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血平具有浓度依赖性负性肌力作用。对异丙肾上腺素量-效反应的影响与戊脉安相似,不同于β-受体竞争性拮抗剂心得安.对Ca~(2+)量-效反应的影响与戊脉安相似,表现为非竞争性拮抗作用,还具有频率依赖性负性肌力反应.结果说明利血平对豚鼠左心房肌的作用与戊脉安相似,可能具有Ca~(2+)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藤碱27μM使离体豚鼠左房肌的收缩振幅和dT/dt_(max)分别降低51±11%和50±14%,抑制肾上腺素诱发的自律性,延长功能不应期,且呈剂量(2.7~270μM)依赖性变化,降低心肌的兴奋性。对右房的收缩幅度和频率也有抑制作用。提示青藤碱可能具有抑制Na~+,Ca~(++)内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豚鼠离体心房肌为标本,研究了不同剂量蛇床子素对心房肌生理特性及对窦房结自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明显抑制左房肌收缩力和BaCl_2诱发的自律性,抑制右房肌自发收缩力和频率;并延长功能性不应期。上述作用均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大剂量时,亦能降低心房肌的兴奋性。说明蛇床子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其降低心肌自律性及兴奋性,延长心肌不应期有关。  相似文献   

4.
氯化铜(CuCl_2)10mg/kg iv 逆转大鼠 iv 氯化钡性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律,能对抗鸟头碱诱发大鼠的心律失常。铜5mg/kg 明显缩短氯仿-肾上腺素引起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铜15μg/10 g i.p 降低氯仿引起小鼠心室颤动率.但铜不能增加哇巴因引起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阈剂量和致死量,不能降低氯化钙引起大鼠室颤率和死亡率。普萘洛尔2mg/kg i.v 能明显对抗这两种心律失常。氯化铜具有负性频率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细胞内固定微电极技术观察了沙棘总黄酮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和豚鼠心室肌正常电机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总黄酮可抑制哇巴因诱发的心室肌振荡后电位,降低哇巴因诱发的心室肌自发电活动频率,使心室乳头状肌动作电位复极50%的时程(APD_(50))缩短,同时还观察到在沙棘总黄酮的作用下,乳头状肌收缩力下降。提示沙棘总黄酮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与影响细胞膜Ca~(2+),K~+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豚鼠离体心房肌标本研究了FeSO_4对其生理特性影响。FeSO_4 0.2mmol/L使心房肌收缩力由对照的100%下降到67±9%,增加引起心房自律性的肾上腺素浓度,并使时间—强度曲线右移。功能不应期从298±26ms延长至402±43ms。负性肌力作用和对自律性的抑制表明FeSO_4可影响Ca~(2+)转运,而抑制兴奋性及延长功能不应期提示它可能抑制Na~+内流。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离体肌鼠左房肌标本观察了青藤碱对异丙肾上腺素,氯化钙及组胺的剂量—效应关系的影响,青藤碱可使离体豚鼠左房的异丙肾上腺素剂量—效应曲线非平行右移,并降低最大反应值,pD′_2值为3.56±0.12,不同于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对氯化钙剂量—效应曲线的影响与钙通道阻滞剂戊脉安相似,表现为曲线非平行右移,最大反应降低,PD′_2值分别为3.43±0.11,6.13±0.16。对组胺剂量—效应曲线的影响与H_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不同,青藤碱呈非竞争性拮抗,pD′_2值为3.57±0.13。提示青藤碱的负性肌力作用可能在于阻滞钙通道,而不是竞争性阻断β—受体和H_2—受体。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研究了MgSo_4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表明MgSO_4:可对抗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可减少氯仿对小鼠的致颤率;能减少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时间;可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能使BaCl_2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复转为窦性心律。MgSO_4对抗心律失常作用与传统药物苯妥英纳相似。  相似文献   

9.
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氨氯地平对豚鼠左房肌快反应动作电位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早期后除极作用。结果发现氨氯地平5μmol/L对动作电位无影响;10μmol/L可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APD),但对动作电位幅度(APA)、0相上升速率(Vmax)、有效不应期(ERP)和三相时程(DP3)无影响;25μmol/L氨氯地平可显著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早期后除极活动。提示:①L型钙电流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早期后除极活动中起主要作用;②氨氯地平可预防和治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触发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诱导豚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1次/d)建立豚鼠心肌缺血型CHF模型。6周后观察动物生活状态、血液动力学和脏器/体重比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动物皮毛杂乱无光泽、气喘和活动减少;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升高(P<0.01);+dp/dtmax和-dp/dtmax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P<0.01);心脏/体重、肺脏/体重、肝脏/体重比值显著增加(P<0.01)。结论豚鼠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6周,可有效建立豚鼠心肌缺血型CHF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 2 5 0~ 80 0g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复极不均一性及室壁中层是否具有Mcell的特性。方法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记录不同基础周长时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各种参数变化。结果 在所有刺激周期(BCL)测试中 ,中层肌细胞的复极至动作电位 90 %的时程 (APD90 )较心内、外膜层肌细胞长 ,在BCL =3 0 0ms时 ,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APD90 分别为 (2 0 7± 1 5 )ms,(2 1 4± 2 1 )ms,(2 1 5±2 7)ms( x±s;n =9;体质量 2 5 0~ 3 5 0 g)及 (2 0 6± 3 4 )ms,(1 99± 2 8)ms,(2 4 7± 2 5 )ms( x±s;n=1 0 ;体质量 3 5 0~ 80 0 g)。在BCL =3 0 0 0ms时 ,内、外膜层及中层肌细胞的APD90 分别为 (2 94± 3 4 )ms,(2 90± 49)ms,(3 1 3± 5 0 )ms( x±s;n =1 0 ;体质量 2 5 0~ 3 5 0 g)及 (2 96± 42 )ms,(2 5 9± 5 8)ms,(3 2 8± 3 6 )ms( x±s;n =1 0 ;体质量 3 5 0~ 80 0 g)。中层肌细胞APD 频率依赖性较心内、外膜层肌细胞更明显。结论 豚鼠左心室游离壁存在复极不均一性 ,中层肌细胞有更长的APDs,更明显的APD 频率依赖性。豚鼠左心室游离壁中层细胞具有Mcell的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2.
实验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血清溶菌酶含量(μg/ml)为5.31±0.72,益气养血保元方组为7.02±0.44(P<0.01);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MΦ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分别为14.58±2.01和0.1826±0.043;益气养血保元方组分别为52.48±4.12及0.7249±0.1222(P<0.01);益气养血保元方组的MΦ中ANAE及ACPasea活性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明显提高。说明益气养血保元方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及巨噬细胞活性有正性作用,提示益气养血保元方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BR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dl-四氢巴马汀明显对抗催产素和KCl所引起的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反应,对高K~+去极化后Ca~(2+)所引起的子宫收缩有明显松弛作用。使CaCl_2量效曲线右移,并抑制最大效应。对催产素依赖细胞内Ca~(2+)和细胞外Ca~(2+)的两部分收缩均有明显抑制,但对依赖细胞内Ca~(2+)的收缩抑制更强。结果表明dl-四氢巴马汀在子宫平滑肌上具有钙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小剂量(1mg/kg/次)阿霉素腹腔注射,每周一次共计10周。第11周测定左心室功能,结果显示:1.血压、心输出量、每搏量及心率无明显改变;2.左心室内压力峰值无明显改变,+dp/dtmax明显降低(对照组为728.88±38.39 KPa/s,ADM组为626.77±25.59,p<0.05),降低幅度为14%;3.-dp/dtmax明显降低(对照组为618.78±39.86 Kpa/s,ADM组为461.75±20.53,p<0.05),降低了25%,T值由对照的17±1ms延长至24±2ms,增加了41%(p<0.05);4.△P/△V无显著性改变。结果说明在严重的心力衰竭发生之前,反映心脏舒张性能的指标(T值、-dp/dtmax)已有明显改变,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铜酸钠(Sodium molybdate)10μg/10g ip降低氯仿引起小鼠心室颤动率.Na_2MoO_48mg/kg iv显著提高豚鼠心脏哇巴因中毒时的耐量,明显对抗鸟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Na_2MoO_40.1mmol/L对离体豚鼠心房抑制收縮性,延长功能性不应期,显著抑制正阶梯现象和静息后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兔心房室隔过渡细胞的传导性及其电生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过渡细胞电生理特性与形态特征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 10只家兔做房室隔水平面及矢状面连续切片 ,HE染色观察。另 2 0只家兔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测定房室隔区正向传导速度。结果 房室结后方有两束过渡纤维分别延续至冠状窦口及其下方 ,分别为右后房结束和右下房结束 ,传导速度分别为 (0 .0 5 9± 0 .0 18)m·s-1和(0 .0 5 8± 0 .0 15 )m·s-1(P >0 .0 5 )。界嵴下段普通房肌传导速度为 (0 .2 0 3± 0 .0 4 0 )m·s-1。与前两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另外 ,过渡细胞动作电位有 4期自动除极 ,最大舒张电位 (- 6 3± 6 )mV ,普通房肌细胞无 4期自动除极 ,静息电位 (- 72± 4 )mV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过渡细胞属慢反应自律细胞 ,传导速度比普通房肌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