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铁列车车载监控显示系统是车载乘客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它集信息播报、视频监控、紧急呼叫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本文在构建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列车车载监控显示系统的仿真,并重点通过OpenSceneGraph三维渲染引擎对列车车厢视频监控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列车视频监控系统的集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监控包括车站视频监控及列车视频监控。列车视频监控对车载设备硬件的设计与安装、车载设备性能及网络构成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网络化、冗余化的思想,阐述了轨道交通列车视频监控系统的集成与实现方案及其重要性。该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完善地铁图像信息通信应急保障机制,提升处置突发性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及处理能力,并为列车无人驾驶的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模式下的乘客服务系统,通过乘客双向对讲、应急联动响应、车载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实现实时汇集设备状态信息、分析车载设备状态、故障告警等功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救灾应急水平。介绍全自动运行模式下乘客服务系统的关键技术,在北京地铁燕房线、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的应用表明,这些技术能够满足全自动运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载通信系统由广播、视频监控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存在车辆总线多、系统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车载通信系统的以太网解决方案:所有网络设备连接到车载局域网上,子系统之间的联动由系统主机控制,并可将各设备的状态传送至TCMS系统,实现智能化列车功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于以太网总线的列车综合网络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案例,提出自主开发的列车综合网络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设备组成,并描述其设计思路及系统特性。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其以太网维护网络、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和制动系统内网一体化设计可优化车载网络设计、提高网络利用效率,改善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地铁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采用控制中心、车站及列车(车载)的三级结构组网。PIS系统组网设计涉及高清视频传输、车-地无线传输等多种技术应用,是轨道交通系统设计中技术含量很高的系统之一。在具体PIS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导向系统设备监控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轨道交通乘客导向系统的设备监控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的媒体信号收发设备和终端显示器设备的监控提出了一种技术架构.在此基础上从网络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给出了轨道交通乘客导向系统的设备监控系统技术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车载乘客信息系统(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亟需提供更贴合乘客出行需求、能够与运营动态自适应的信息服务。文章在分析车载PIS发展趋势、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情景感知信息源的基础上,提出PIS情景感知服务技术方案,采用基于云边端融合的开放架构搭建系统,利用边缘端设备完成乘客服务情景感知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调度处理能力,形成伸缩性强、性能更佳的弹性云平台,有助于提升车载PIS的自适应性,为乘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际标准IEC TS 62580-2中列车互联互通的技术框架和当前列车车载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套符合当前铁路列车运用需求的列车车载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接入列车骨干网(ETB),连接列车网络控制系统(TCMS)、无线数据传输装置(WTD)、乘客信息系统(PIS)等车载子系统,形成列车车载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信息汇聚、车地互联、故障联动和智能图像分析及推送,并成功应用到南非22E型电力机车前方路况高清视频监控系统(FFCCTV)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乘客信息系统(PIS)和视频监控(CCTV)系统已经成为地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为乘客提供了最直观的信息交互平台,又在反恐领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车载CCTV系统图像上传到运营控制中心(OCC)的功能进行了描述,并从组网方式、控制指令传递等方面对系统的功能实现进行了研究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以西安地铁2号线南延段开通日期为预测年限,通过设计、实施客流调查及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分析,深入探讨2号线南段现状客流出行特征及既有线上的客流规律,运用在既有客流规律基础上的趋势推演法,通过标定车站客流与土地利用、到离站交通距离与地铁车站选择、合理轨道乘距等数学模型,从客运量与断面客流量两方面完成其开通初期的客流预测,为2号线南段开通的运输计划编制提供依据,为后期新线开通的客流预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铁路的客流特点、季节特征和预售票规律,结合客流的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旅客列车客流预测模型,预测旅客列车的OD客流.以预测的OD客流为基础,以旅客列车全程的客座率、收入以及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提出先长途后短途、先有座后无座、先按数量预分再按比例预分等旅客列车票额预分等主要原则,给出票额预分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铁路旅客列车票额智能预分系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铁路旅客列车票额的动态分配,提高了旅客列车沿途停靠车站组织客流的积极性,提高了旅客列车的客座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和客流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客流风险也越来越凸显。相较于基于历史经验的大客流应急处置模式,基于数据驱动的大客流智能化/智慧化处置辅助决策技术在事前预警预测、事中处置和事后评估等方面都有突出优势。从车站客流处置数据驱动模式的信息感知、风险预判及处置决策3方面入手,探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多源数据融合驱动下的客流处置模式的技术实现途径,可为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的数据驱动模式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客流分布特征及规律是铁路客运运输组织的依据,根据客流状态及时调整运力配置,充分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铁路主要的运营目标。京张高铁目前已投入运营,并将成为北京冬奥会铁路运输系统。文章基于京张高铁历史客流数据和已公布的冬奥会赛事日程信息,对冬奥会期间崇礼和延庆赛区的基本客流构成和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冬奥会赛事期间突发客流成因及形成过程,确定了客流密度分级定义,以对客流密度进行分级监测和预警,准确把握铁路运输系统面临的客流压力大小;分别从客流和运力利用状况两个角度,定义冬奥会突发客流预警指标,提出实现突发客流与铁路运力相匹配的应急措施,实现冬奥会期间突发客流应急处理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AFC实时进站客流数据不准确,分析数据传输流程及其不准确的原因,探索解决办法。在挖掘轨道交通历史同期进站客流量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设定阈值来对AFC实时进站客流有效数据进行筛选,初步建立阈值设定的方法,通过大量数据对阈值设定方法进行检验,找到方法的不足之处;之后对阈值设定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得到一套能够满足地铁各类车站AFC实时进站客流数据阈值设定的流程,并进行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精细化客运组织需求,对车站进出站客流特性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结合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 fare collection,AFC)采集的进出站客流数据,从车站进出站客流总量及时序特性方面入手,提出一种基于K-means算法的双层规划聚类方法对全线所有车站进行聚类并划分车站类型。首先以车站进出站客运总量为特征指标进行上层聚类,得出不同客运规模的车站大类;然后考虑车站进出站客流的时变特征,根据不同时段内的客流变化特点构建特征向量进行下层聚类,识别车站客流的时序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算法得到的分类结果与实际高度吻合,不同类别车站在客运规模和时变特性上差异明显。双层K-means聚类分析算法通过把握客运规模和客流时变特征,对车站进行精细划分,为车站的客运组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田飞 《铁道建筑技术》2012,(5):77-78,85
城际铁路客运需求预测利用人口、GDP与区域客运需求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却忽略了由于个人收入分配差异产生对客运需求影响。从收入分配差异性引起的客流变化角度分析,对人口因变量和GDP因变量进行修正,优化城际铁路客运需求总量预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铁路旅客发送量和周转量在全国份额的变化情况及按距离别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参阅相关研究结论,选取部分对铁路旅客发送量和周转量有影响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重点影响因素进行相应剖析,计算出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以便准确认识铁路旅客发送量和周转量的变化诱因及发展趋势,待相关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铁路客运部门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为铁路旅客的科学组织和运输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网络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综合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图的铁路企业运营效益和旅客出行费用,以铁路企业效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车站整备能力、车辆总数和列车编组辆数等能力资源限制以及列车到发作业相容性为约束,建立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综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分别基于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列车运行图的换乘网络进行客流分配,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列车运行图优化有效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的综合优化算法。算例分析表明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的综合优化既能保证铁路企业的收益,又能够有效提高旅客换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在归纳旅客列车始发时间范围影响因素和介绍客车车底需要组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与车底需要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建立车底需要数最少的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优化模型,并提出传统方法与启发式方法相结合的求解算法,为确定车底需要数最少的客车开行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论:(1)客车车底需要数是衡量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劣的重要指标,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铁路客运的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益,而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则是决定车底需要数的重要因素;(2)以车底在配属站和折返站停留总时间最少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可得到车底需要数最少的旅客列车始发时间范围,对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