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是川江船舶航行最困难的航段之一,其通航能力已经成为制约长江干线航运发展的瓶颈,需对该河段碍航滩险进行合理整治。文中介绍了两坝间重点碍航滩段,并以长江三峡两坝间著名的洪水急流滩——喜滩为例,分析了该滩段的碍航特性及成因,提出了通过炸礁、填槽和筑坝等工程措施,以减缓上水航线的流速、比降,消除泡漩乱水,扩大通航水域的整治思路,以延长万吨级船队通航期,满足设计船舶通航要求,为长江干线两坝间航道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翰卿 《中国水运》2002,(11):16-17
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围堰发电期(2003年汛后-2007年汛末)两坝间(葛洲坝-三峡)正常航运,本文根据新的计算条件和计算成果,研究分析围堰发电期三峡电站出流对两坝间航运的影响,进而提出两坝间航运整治措施,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三峡坝区的航运条件,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阐述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两坝间港口、锚地和航道等航运设施基本情况,分析三峡水库建成后给这些设施带来的不利影响,为确保两坝间航运通畅,消除三峡水库建成后给坝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对原有码头、锚地进行技术改造的措施及黄柏河航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沙陀枢纽变动回水区通航水流条件受上游思林枢纽日调节与下游沙陀枢纽水库调度的双重影响,利用两坝间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变动回水区段的整治方案,对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变动回水区内滩险能达到Ⅳ航道等级标准,为航道整治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江斌  张楠 《水运工程》2023,(1):127-131
赣江新干枢纽—龙头山枢纽两坝间长河段虽为龙头山枢纽库区河段,但仍存在较多的通航安全问题,如局部区域水深不足、先期整治建筑物碍航和桥区通航不畅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航槽浚深、丁坝拆除、航路调整等整治方案,并采用长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该河段Ⅱ级航道整治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治方案实施后,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得到了改善,航道尺度均可达到建设标准。具体表现为:设计航道线内水深均能满足最低通航水深3.8 m要求,航道内横流减小,不良流态消失,航路更加顺直等。  相似文献   

6.
李伯海  李一兵 《水道港口》2005,26(Z1):55-62
利用物理模型并结合船模试验手段,对北盘江岩架滩的成消滩水力特性、毁坝水力特性及整治原则与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工程方案.该滩已于2003年初按研究提供的推荐方案完成施工,取得了非常好的整治效果.经过当年洪水过程检验,整治建筑物完好,整治终于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陈艺 《水运工程》2023,(9):139-144
龙圩水道为枢纽坝下天然河道,针对多线船闸大密度通航环境下航道整治施工问题,进行了施工展布方案研究。通过分析河床水文、通航环境、航运状况和航道整治设计方案,采用数学和物理模型研究得出,大密度船舶通航、桥梁通航限制和施工降水是龙圩水道航道整治施工展布的难点。制定了“拓宽航道、半幅分层施工、半幅通航、通航交通管制”施工展布原则,解决了施工与通航的矛盾,确保了施工顺利推进和船舶通航安全。研究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株洲航电枢纽坝下渌口、辰洲、错石和萝卜洲四个滩险,开展株洲与长沙枢纽共同影响下的坝间航道整治数值分析工作。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建立了株洲枢纽下游引航道-株洲一桥航道整治工程所在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实测水文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运用数学模型分别进行工程效果、渌口滩丁坝拆除方案影响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9.
内河运输在航运方面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依托内河运输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日渐明显。然而三峡-葛洲坝两坝间的碍航急滩比比皆是,成为长江航运瓶颈,阻碍了长江航运的发展。因此,为保障通航环境的安全,本文对库区急滩成因及急滩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建  张文江  曾涛 《水运工程》2012,(10):87-91
以受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复杂的长江武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为例,通过模型试验手段,对不同工程方案整治效果进行研究,并考虑周边环境实际需求,最终确定了采用长顺坝结合齿坝的整治方案,为复杂外部环境下航道整治工程方案设计积累了一定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北江白石窑枢纽坝下变动回水区是北江中游重要的碍航浅滩.整治前,航槽水浅,船舶须减载或等水航行,塞船现象常有发生,维护水深仅在0.8~1.0 m,甚至断航现象时有发生,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十分必要.为达到Ⅲ级航道标准,本文在分析浅滩的演变特点基础上,开发了河工模型,充分利用前整治建筑物,以因势利导为原则,利用挖槽、整治丁坝和疏浚等工程措施,对2个Ⅲ级航道整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整治方案.从分析结果来看,此河段达到2.5 m×60 m的航道尺度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三峡大坝清水下泄影响,沙洲水道滩槽变化不利于通航。根据长江航道治理规划及通航要求,分析沙洲水道实测资料,提出了沙洲水道航道整治思路;开展系列定床模型试验,分析不同方案对左汊分流比的影响,选择水流结构较优的方案进一步开展动床模型试验;通过典型年动床模型试验,考察河床冲淤、局部冲刷、航槽稳定等,确定了沙洲水道整治的推荐方案:黄州心滩头部布置3条带钩头护滩带,左汊内布置2道加长潜锁坝,其顶高程4. 59 m。相关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孔庄  项雨略  廖鹏  陈虹 《水运工程》2020,(4):125-129
为分析内河航道局部缩窄段交通运行状态,根据航道单线交替通航特征设计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缩窄航段的交通运行状态及通过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船流量大小和方向分布影响缩窄航道的交通运行状态,2个方向船流量差异较大时船舶集中通行有助于提高通航效率,但会增加部分船舶的延误;缩窄航段的通过能力随缩窄段的长度增加而减小,但当缩窄段长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航段的通过能力接近某一极小值。实践中可根据航运需求,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安排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述  陈立  胡勇  刘金 《水道港口》2011,32(6):413-417
为研究解决鹦鹉洲大桥对航道整治工程的影响问题,通过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建桥前后桥区河段局部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局部防护范围及防护措施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证明,桥墩局部冲刷会对航道整治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必须研究并采取防护措施。通过防护方案的实施,大桥建设不会对航道整治工程效果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柴华峰  黄召彪  海涛 《水运工程》2012,(10):132-138
本文结合长江中游武穴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的工程需要,分析了航道整治工程传统坝体结构的优缺点和破坏原因,根据武穴水道的工程条件,设计出了适合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的新型坝体结构型式——箱体坝和沙枕-模袋混凝土盖面坝体,并进行了成功的运用,结合运用后的效果对新型坝体结构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为给长江中游鲤鱼山水道航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水道治理思路及方案研究。通过鲤鱼山水道近期航道变化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以北槽为通航主槽,通过工程稳定滩槽格局,抑制南槽发展,适当改善北槽航道条件"的治理思路,并借助河工模型提出航道治理总体方案,该方案可以达到河段2020年规划航道尺度。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我国内河航道及其航运发展概况,重点梳理长江干线航道、西江航道、京杭运河等我国主要内河航道信息化发展现状,系统阐述当前内河航道信息化发展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航道信息化发展趋势。现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内河航道信息化建设现阶段整体仍处于向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考虑长江水运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引入资源环境学科的承载能力概念,研究界定了长江干线水运承载能力的内涵。构建了与货运量、航道通过能力、船流密度、船舶污染物排放等诸多因素相关联的长江干线水运承载能力的算法。以船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长为前提,得出了2035年长江干线水运承载能力。分析表明,如果环境容量允许适度增长,或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改善提高船舶技术性能、应用清洁能源、控制污染物排放,长江干线水运承载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史云霞  陈一梅 《水道港口》2007,28(4):261-264
随着国内外内河航运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各种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型式正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而国内外内河航道护岸工程已开始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护岸结构型式,努力寻找既能保证功能要求同时又具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特点的新型护岸型式,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型式的发展呈现出全新的形势。通过现场调查、网上搜集等多种方式对国内外内河航运发达的一些地区(如江苏、浙江、上海和美国等)涌现出的新型护岸结构型式进行了调查搜集,对这些新型的内河航道护岸型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进而总结了国内外内河航道护岸型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