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已经成为公路行业重点关注的技术之一。介绍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现状、温拌沥青混合料优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等。在沥青路面铣刨重铺中利用温拌技术,解决了沥青路面养护中因点多线长、工程量少而产生的混合料温度离析、不易压实的困难;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中利用温拌技术,解决了表层改性沥青不易再生、易产生二次老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机理不同的温拌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压实、车辙、小梁弯曲以及冻融劈裂等室内试验方法评价了不同废旧沥青混合料(RAP)掺量下Sasobit、Evotherm和Aspha-Min温拌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三种温拌剂均可有效降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Evotherm的降温效果最明显;Sasobit和Aspha-Min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均有所提高,且Sasobit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提高程度更显著,但Sasobit温拌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改善效果不明显;Evotherm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有所提升,而Aspha-Min和Sasobit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均有所减小。三种温拌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温拌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不同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量、再生混合料的短期老化和不同成型温度下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下降,经过短期老化后的温拌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有所增强;为保证路用性能,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中RAP掺量在40%以内时的成型温度最大可降低25~30℃,掺量为50%时最大可降温10℃。  相似文献   

4.
彭博 《湖南交通科技》2020,46(1):31-34,118
进行温拌再生混合料AC-16配比设计,确定其级配组成比例及再生剂、温拌剂掺量,并以此AC-16再生混合料制作试验试件,确定最佳压实温度,最后分析RAP掺量对温拌再生混合料压实温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AC-16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3.7%,再生剂的最合适掺入量为老化沥青的7%,温拌剂的最合适掺量为沥青的0.6%;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125℃压实温度下的各技术指标都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RAP掺量控制在40%以下更有利施工中混合料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针对SMA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分析评价了旧SMA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老化程度及级配变化状况,通过添加再生剂恢复老化沥青性能,添加新料恢复SMA混合料骨架结构。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确定级配组成及最佳油石比,并结合室内试验进行了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再生SMA沥青混合料性能满足各项技术要求;同时对SMA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Sasobit温拌排水沥青混合料老化后性能,以热拌OGFC-13沥青混合料、温拌OGFC-13沥青混合料、掺加5%Na Cl的温拌OGFC-13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未老化、短期老化、长期老化的条件下,采用室内实验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老化后的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较未老化时均降低,长期老化的影响最显著,其中对低温抗裂性能影响最大;长期老化后,Na Cl掺量为5%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较未掺加Na Cl时大幅度下降,说明5%掺量的Na Cl对长期老化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指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Sasobit掺入量对沥青黏度的影响,确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试验研究了当废旧沥青混合料掺入量为0%~60%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废旧沥青混合料掺入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asobit可显著降低沥青的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通过低温劈裂试验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前后劈裂抗拉强度、劈裂劲度模量、弯拉强度和弯拉应变等低温抗裂性指标的影响,并与新拌沥青混合料和旧沥青混合料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和新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指标都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逐渐减小。长期老化后,破坏拉伸应变的大小顺序是:旧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沥青混合料,表明热再生使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Superpave简单性能试验机(SPT)测定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围压、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动态模量.分析围压、温度、加载频率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对比温拌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受温度和加载频率的影响显著,其变化规律与热拌混合料相同;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相比,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低温地区实体工程中RAP高掺量下路用性能和现场压实温度的问题,针对RAP不同掺量(0%、30%和50%)下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及试验掺量的对比,研究聚酯纤维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Superpave试验方法和变温压实试验,以4.0%空隙率为控制指标,研究聚酯纤维对两种RAP掺量(0%、30%)下温拌沥青混合料最佳压实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纤维相比,聚酯纤维的添加显著改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且均满足规范要求;在RAP掺量为0%和30%时,聚酯纤维使温拌沥青混合料最佳压实温度分别提高了9℃和10℃,即聚酯纤维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最佳压实温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试验研究的方法对普通沥青混凝土及采用Evotherm温拌技术的DAT温拌沥青混凝土的降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拌技术对于延长沥青混凝土有效压实时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远低于传统热拌沥青混凝土所需的温度,通常可以降低15~20℃。在北美地区,2003年的美国全国沥青路面协会(NAPA)介绍并讨论了温拌混凝土技术,2004年的世界沥青研讨会现场演示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鉴于此,结合实际介绍美国温拌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美国最新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以期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温拌沥青混合料(WMA)在河南省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具茨山隧道上的应用,介绍其配合比设计过程,并根据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测试,与相同类型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WMA和HMA的路用性能基本相同,且能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比研究热拌与DAT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不同,首先研究掺加沥青质量10%的DAT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其次,根据规范对AC-5型混合料按照室内拌和及成型温度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各项指标,将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剂DAT对SBS改性沥青影响不大,在拌合和成型温度上较热拌降低15℃前提下,DAT温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有所提高,水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有所下降,但仍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和试验路的铺筑,证实有关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的思路是可行的,同时对于减少裂缝,减少石屑用量,方便施工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OGFC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分析了我国的技术规范和工程实践中OGFC混合料设计中一些的缺陷,提出了OGFC混合料设计的新思路,并就OGFC应用过程中一些需要进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朱建平 《北方交通》2006,(11):7-8,14
采用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两种试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沥青混合料在浸水条件下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混合料在抗水损害方面的路面使用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了添加石灰的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优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的介绍,结合S101公路温拌沥青路面的施工及施工中各项试验检测的结果.论证了温拌技术沥青混合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二灰碎石配合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克服以二灰稳定粒料材料作为基层材料的不足,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成为道路工程界长期以来普遍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选择不同二灰含量,不同集料级配类型组成9种不同配合比的混合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干、温缩试验,系统分析了结合料剂量、集料级配类型和养生龄期等因素对二灰稳定粒料强度特性及收缩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强度特性及收缩性能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基层强度和收缩性能两方面要求的二灰稳定粒料材料组成与推荐级配.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克服以二灰稳定粒料材料作为基层材料的不足,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成为道路工程界长期以来普遍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选择不同二灰含量,不同集料级配类型组成9种不同配合比的混合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干、温缩试验,系统分析了结合料剂量、集料级配类型和养生龄期等因素对二灰稳定粒料强度特性及收缩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强度特性及收缩性能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基层强度和收缩性能两方面要求的二灰稳定粒料材料组成与推荐级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