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英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处理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要恰当处理好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产生文化差异的因素包括词汇之间的歧义、民族文化知识差异和思维模式差异等。在翻译的时候,要考虑到文学作品的体裁、翻译技巧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取向是一个民族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倾向.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是反映文化取向的一面镜子.英汉谚语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人际关系、对待变化、看待时间三个方面的文化取向存在着差异.通过谚语了解文化取向,对我们正确理解英汉谚语以及深入认识中华文化与英美文化各自鲜明的特点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域环境和历史条件孕育不同审美文化.东西方审美文化在相对隔离的文化圈中独立发展,铁路客车内部环境设计也体现出不同民族的审美文化观念.对东西方审美文化差异和客车内部环境设计、铁路客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探寻现代审美文化在当今客车内部环境设计中的新方向,提出环境设计的审美创新思路,以寻求有中国特色先进技术水平的铁路客车内部环境设计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科幻题材在中国文学题材中的缺失,背后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在“科技就是生产力”的今天,这种现象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应该从民族文化和价值取向入手追根溯源,弘扬有利于民族发展的先进文化,使我国国民更具有科学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文学的讽刺艺术都源远流长,讽刺作品丰富多彩。从讽刺的心态、讽刺手法和讽刺语言的风格上看,中国文学讽刺多含蓄、质朴;西方文学讽刺多大胆、泼辣,从而显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海滨 《铁道知识》2014,(2):74-79
在我国的云南西部边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德宏.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景、风情以及美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德宏全称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早年叫芒市,现在也叫潞西市.那里集边境、口岸、民族、热区为一体,自然环境优美,坝子平坦,土壤肥沃,物产富饶,边贸活跃,民族风情独特,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歌舞之乡”.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文学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争议最多的文学派别之一,由于其文学思想受欧美文化的影响较重,不可避免的带有脱离当时社会现实等缺点;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因为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反而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流传.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的地域文化分野,最为突出的是南北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国文学南北分野,主要原因有特定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矿藏资源等客观因素,也有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因素。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更应该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综合了众多门类知识并将之融会贯通的一种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9.
从读者角度阐述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展望。文学翻译经过几个阶段,由新文化运动之前的归化为主,到"五四"时期的推崇异化,直至当代异化倾向明显。改革开放后,新生事物和外国文化不断被引进,读者知识储备不断增多,并对外国文化作品有着很大的文化期待,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学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及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国人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即使在当下,新的艺术语言与高科技发展给现代设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的设计依然不能忽视或者摆脱传统文化。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教学中,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感知、理解和认同,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在与现代设计语言、设计理念的交汇中,在传承文化与时尚元素的融合中,使设计作品散发出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艺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英美文学是培养具备人文精神和良好文化修养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学习英美文学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内容多、方法旧、教材滞后等一些问题,应采取少而精、联系实际、改革考试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文学批评刚刚产生,就以“经世致用”指出了文学的目的和用途,特别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使文学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这是文学形式的单一,文学观念最初萌芽时的必然.从《诗大序》开始,司马迁、扬雄、班固、王充等重要文学家都明确提出文学的政治作用.在整个两汉时期,几乎所有的文学理论都是围绕着文学的实用性进行论述的.虽然也有汉赋铺张辞藻的出现,但是他们对于文学的审美作用显然是轻视的.  相似文献   

14.
合理定位是实现大学语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先决条件。大学语文应该以人文精神培育和审美文化的修养为目标,在定位上应着力于文化和文学,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融合。要实现这个目标,1.注重人文性要择善而从,2.在教学方法上,培育学生"好读书,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的学习方法,3.大学语文在传承人文精神的基础上,适当突出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正>非遗传统音乐是各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体,不仅是音乐艺术的展现,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包括了各种传统的音乐、歌曲、乐器演奏技艺、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方法等。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背景下,非遗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极高的人流密度和覆盖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为非遗传统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空间,可以让更多的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接触到非遗传统音乐,从而加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6.
打工文学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原因。现代作家早就开始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打工群体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予以深切的关注,他们以底层生活和打工群体为内容的文学创作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内涵。打工文学虽然经历了从写底层到底层写的创作视角的变化,但内容上一直延续了现代作家关注底层打工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敢于直面现实的写作取向。现代作家将笔触伸展到深层的社会问题,对于当今打工文学的创作、发展和延续,具有一定的承继性。  相似文献   

17.
油画创作中的意象造型是对我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的继承,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取向的继承和发展。它在作者真实情感的作用下,通过变形、想象等手法的处理,使画面有更多的主观情感的表达;赋予画面个性,使画面形式趋于多样化,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西方音乐在我国逐渐成为主流音乐文化,学校教育应当担当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我们应当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应以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为线索,在展示中国文学几千年的总体发展脉络时,让静止的、缺少鲜活生命的、依附性很强的文学史活起来,和我们进行理性的对话、感情的交流.应注重体现文学特质.努力从文学的审美特性出发,突出文学本身的审美特质,提升审美追求的意义,对于历代作家在艺术美方面的探索和创造给于较高评价,对于文学作品中蕴藏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文精神进行深入开掘.同时,在形式上有清晰、整饬之美;在内容上有实用、求新之美;在语言上有个性、抒情之美.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日两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及中日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两方面比较了中日现代建筑的发展,分析了中日建筑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