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蝮蛇抗栓酶(AF)对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取中晚孕引产死胎眼球晶状体前囊膜,用改良方法进行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取生长状况良好的2、3代传代细胞,加入6种不同浓度(2×10-4、4×10-4、8×10-4、16×10-4、32×10-4、64×10-4u/mL)的蝮蛇抗栓酶溶液与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持续接触48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孔细胞数量的吸光度(A)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组特别是高浓度AF组中,细胞失去正常多角形,胞质减少,细胞内颗粒增多,细胞间隙增宽,排列疏松散乱,甚至崩解不贴壁。随着浓度增加,各组A值逐渐减低,除2×10-4u/mLAF组外,其他各浓度组A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随着浓度增加,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结论AF浓度>4×10-4u/mL,能通过持续接触抑制体外培养的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药安迪粉针剂对离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以蟾酥和人参为主要配方的中药粉针剂安迪 (Andi)对肿瘤细胞的药物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Andi对 3株人肿瘤细胞的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存活率 (SR)和细胞倍增时间 (TD) ;观察Andi对ECA 10 9细胞生长的时效关系。克隆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Andi对ECA 10 9细胞在含氧和乏氧状态下的生存分数 (SF) ,计算其乏氧细胞毒性比 (HCR)和半数抑制浓度 (IC50 )。结果 ①Andi组和对照组对ECA 10 9、HepG2、SGC 790 1细胞的TD 分别为 118.72、12 3.0 8、4 0 .17h和 4 6 .12、4 0 .17、19.6 7h ;Andi组的SR分别为对照组的 33.33%、5 0 .5 4 %、36 .88%。② 12 .5 0、2 5 .0 0、5 0 .0 0 μg·mL- 1 Andi对ECA 10 9细胞在有氧和乏氧环境中的SF分别为 1.34、0 .97、0 .2 5和 0 .96、0 .2 7、0 .18。③Andi在乏氧环境中能抑制ECA 10 9细胞的生长 ,其作用大小与Andi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④在有氧和乏氧下Andi的IC50 分别为 39.6 0 μg·mL- 1 和 2 3.5 0 μg·mL- 1 ,HCR为 2 .0 2。结论 Andi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具有乏氧细胞毒作用 ,其程度与Andi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衰老进程中不同年龄组大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率及松花粉对老年组大鼠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以及松花粉喂养老年组大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松花粉喂养老年组的凋亡率分别为:(73.549 50±4.437 68)%(、59.509 10±4.781 50)%(、88.978 00±3.702 25)%(、61.820 00±7.784 60)%。幼年组的凋亡率介于成年组与老年组之间,老年组的调亡率最高(P<0.01)。松花粉干预后,松花粉喂养老年组的凋亡率比老年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随着年龄增加,大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且松花粉对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氧液在胎儿窘迫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胎儿窘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胎儿窘迫需行剖宫产孕妇7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TG)40例术中静脉输注高氧液;对照组(CG)30例静脉输注50 g/L葡萄糖溶液。对两组母体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检测胎儿脐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血气指标检测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母体血PaO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胎儿脐静脉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DA明显下降(P<0.05);PO2、SaO2、HCO3-、B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有效改善宫内胎儿窘迫的缺氧状态,为进一步治疗胎儿窘迫争取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5.
β-榄香烯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肾癌细胞GRC 1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GRC 1细胞分为空白组 (加培养液 2mL)、空白乳组 (加空白乳培养液 2mL)和加药组 (加 5 0mg·L -1榄香烯乳培养液 2mL) ,培养 2 4h后 ,3组细胞悬液在剂量率 4 0 0cGy·min-1时 ,分别接受来自 6MeV直线加速器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计数被照细胞克隆群数 ,绘制细胞放射 存活曲线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与凋亡。对 3组爬片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成像系统灰度分析bcl 2与PCNA基因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 ,5 0mg·L -1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增强 ,2 4h时作用达高峰 ;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细胞爬片的成像系统灰度分析显示加药组与空白组相比 ,bcl 2基因表达降低 2 0 % ,而两组PCNA无表达。结论 β 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GRC 1有放射增敏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 2基因表达 ,诱导GRC 1细胞凋亡和对细胞G2 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以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采用连续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浓度HpD染色的MDA-MB-23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的激光后,用MTT法测定其A492值,选择最佳作用参数;电镜观察PDT作用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PDT作用后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现象越明显;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Bcl-2蛋白表达自PDT后6 h起显著下降(P<0.01),PDT后6 h Bax/Bcl-2比值依次递增,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生化指标与骨密度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绝经后女性疏松组 (n =2 0 )、绝经后女性正常组 (n =2 0 ) ;中年男性疏松组 (n =2 0 )、中年男性正常组 (n =2 0 )、青年男性正常组 (n =1 5 )外周血钙 (Ca2 +)、磷 (P3- )、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 (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ICTP) ,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各组血清钙、磷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 ,绝经后女性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PICP、ICTP值均升高 ,中年男性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PICP值降低、ICTP值升高 ;与青年男性正常组相比 ,PICP值降低、ICTP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吸收和骨形成均升高 ,但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中年男性骨质疏松随增龄骨形成生化指标降低 ,骨吸收生化指标增高 ,PICP和ICT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0 mJ/cm2和100 mJ/cm2NB-UVB照射正常人KC后继续培养12 h,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KC增殖和HB-EGF mRNA的改变。结果NB-UVB照射正常人KC后,可剂量依赖抑制KC的增殖和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50 mJ/cm2和100 mJ/cm2NB-UVB照射后,分别使KC增殖抑制5.4%和8.7%,使HB-EGF mRNA增加到正常对照组的1.7倍和2.5倍。结论NB-UVB抑制KC的增殖部分是通过上调HB-EGF的表达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检测了34例老年人T淋巴亚群、T淋巴细胞功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结果显示老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CD_3)与T抑制细胞数(CD_8)明显低于中年组和青年组;而T辅助细胞数(CD_4)则无明显差异。抑制T淋巴细胞(T_s)活性明显降低;T辅助细胞(T_H)无明显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明显低于中年组和青年组。这可能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调节紊乱的物质基础。提示可用白细胞介素-2恢复老年人的正常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lutamate on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RNA and protein in cultured rat astrocytes. Methods Cultured rat astrocy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control group (C), glutamate group (G), QA group (Q), DCG-IV group (D), L-AP4 group (L) and glutanmte-FMCPG gronp (G+M). Cells were cultured under nomoxic condition (95% air, 5% CO2). RT-PCR and ELISA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and protein in cultured astrocytes, respectively. G+ M group was preincubated with lmM MCPG for 30 min prior to the stimulation with glutamate. There were 7 time points at 0,4,8,12,16,24 and 48 h in each group except G+M group.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and protein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D group, L group and C group.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and protein could be enhanced both in a dose-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in G group and Q group. Meanwhile, the enhanced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and protein in G group was completely suppressed by MCPG after 24 h. Conclusion Glutamate can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and protein in cultured astrocytes,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activation of group I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in astrocyte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人胃腺癌SGC 790 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通过体外细胞培养、MTT显色技术研究其抑制作用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 ,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 褪黑素对人胃腺癌SGC 790 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其IC30 、IG50 分别为 0 83和 1 70mmol·L- 1 。以IC30 的褪黑素处理SGC 790 1细胞 ,使其倍增时间由 31 2h延长到 38 4h。流式细胞仪观察到褪黑素导致SGC 790 1细胞G0 /G1 期比例升高 ,S期比例降低。透射电镜可观察到以IC30 的褪黑素处理的细胞 ,其超微结构发生了退行性改变。结论 褪黑素对人胃腺癌SGC 790 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褪黑素导致细胞G0 /G1 阶段的推迟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国产褪黑素对人食道磷癌Eca 10 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通过体外细胞培养、MTT显色技术研究其抑制作用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 ,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 褪黑素对人食道磷癌Eca 10 9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其IC30 、IC50 分别为 0 .89、1.6 0mmol·L- 1 。以IC30 的褪黑素处理Eca 10 9细胞 ,使其倍增时间由 33.6h延长到 39.4h。流式细胞仪观察到褪黑素可导致Eca 10 9细胞G0 G1 期比例升高 ,S期比例降低。透射电镜可观察到以IC30 的褪黑素处理的细胞 ,其超微结构发生了退行性改变。结论 褪黑素对人食道磷癌Eca 10 9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褪黑素导致细胞周期从G1 到S阶段的推迟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处理正常人KC 12 h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KC增殖和HB-EGF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依曲替酸处理12 h后,可剂量依赖抑制KC的增殖和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分别使KC增殖抑制10.2%和14.4%,使HB-EGF mRNA增加到正常对照组的3.2和7.1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曲替酸可剂量依赖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其可能参与依曲替酸对KC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苦参素对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苦参素(Matrine)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Hela细胞体外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5、1.0、1.5、2.0、2.5、3.0g/L苦参素均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生长(P<0.05),药物浓度在0.5-1.5g/L之间时表现出时效和量效关系;苦参素2.0、2.5、3.0g/L与1.5g/L相比,抑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0、1.5、2.0g/L苦参素组可见到显著性细胞凋亡(P<0.05);1.5g/L苦参素组作用48h和72h时PCN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苦参素可能通过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双重途径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苦参素有可能成为治疗子宫颈癌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85.7%、86.0%,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4.3%、4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Survivin过表达阳性率增加,G3、G2与G1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10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92.8%、6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G1、G2、G3中,Caspase-3过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但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s=0.287,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下降,机体抑制凋亡能力增强,促凋亡功能减退,打破了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也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用PCR SSP法鉴定胎儿、新生儿血型及基因型。方法 用PCR SSP法检测 5 6例 16周以上孕妇的胎儿、新生儿脐血红细胞基因型 ;用常规法检测双亲及胎儿、新生儿血红细胞ABO血型。结果 用PCR SSP法检测出全部 5 6例脐血ABO血型及基因型 ;PCR SSP法检测出的子代血型与由父母血型按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测的子代血型符合率达 10 0 % ;用常规法检测脐血ABO血型 ,检出率为 87.5 %。结论 PCR SSP法检测子代ABO血型方法可靠 ,且可鉴定出其亚型  相似文献   

17.
对社区中老年体育健身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已提前进入了“老龄化”,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已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文章以南通市虹桥社区为例介绍了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现状,就在锻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今后中老年人体育锻炼活动在社区的良好开展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阴病变及其与HPV16/18、HPV6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44例女性外阴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鳞癌11例,鳞状上皮内瘤变(VIN)10例,尖锐湿疣9例及白色病变1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HPV16/18E6蛋白、HPV6L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4组外阴病变患者年龄中位数依次为:外阴鳞癌61岁、VIN 45.5岁、尖锐湿疣24岁、外阴白色病44岁,尖锐湿疣组中位年龄低于外阴鳞癌组及白色病变组(P<0.05),其余各组间中位年龄无统计学差异。②HPV16/18E6蛋白在外阴白色病变组、尖锐湿疣组、VIN组及外阴鳞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14、3/9、3/10、8/11,外阴鳞癌组高于白色病变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PV6L1蛋白在外阴白色病变组、尖锐湿疣组、VIN组、外阴鳞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14、8/9、4/10、3/11,尖锐湿疣组高于其他各外阴病变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HPV16/18E6蛋白、HPV6L1蛋白在早期外阴鳞癌的阳性率均高于中晚期(P<0.05);HPV16/18E6蛋白、HPV6L1蛋白表达均与外阴鳞癌的组织学分级、年龄分组、绝经情况、产次不相关(P>0.05);HPV16/18E6蛋白与HPV6L1蛋白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外阴病变的发病与年龄及HPV16/18、HPV6感染有关;外阴鳞癌中HPV16/18、HPV6的感染率与FIGO分期有关,HPV16/18感染率与HPV6的感染率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哇巴因对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Gαq/1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哇巴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贴块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传代和纯化。分别给予生理浓度以及病理浓度的哇巴因干预48 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平滑肌细胞Gαq/11蛋白的表达。结果生理浓度哇巴因干预后,平滑肌细胞有增殖现象;而病理浓度组细胞发生凋亡。生理浓度组Gαq/11表达(111.21±30.47)显著高于病理浓度组(68.70±6.21)以及对照组(58.81±4.51,P<0.01);病理浓度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①Gαq/11介导了生理浓度哇巴因引起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②病理浓度哇巴因引起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与Gαq/11无关;③哇巴因在不同浓度下,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相应的药理学作用或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uman β-defensin-1 ( HBD-1) exon 2 variation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usceptibility in Han population in south of China. Methods The frequency of polymorphic genotypes of HBD-1 exon 2 (1654G/A) was examined in 120 COPD patients ( COPD group) and 108 smokers without COPD ( control group)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esults The frequencies of polymorphic genotypes in HBD-1 exon 2 in COPD group were G/G 82.50%, G/A 10. 83%, and A/A 6. 67%. The frequencies of polymorphic genotyp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G 95.37%, G/A 3. 70%, and A/A 0. 93 %.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 P < 0. 01 ). The differences in allele frequencies were also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 G allele frequency: 87. 92% vs 97. 22%; A allele frequency: 12. 08% vs 2.78%; P < 0. 01 ). The G→A mutation rised along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COPD. Conclusion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in HBD-1 exon 2 gene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usceptibility to COPD in Han population of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