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城市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的研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城轨车辆轻量化不锈钢车体的发展、研制概况,及其车辆外板、骨架结构及不锈钢材的特点.以天津滨海线不锈钢车的研发实例,介绍了该类车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关键技术.车体结构的无涂装、免维修、轻量化及耐腐蚀能力强等特点,使不锈钢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当前标准不锈钢车体没有考虑到的利用内部骨架补强来提高车体刚度的方法。通过设计、制作刚度试验车体,探讨了利用顶棚补强件、推拉门门箱內柱和地板补强筋、吊环扶手杆、强化型灯具座等内部骨架构成的环状结构来提高刚度及减轻车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不锈钢车体的材料和结构工艺;对车体的骨架及外板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薄板点焊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焊是铁路不锈钢车体广泛采用的焊接技术,用于连接金属薄板结构或帽型结构。一个典型不锈钢车体包含约三万个点焊,在车体结构分析中详细创建每个点焊的有限元模型是不现实的,需要用简单的模型代替。文章介绍了薄板点焊结构有限元模型的七种创建方法,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试样各种有限元模型的振动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旨在得出一种适合不锈钢点焊车体结构振动分析的点焊模型。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车辆车体结构通常采用电阻点焊制造。近年来,在不锈钢车辆车体结构制造中已应用激光焊进行整个侧墙体的焊接制造。本文介绍确保激光焊质量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速磁浮列车车体承载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度轻量化设计是具有三明治复合板结构特征的高速磁浮列车技术关键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对多种三明治复合板建模方法的分析比较,探讨了适合于三明治板大型结构有限元分析的既有工程精度又较为经济的建模方法;然后,运用优化技术对三明治复合板高速磁浮车体承载结构,建立了以车体结构轻量化为目标函数,以板厚为设计变量,以应力、挠度和一阶弯曲自振频率为约束条件的优化设计模型,并进行结构优化分析研究,获得了高速磁浮车体承载结构的轻量化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黄志宏  许彦强 《铁道车辆》2012,(6):14-17,47
基于不锈钢材料及其焊接的特点,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高速车辆的不锈钢车体结构,并指出了不锈钢车体有限元分析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介绍安卡拉地铁不锈钢车体的主要结构特点,针对不利的限界条件,对车顶、侧墙进行结构优化,对底架进行加强设计,最终获得的车体结构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  相似文献   

9.
"天梭"号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天梭”号高速电力机车车体的设计要求出发,阐述了车体结构,重点介绍了机车外形、司机室、底架、侧墙、顶盖装置以及其他部件结构,分析了车体强度。试验表明,车体的静强度和模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轨道交通车辆不锈钢车体结构及材料的特点,车体结构的连接工艺一般以电阻点焊为主.由于点焊焊点较多,且焊点处存在明显的压痕,影响了非涂装车体的美观性;此外,由于电阻点焊是间断焊接,密封性差,焊后需使用密封胶进行处理,工序繁琐,且限制了不锈钢车辆的运行速度.针对不锈钢车体点焊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研究采用热输入小、不易引起焊接变形的等离子-MAG复合焊接方法,对不锈钢车体中某些通长组合结构进行焊接.  相似文献   

11.
研究对象为某250 km/h不锈钢点焊结构的新型高速铁路客车车体,基于EN12663标准确定了载荷参数及工况,使用ANSYS15.0对车体钢结构强度和刚度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车体钢结构在各工况下计算应力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刚度和静强度均满足要求,所得结果为车体的优化设计、结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车下设备舱的作用、结构及分类,并阐述了200 km/h不锈钢客车车下设备舱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斜拉桥外倾H型塔柱与钢板组合主梁在塔梁结合处采用固结式连接,是一种构造较为复杂的斜拉桥塔梁连接形式。本文以芜黄高速徽水河大桥为依托,利用有限元分析和BIM模型分析方法,从受力需求和施工便利性角度对塔梁结合段的合理构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板组合主梁在塔梁结合段位置存在刚度突变,应在靠近结合面位置合理设置过渡加劲以实现应力平顺过渡,优化后的结合段局部受力状态良好;采用BIM技术准确模拟结合段范围内钢构件、钢筋、预应力空间位置,以主受力钢筋和钢构件保持连通为原则,精准确定钢梁开孔位置,保障了开孔质量与精度,解决了结合段钢结构及钢筋安装难题,最后提出合理的塔梁结合段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轨道车设计引起的车体制结构动态特性下降的问题,以国内的最高速度160 km/h轨道车车体钢结构为研究对象,依据车辆动力学相关理论及仿真分析技术,分析计算车体结构的动态性能,并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思路.分析结果表明,在整备状态下车体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为使其动态特性更好,需对车体进行尺寸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高速铁路站房桥建合一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关键技术,阐述了在钢柱、钢梁周围配置钢筋、浇筑混凝土,钢结构柱梁构件和钢筋混凝土形成整体的承载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应用该关键施工技术的劲性混凝土结构既能满足高速铁路站房轨道层承载力大和跨度大的要求,又可满足铁路桥梁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客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和车体结构强度的计算提供依据,对“中华之星”号高速列车客车车厢内部空气压力随车速的变化进行了实车测量,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增加,车厢内部压力下降(负压增加),且压力系数的绝对值也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TCS345不锈钢材料制造的25t轴重有盖石灰漏斗车的技术参数、主要性能和结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8.
对上海地铁1号线102号车C1车体采用适应内藏门安装要求的侧墙结构设计作了详细说明,对侧墙有限元模型和载荷工况进行了分析。新造C1车车体双层铝合金结构大幅度提高了侧墙的刚度、焊接质量和外观等。  相似文献   

19.
高速客车轮对动力学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不同车轮踏面及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改进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算法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然后通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客车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数值计算中,主要考察了LM、LMA、S1002和XP55等4种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由1350 mm到1360 mm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车轮踏面形状和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且LMA型车轮踏面与1353 mm的轮对内侧距匹配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要确定合适的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须从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出发,综合评估车辆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