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王虎虎  肖海松 《船舶工程》2018,40(10):47-51
作为一种新型的尾滑道式船载小艇收放系统,在回收小艇时,小艇需要以一定的航速冲上尾滑道。回收能否成功除了受制于驾驶员操作水平等主观因素,还与滑道的涉水深度、小艇与母船尾滑道的运动响应等客观条件有关。本文利用切片理论计算了小艇与母船尾滑道的运动响应,并对3级及4级海况下回收小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虎虎  王志斌  高珅 《船舶》2019,30(2):121-126
作为一种新型的尾滑道式船载小艇收放系统,除了兼顾国内其他滑道系统的优点之外,其独创性地采用自动捕捉挂钩的操作形式。在回收小艇时,小艇以一定的航速冲上尾滑道后,捕捉横杆自动捕捉小艇艇钩,并由牵引装置将其牵引至存放位置。实船证明,该收放系统减少了回收时间,提高了高海况回收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尾滑道式船载小艇收放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尾滑道式小艇收放是国内的一种新型船载小艇收放技术,与传统小艇收放方式相比,具有收放艇快速、安全、可在较高海情下操作等明显优势.文章介绍了国内首创的尾滑道式船载小艇收放系统的设计、试验、使用特点和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尾滑道式小艇收放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船载小艇收放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成功完成了国内首套双滑道的尾滑道式小艇收放系统,并装备于新建海关缉私艇上。为扩大其应用范围,结合工程项目,开展了该项技术的系列化改进研究,如建立了关键部件的3D模型、开展了有限元计算、进行了优化设计及一系列缩比模型和实船试验等。改进研究取得成功,其产品已配置在海监船、消防船、水警指挥船、渔政船等6型船舶上。介绍了尾滑道式船载小艇收放系统运用优化设计概念,采用新技术的改进过程。最终实现该装置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目标,并且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运》2015,(1):76
大型公务船一般要配备1-2条高速小艇作为工作艇,用于弥补大船船体较大无法在浅水区域执行任务的不足。传统的小艇收放装置一般用吊机收放作业,不仅速度慢,而且安全性也不够,因此艉滑道技术应运而生。艉滑道技术最早出现于国外,目前国内仅少量公司拥有此技术,主要用在功能性要求较高的军事船和公务船上。艉滑道式小艇收放是利用布置在船艉部的滑道,通过收放设备使小艇在滑道上移动,完成收放的一种新型的收  相似文献   

6.
陈敦奎  何玉芳  张驰  陈茹  陈迎春 《船舶工程》2021,43(4):82-87,101
基于艉滑道式小艇收放技术的全球专利,运用检索、标引、统计和对比等分析方法,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布局区域、主要申请人和专利技术分布等方面分析全球艉滑道式小艇收放技术的发展态势.通过专利申请趋势和布局区域分析,总结国内外艉滑道式小艇收放技术发展现状;通过主要申请人的分析,识别出艉滑道式小艇收放领域的技术竞争对手及优势方向;通过专利的技术分布及法律状态分析,研究艉滑道式小艇收放领域技术的分布现状,识别出该领域核心技术,从而为中国艉滑道式小艇收放技术前瞻性布局与创新引导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小艇安全快捷地收放,以执行水面作业、海上人命救生和遇难船舶施救等任务,设计了一种艉滑道式小艇收放装置液压系统,并对艉门负载特性以及手动释放液压回路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所设计的系统具有以船电为动力的正常收放和母船失电后的手动释放两种功能,能够满足2009年9月新版《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具有功能齐全、放艇快捷及安全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尾滑道式小艇收放载荷与加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营豪  肖海松  罗凯 《船舶》2016,27(2):36-42
某型海警船采用的滑道式收放小艇装置,可以使工作艇快速冲上母船或脱离母船,实现小艇安全快捷地收放。文中采用动力学方法,对小艇上滑道过程的载荷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了尾滑道加强结构的强度计算分析。模型计算与实船试验表明,该船的结构加强设计满足相关要求,为相似的滑道式收放系统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结合对国内舰船用小艇收放装置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设计、软件、试验和制造等环节应关注的工作重点,并对进一步提升舰船用小艇收放装置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种带波浪补偿功能的小艇收放装置能在4级海况下安全收放小艇.为了对该小艇收放装置进行全面性能试验,设计了一套小艇收放装置的综合试验系统.系统由基于并联机构的三自由度液压试验台、波浪模拟装置等组成,能在工厂内模拟母船和小艇在各级海况下的运动,从而可以在仿真环境下对小艇收放装置的静态和动态性能进行全面的试验,准确获得小艇在真实海况下性能数据,检验小艇收放装置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文章详细介绍了仿真试验系统方案设计、液压试验台和波浪模拟装置设计.  相似文献   

11.
无人水面艇(USV)是当前无人系统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由于USV收放技术涉及到回收引导、对接、挂脱钩等难点而成为目前的前沿研究课题。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现有及在研USV的收放技术要点,归纳出USV收放操作过程通常采用吊放式、艉滑道式、坞舱式3种收放装置。在此基础上,从设备配置、空间需求、波浪影响、母船航速、适应海况、操作情况和收放耗时等方面,分别对上述3种USV收放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艉滑道式收放技术更适合于USV收放需要的结论。同时,指出当前USV及其收放装置在实现自主收放时需要开展的实用化研究方向,期望能对USV及其收放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提出了母船搭载多艘小艇在超过4级以上海况安全收放小艇作业的需求,因传统小艇收放模式的应用局限性,已难以满足新的要求。本文对传统收放模式特点进行分解研究,结合用户需求和使用环境特点,提出一种吊篮式新型小艇收放模式,并简要介绍了其构成、特点及新型装置研制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对高海况下小艇收放装置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高海况下小艇收放装置的技术与发展情况,分析了高海况下小艇吊点布置情况及相对应的小艇收放装置的技术要求,提出了高海况下小艇收放装置的技术指标和参数。通过分析小艇收放装置的性能指标,开发出适合高海况救助艇收放装置及产业化,对提高我国造船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技术在舰船检测和监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舰船目标识别方面。当运用SAR图像技术进行舰船尾迹检测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自适应的检测算法和检测系统,导致舰船尾迹检测的项目稀少,获取的目标信息单一,既无法发挥SAR图像技术的优点,又无法准确有效地进行舰船尾迹检测。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尾迹产生的因素,在Hough变换的基础上,进行了SAR图像技术在舰船尾迹检测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夏宏杰 《船海工程》2012,41(2):119-122
介绍滑道式救助艇收放装置液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所设计的收放装置液压系统具有以船电为动力的正常收放和母船失电后的手动施放两种功能。通过对艉门负载特性以及手动施放液压回路的性能分析可知,所设计的收放装置液压系统能够满足2009年9月新版的《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且具有功能齐全、放艇快捷及安全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工作艇收放装置主要用于完成快速、安全地将舰船上的小艇及人员移至水面,或安全回收工作艇至舰船上等海上任务。针对这一典型的欠驱动机械系统,采用拉格朗日方程的方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根据舰船在海上的实际运动情况,对系统的二维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分析小艇摇摆的二维平面摆角,研究其在船体运动影响下的变化情况。然后在上述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系统的摆动部分,为其设计自适应迭代控制闭环控制器,达到消摆的目的。最后,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梁志祥 《武汉造船》2009,(3):167-168
为实现快速收放救生艇,建议采用单滑道式收放系统。介绍了单滑道式快速收放系统的构成,并通过和液压吊机起吊方式对照比较,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说明该系统有明显的使用优势,值得在大中型巡逻船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东涛 《船舶》2014,(3):85-89
由于传统的小艇收放装置性能不能满足高海况下安全收放的需要,使得安全事故频发,所以国际救生设备规则修正案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这些最新要求,采用船舶运动补偿等技术,设计相应的辅助机构,使某型单臂回转型小艇收放装置具有减摆、波浪补偿、减震缓冲等功能,可以保证在四级海况下安全、可靠、快速进行小艇的释放和回收操作。  相似文献   

19.
由于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具备该功能的小艇装置在航行试验中一般也仅在母船漂泊状态下进行收放小艇试验。通过对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过程中小艇倾覆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试验工装、实施细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并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海面舰船尾迹SAR图像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尾迹的仿真研究有利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对舰船的检测与识别。针对舰船航行环境的复杂性,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舰船尾迹仿真方法。在引入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快速求解海面基础上,加入波流相互作用,使海面与尾迹较真实的融合在一起,然后基于随机多尺度模型给出了舰船尾迹后向散射的简化计算模型,最后结合速度聚束调制和调制变换函数仿真出SAR图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