了旅客周转量换算系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铁路运输统计数据,测算了铁路旅客周转量换算系数,最后提出近期铁路旅客周转量换算系数取2.0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旅客列车噪声污染状况,评价旅客列车噪声对乘务员及旅客的影响,我们于1984年6月对吉林至北京间171/172次旅客快车进行了有关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博科 《铁道知识》2003,(5):10-11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铁路旅客列车中增添的新品种双层客车,不断增多,这对缓解我国繁忙的旅客运输供求矛盾,起到了一定作用,新型双层客车的面世,也大大提高了旅客乘坐的舒适度,从而受到了广大旅客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对提速后旅客车车在运用中所暴露出的基础上制动,转向架,钩缓等零件损伤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满足国内外部分旅客高消费需求,对开发研制豪华型旅游列车的必要性,豪华型旅游列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以及开发设想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6.
王印富  雷志厚 《科技交流》2001,31(4):111-117
大城市轨道交通的旅客列车运行组织工作,在建设前期按快车和慢车组织进行设计,会给运营单位提高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硬件”环境。快慢车的分工是,慢车满足沿线乘客的上下要求,快车满足卫星城与卫星城以及与中心城之间“长腿”旅客的上下要求。满足不同出行蹁要求及缩短在途时间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旅客对旅行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使铁路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铁路要与公路和航空竞争,必须从提高运行速度,综短旅行时间,增加旅客舒适性,增加列车的频次,合理规划运行图,方便旅客转车和降低票价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提速线路旅客列车成组开行对扣除系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忙干线速度提高,按行车量成组开行旅客列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行车组织模式。本文在分析旅客列车成组开行的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扣除系数进行研究,得出成组开行前后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变化,针对福厦线,分析计算结果并给出福厦线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9.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提高通过能力和旅客列车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赵春雷 《铁道学报》1997,19(1):13-19
在对旅客列车快速运行条件下,三显示,四显示自动闭塞线路追踪是隔时间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显示制式优势,邮适应快速、大能力的自动闭塞设计和改造模式--多显示扩展方式。对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快速运行条件下采用三显示,四显示及多显示扩展方式的平行、非平行运行图能力地计算,提出快速旅客呈除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铁路在客运市场的竞争能力,增加铁路经济效益,自1999年10月10日起,对旅客列车运行图进行了第二次微调.第二次微调图以提高旅客列车速度、调整旅客列车结构、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方案为重点,在现行图基本框架不大动的前提下,对部分旅客列车进行了调整:特直快列车改快速列车7对,新增直通旅客快车10对,变更运行区段11对,改变列车等级3对,改变运行径路3对,改变列车担当1对,同时还优化了部分旅客列车运行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