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宏  姚延钢  杨晓勤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9,54(6):1139-1146, 1154
为了制定标准车辆能耗规范和标定车辆排放,优化汽车使用性能,以呼和浩特市区道路上轻型汽车为研究对象,对轻型汽车行驶工况进行了分析. 首先通过中国汽车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China automotive test cycle,CATC)专用数据采集设备,收集了74台车辆的行驶工况样本数据,数据采集覆盖所有时段类型、道路类型、轻型车类型和驾驶员类型;其次通过加权二次构建控制不同车辆类型的比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预处理数据,制定短行程规则;最后将运动学片段进行裁剪和特征值分类,构建了城市道路轻型汽车行驶工况. 研究结果表明:CATC平均速度为25.87 km/h,运行平均速度为33.92 km/h、匀速比例为20.59%,怠速比例为23.72%,加速比例为28.56%,减速比例为27.13%. 与欧盟提出的轻型车循环测试工况相对比,平均速度、运行平均速度、匀速比例低于欧洲工况,加速比例、减速比例、怠速比例高于欧洲工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北京市出租车实际运行数据,研究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不同工况、服务水平下驾驶行为对出租车油耗的影响,分析各条件下生态驾驶节能潜力.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条件下驾驶行为对出租车油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租车在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加、减速频繁;随服务水平提高,加速、匀速工况下车辆油耗升高,减速工况下车辆油耗降低;低服务水平下加速工况油耗是车辆油耗的主要来源.考虑各条件下油耗对出租车总油耗的贡献,提出生态驾驶行为节能潜力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加速工况下生态驾驶节能潜力最高,出租车在快速路基本路段取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节能潜力可达 11.18%.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市公交车运行工况,结合实验所得排放数据,运用碳平衡法计算燃油消耗量。基于工况与油耗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加速工况的油耗贡献率最大,因此需要改善公交车辆的加速工况。此外应当选择合理的速度匀速行驶以控制匀速工况下的油耗量。并进一步分析了速度、加速度对油耗量的影响,发现当速度大于25km/h,加速度在0.1m/s^2-0.4m/s^2范围内,减速度在0.1m/s^2-0.1m/s^2左右时油耗量较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绿色驾驶理念下,针对车速及加减速控制的公交车节能减排驾驶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燃油消耗迅速增加,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汽车的污染物排放、燃油消耗量和运行经济性受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影响较大。在分析国内外行驶工况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车辆在城市混合道路上经历加速、匀速、减速、怠速各种工况变化的行驶情况,定义能耗、能态、能量利用率的概念,利用车辆没有制动行驶克服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下的自由行驶距离构建能量利用率模型,并将此模型在我国市区的行驶工况下进行应用,计算出标准工况下的能量利用率。研究表明:车辆的能量利用率不到40%,提升空间较大,为减少能源消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对比南京市市区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与标准工况(含检测工况)在工况特征和排放特性上的差异水平,以南京市轻型汽油车为对象,采用车载测试系统和底盘测功机对各种工况进行排放测试。标准工况的CO2、CO和HC的平均排放速率是实际工况下的1.2~2.4倍,实际行驶工况下对应的污染物排放速率是标准工况下的1.1~2.2倍。由于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的车辆频繁加减速,导致实际工况的NOx排放速率高于标准工况的NOx排放速率(达到1.3倍)。结果显示,检测工况可以合理反映出实际道路下的匀速和怠速排放情况,但检测工况下的排放速率较低。标准工况仅能反映出污染物的基本排放规律,不能较好地表达实际工况车辆频繁加速、减速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差异。  相似文献   

6.
改善驾驶行为、推广生态驾驶是未来降低机动车辆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要潜在方式.分析由车辆远程在线监控技术(OBD)获取的199辆大型货车在观测的4 d内的位置、速度、油耗等微观运行状态的逐秒数据,提出判定急加速、过急加速、急减速、过急减速和超长怠速等5种不良驾驶行为的统计方法,并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5种不良驾驶行为对大型货车油耗的影响,进而定量评估改善不良驾驶行为的节油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超长怠速和过急减速行为会显著增加大型货车的油耗,减少超长怠速时间和过急减速行为的节油潜力分别可达2.6%和3.8%.  相似文献   

7.
改善驾驶行为、推广生态驾驶是未来降低机动车辆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要潜在方式.分析由车辆远程在线监控技术(OBD)获取的199辆大型货车在观测的4 d内的位置、速度、油耗等微观运行状态的逐秒数据,提出判定急加速、过急加速、急减速、过急减速和超长怠速等5种不良驾驶行为的统计方法,并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5种不良驾驶行为对大型货车油耗的影响,进而定量评估改善不良驾驶行为的节油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超长怠速和过急减速行为会显著增加大型货车的油耗,减少超长怠速时间和过急减速行为的节油潜力分别可达2.6%和3.8%.  相似文献   

8.
电子节气门系统已在城市公交客车上广泛应用,对其持续良好地维护是保证其正常作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 1 电子节气门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子节气门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6将驾驶员需要加速或减速的信息传递给节气门电子控制单元10,ECU根据得到的信息,计算出相应的最佳节气门位置,发出控制信号给节气门执行器4,由节气门执行器将节气门5开到计算出的最佳节气门开度位置.ECU通过与其它电子控制单元(如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等)进行通讯,ECU根据得到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3、发动机转速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7提供的信息对节气门最佳位置进行不断修正,使节气门开度达到驾驶者所需要的理想位置.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工况下,车辆怠速油耗大,车辆起停十分频繁,微混合动力汽车利用BSG对发动机进行快速启动和停止控制,取消了发动机怠速工况。通过对车辆起动和制动工况进行分析,对城市客车动力传动系统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车辆控制策略,并对动力系统参数进行匹配设计。利用ADVISOR软件对车辆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动力系统各部件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动力系统结构能满足车辆起动性能要求,其燃油经济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丰田专用车载诊断测试仪器对普锐斯汽车各动力总成在车辆起步、加速、匀速及减速滑行等典型工况下进行道路试验测试,得到各工况下且SOC值不同状态下的发动机转速、发电机转速和输出扭矩、电动机转速和输出扭矩以及SOC值随时间变化的实时数据,并拟合成曲线。通过该曲线分析普锐斯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策略,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提供试验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汽车等速燃油经济性模拟计算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组平直道路上的汽车滑行试验数据,建立了汽车车速和行驶阻力的关系.以汽车等速行驶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式及用台架测试的发动机特性参数进行汽车燃油消耗量模拟计算,并用道路试验值进行修正.在平直道路上测量了汽车不同速度点的等速100km油耗,推导出发动机转速、功率(转矩)、有效燃油消耗率等负荷速度特性参数进行模拟计算,消除了发动机台架试验和汽车上实际使用条件的差异,有更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能耗排放因子具有差异性,导致机动车交通路网能耗排放的量化评估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建立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交通状态中的能耗和CO2排放因子测算模型,基于车辆比功率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作为车辆行驶状态与能耗排放之间耦合关系的表征参数。通过引入内燃机转速区分内燃机开启和关闭工作状态,并计算内燃机开启状态下VSP对应的平均能耗率,同时,建立能够解析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排放产生机理的VSP分布。通过收集典型行驶工况下车辆测试油耗数据和北京市车辆实际行驶轨迹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应用模型测算混合动力汽车不同速度区间下的油耗和CO2排放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行驶工况(UDDS)和高速行驶工况(HWY)中,模型测算能耗排放因子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和-1.7%,与不考虑内燃机开启状态相比,测算误差减少5.6%和4.3%;在实际交通状态下,采用传统燃油车的测算方法会导致混合动力汽车行驶平均速度为高速区间时油耗和CO2排放量被低估,当行驶平均速度为低速区间时油耗和CO2排放量会被高估。  相似文献   

13.
怠速控制(ISC)是在保证发动机排放要求且运转稳定的前提下,尽量使发动机保持最低稳定转速,以降低怠速时的燃油消耗量。怠速时喷油量的控制由燃油喷射控制系统根据与空气量相匹配的原则进行增减,以达到目标空燃比。主要介绍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装置的组成,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阀的主要结构及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装置的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4.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100台营运的出租车在月度维护保养前后的废气排放进行双怠速、怠速测试,研究维修保养对排放水平的影响,分析车龄与排放的关系以及发动机燃油供给方式与排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设计以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的汽车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扩展片外存储器和I/O口,增加了通信电路,设计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采用H桥TLE6209芯片实现了电机的可逆控制。分析发动机怠速工况特点,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电控节气门的发动机怠速模糊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能很好的满足怠速工况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船舶柴油机模型的非线性和负载的不确定性,用T-S(Takagi-Sugeno)模糊辨识方法建立了船舶柴油机的动态模型。采用模糊聚类简化了T-S模糊规则数的确定和前提中隶属度函数参数的生成,用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得出辨识结论中的线性参数。对船舶柴油机在稳态运行工况下作小偏差工况扰动实验,得到在油门尺度和负载变化下柴油机转速、涡轮增压器转速等输出数据,利用该数据建立了描述柴油机动态性能的T-S模糊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能有效地辨识出柴油机转速、涡轮增压器转速、增压压力、空冷器压力等输出在小工况扰动下的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过饱和信号交叉口车辆高能耗问题,以信号交叉口整个过饱和交通状态持续时间作为研究时段,利用定数理论分析车辆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和通行时间,确定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减速、怠速、加速和匀速行驶时间,进一步依据车辆在不同行驶状态下的能源消耗率,建立了过饱和交叉口所有车辆第1次停车至通过停车线的平均能耗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某个两相位过饱和交叉口为例,对不同交通流量下的车辆能耗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VISSIM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过饱和信号交叉口的车辆能耗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依据此模型分析了信号配时对过饱和交叉口车辆能耗的影响,说明了优化配时参数对于过饱和交叉口车辆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运行特点,提出了PHEV最优模糊控制策略.模糊控制器将发动机的工作点控制在发动机最小燃油消耗的高效率区间内,使发动机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根据路况功率需求和蓄电池SOC,调节发动机给定功率,并对能量回收不足SOC下降的情况进行改进,实现电池SOC平衡控制.将建立的模糊控制模型嵌入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