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行交通是公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方式,但是从交通空间分配来看,慢行空间却是最易被忽略或被其他交通方式挤占的,慢行交通规划在上海尚处于探索阶段。选取临空地区这一具有典型慢行交通发展需求的区域,通过公众意愿调查充分了解本地慢行交通需求,在借鉴国内外规划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切合临空地区特点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通过与道路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以及地区开发规划紧密衔接,探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规划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高品质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观念。借鉴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理念,提出了适合杭州城市自身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并简述其战略目标及主要规划内容。从与慢行交通相关的道路因素、街道空间因素、慢行设施和慢行环境等4方面有选择性地介绍部分规划设计指引内容。最后,总结本次规划特点,即运用“分区分类”手段、引入“规划设计指引”概念,以及提出河道慢行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3.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  陈小鸿  胡显标 《城市交通》2010,8(1):44-52,80
目前,中国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日益恶劣,亟须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讨论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及慢行交通保护战略,并从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失、城市交通管理缺乏人人性化评判依据,以及干路机非冲突造成慢行交通安全隐患等角度解读了慢行困境与规划反思。指出明确慢行交通地位、保障慢行安全与便捷、保护慢行活力应成为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目标。据此,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机非分离规划、步行过街设施规划、自行车廊道网规划、宁静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4.
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慢行交通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在短距离出行中,慢行也是最健康、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发达的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归纳总结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慢行通道等级、道路断面要求和过街设施3个方面提出慢行通道的规划要求,指导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工作。以克拉玛依市为例,规划其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便捷需求,提高慢行交通出行比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堵塞和大气环境污染使得很多城市开始探索并发展低碳环保的交通出行新方式,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应运而生。苏州慢行交通规划应当以联系、便利、安全、可达性的舒适和吸引力的活力为核心规划原则,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致力于为行人和非机动车行使者们提供一个高质量、绿色环保、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对于促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山市慢行交通现状,明确黄山市慢行交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构建主次搭配的分级慢行交通网络,并提出慢行设施的设置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杨浦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以"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为目标,深入实践"以人为本、安全为重"的理念,努力创造更适合慢行的环境,让交通更有序、更安全、更有利于健康。一、交通与安全发展趋势1.全球交通的新导向:慢行交通的复兴。不论是高度依赖汽车的美国还是巴黎、法兰克福等欧洲城市,慢行交通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或复兴。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1):197-198
近些年来我国交通系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和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城市化设计的具体要求可知,慢行交通系统成为当前规划重点。研究中以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现状为基础,对具体交通规划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逐渐引起各界关注,但其规划内容及技术手段尚处于摸索阶段。在中等城市中慢行交通占有更高的比例,通过分析中等城市自身发展特点来规划慢行交通,使之提升城市空间功能,创建宜居环境。以渭南市为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慢行交通系统在中小型城市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的居民出行让步于小汽车出行.讨论交通政策导向的能动性,结合济宁特色突出政策对慢行交通的倾斜;分析济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特性,明确指出慢行交通在济宁居民出行的主导地位;依据规划年的用地情况,分区域、分层次的进行慢行区的划分;提出慢行廊道布局的原则,依据交通预测模型OD期望线来合理布设慢行廊道.  相似文献   

11.
慢行交通作为绿色出行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交体系的延伸,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较快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慢行交通的发展趋势,从政策、法规、设施、技术、公众教育5个角度总结国内外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慢行交通发展从发展思路、规则建设、规划重点、运行管理和技术革新5个方面提出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慢行交通是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慢行交通规划设计中,通过融入人本位理念,有利于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对此,首先对慢行交通的界定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人本位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并对慢行交通规划细节设计中,人本位设计理念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绿色交通体系和低碳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慢行规划理念逐步打破传统模式,向更为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规划方法发展。本文以细化研究慢行功能需求为切入点,将功能需求与空间载体有机对应,通过对不同慢行空间的精细化设计,精准满足不同类型的慢行出行需求,切实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出行空间品质。并以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例,将这一规划方法进行应用,以期为成都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效益的发挥离不开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现阶段,以非机动车为主的慢行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常州地铁1号线新桥站的接驳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慢行轨道换乘站点的规划理念,在慢行接驳换乘优先的理念下,对常州市新桥站进行了站点一体化接驳的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韩城市为例,在总结慢行交通系统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分级组合,提出合理的横断面宽度要求,从而优化城市道路空间,从规划层面保障慢行交通路权,并应用到《韩城市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小汽车的快速发展,"人、车、路"矛盾愈发凸显,慢行交通发展滞缓。从慢行交通问卷调查出发,对慢行交通现状发展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对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行交通混合过街时相互干扰较多,过街特性与一般的行人或电动自行车过街有所不同。本文对福州地区5个信号交叉口的慢行交通过街交通流和交通冲突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描述慢行交通混合过街交通流特性并建立交通冲突模型。研究得到电动自行车过街平均速度的均值是7.89km/h,行人过街平均速度为4.37km/h;随着慢行交通密度的提高,慢行交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后将冲突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作比较,检验了冲突回归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周源 《交通与运输》2020,36(1):9-12
由于建设年代早等多种原因,国内高校老校区普遍道路狭窄、建筑密集、师生众多,由此产生了停车资源短缺、人车冲突严重等问题,校园品质和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基于高校老校区有限的交通资源和较大的交通需求,从回归校园交通本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慢行优先区的校园总体交通组织方案,优先保障特定区域的慢行交通,实现校园内交通需求的差异化满足。以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为案例,重新划定了校园空间,形成内部为慢行优先区的核心区域,外围机动车道路环绕的整体交通格局,并提出配套的机动车停车组织方案和道路优化设计方案,保障校园交通在有限空间内的有序、安全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杨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87-191
为应对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出行问题,建设高品质的慢行系统,营造优质的慢行交通环境,提升居民慢行出行体验,打造慢行友好城市,研究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策略.首先,从3个层次对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宏观层面的规划理念问题、中观层面的网络规划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慢行设施、空间和品质问题;其次,对国内外先进的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基于国内外慢行发展经验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对策,宏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中观规划骨干慢行网络、微观构建特色的街道设计导则,以期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城市规划由“以车为本”转变为“慢行交通”导向的现状,既有规划指标已不再适用,提出了一种定量优化调整规划指标的模型与方法。首先,通过改进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模型评价控规下各片区既有规划指标与“慢行交通”导向下规划指标的协调程度,选出不协调的街区。其次,针对基本DEA投影模型的局限性,引入可控投影模型,并对其添加指标的C-AHP权重约束,建立改进DEA可控投影模型。再次,计算得出需要调整的指标及其调整幅度,达到“慢行交通”导向规划的目标。最后,以邯郸市南湖控规单元为例,评价既有规划指标的慢行协调性,计算得出不协调街区中各指标的调整系数和调整值。对比发现,优化后各街区的生产效率、规模效率均有提高,说明调整后的街区更符合“慢行交通”为主的规划需求,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