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慧荣  赵冬艳 《船舶力学》2019,23(4):497-503
文章针对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传动,建立了一个包含时变啮合刚度、齿轮侧隙、齿轮偏心、轴承刚度、轴弯扭刚度和动态传递误差的42个自由度斜齿轮转子耦合传动系统,利用Runge-Kutta法对系统方程进行了求解,分析了输入转速、输入转矩和齿轮螺旋角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存在陀螺效应,齿轮转子系统的高频模态频率随转速变化较大,螺旋角增大会导致模态频率减小,高速传动中轮齿啮合力较大,而且在高速传动中或者较小外载荷作用时齿轮转子更易出现脱齿和背冲现象。  相似文献   

2.
船用传动齿轮齿面接触应力分布及修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和矩阵理论,提出了同时计算啮全轮齿接触线上截荷分布的方法。根据齿轮轮齿的啮合情况来确定齿廓修形和齿向修形量,并给出了一个船用齿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3.
《舰船科学技术》2014,(8):104-108
论述轮齿修形原理、齿面修形参数及齿面修形曲线表达式。利用齿轮轮齿接触分析软件,建立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文中将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分析齿面修形对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齿轮修形能够有效改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内部激励,从而降低系统的振动特性;还能够有效改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在啮合过程中的动态啮合力,提高传动系统传递载荷的平稳性,降低系统的振动噪声。  相似文献   

4.
以舰船增速齿轮传动大齿轮(简称大齿轮)处于齿顶啮合时的轮齿为研究对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包括齿间滑动摩擦力在内的实际外载荷作用下轮齿危险剖面上的弯曲疲劳应力,并推导出计及齿间摩擦力影响的大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以舰船增速齿轮传动大齿轮处于齿顶啮合时的轮齿为研究对象,本系统地研究了包括齿间滑动摩擦力在内的实际外载荷作用下轮齿危险剖面的弯曲疲劳应力,并推导出计及齿间摩摩擦力影响的大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Ansys人字齿弯曲强度分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字齿轮具有承载能力高、传动平稳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重载齿轮箱中。如何准确计算人字齿轮的强度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点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法,模拟齿面载荷分布的计算方法,该法通过事先确定齿轮的啮合位置,接触线和啮合节点的坐标,计算齿面啮合节点的柔度系数,将齿轮的动态啮合接触过程转换为多次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此法不仅节省了计算时间,且对于处理大尺寸具有对称性的人字齿轮尤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功率双分支二级齿轮系统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模型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滑动轴承油膜刚度、阻尼、随机轮齿误差和安装偏心误差等因素。通过研究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特点,发现系统的振动模式可分为扭转振动模式和横向振动模式两种形式。用傅里叶级数法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两级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历程。考虑随机轮齿误差后,齿轮副在各啮合周期的动载荷会有所差异,更符合齿轮的实际制造情况。齿轮轴的安装偏心误差和两级间连接轴的刚度对系统的振动和均载性能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诤  陈杨 《船舶工程》2013,35(2):59-62
齿轮啮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由于渐开线齿廓的固有特性使得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线性的影响,这些非线性影响对于齿轮啮合特性的分析和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先进的有限元理论,提出一种能够准确计算齿轮啮合刚度,并可模拟齿轮啮合动态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其次将应用此模型考虑摩擦的影响对直齿轮齿根应力进行分析,并对直齿轮轮齿的齿根应力在啮合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应的摩擦影响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考虑齿面摩擦非线性影响的直齿轮齿根动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3,(10):82-87
渐开线齿廓齿轮的轮齿在啮合过程中存在很多非线性边界条件,特别是齿面间的摩擦对齿根应力的影响更是非常显著,另外若考虑到边界条件参数的典型动态激励,齿轮的轮齿齿根应力分布情况相较静态分析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基于一对平行轴齿轮副模型,通过建立有限元齿轮接触模型对其啮合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并在考虑齿面摩擦系数为边界条件激励的情况下,对齿轮齿根动应力进行计算和讨论,从而总结出齿轮啮合过程中轮齿齿根动应力变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锚绞机载荷的增加,对锚绞机机架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逐步取消单片板机架而采用箱型机架,但箱型机架在设计上存在不足之处,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制作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材料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各规格不同类型的锚机制作数量非常多。所以,如何在保证锚机机架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优化锚机箱型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应用3-D建模软件UG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某大型船用减速器斜齿轮多齿啮合的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接触分析模型。通过接触仿真分析轮齿的变形、综合应力、齿根弯曲应力和齿面接触应力等参数。仿真结果与赫兹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说明有限元接触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以及处理复杂边界条件的特点,可为斜齿轮的设计提供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2.
推导了点线啮合齿轮二级减速器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相等的公式,计算出其理论值,并推荐了系列减速器的分配方案:对于软齿面和中硬齿面,宜采用接触等强度的系列;对于硬齿面,宜采用弯曲等强度系列.渐开线齿轮推荐的系列并不适用于点线啮合齿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功率分流行星齿轮传动齿轮重合度大,齿根应力计算工作量大的问题,对齿根动应力的计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以功率分流差动级太阳轮为例,对模型的建立方法、网格的划分方法、载荷的施加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利用Ansys中的APDL语言形成载荷文件,来控制在1个啮合周期内若干对接触线位置上载荷的施加。本文的计算方法可以精确、快速地得到1个齿在啮合过程中齿根的动应力。  相似文献   

14.
以某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为研究对象,考虑了斜齿轮螺旋角、压力角、行星轮相位角、齿轮啮合刚度和轴承支撑刚度等因素,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传动链的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得传动链固有频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传动链模型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并通过与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仿真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两者计算结果具有很大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集中参数模型可以用来计算传动链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5.
陈宁  侯淑玲  侯伟 《船舶工程》2013,35(2):35-37
运用UG自行开发的格里森螺旋伞齿轮模块,输入齿轮的几何参数,建立螺旋伞齿轮的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装配,然后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轮齿的接触应力分析,最后得到了齿面的等效接触应力分布以及在一个啮合周期内,齿面的最大等效接触应力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刘鸪然 《机电设备》2006,23(6):I0034-I0036
利用螺旋锥齿轮数控铣齿机,取消滚刀不但可以加工圆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还可以加工圆柱齿轮.该方法是通过刀盘一面旋转,一面平移可形成产形齿条(媒介齿条)的原理来实现的.为此,引入产形齿条固连坐标系和刀盘固连坐标系.当刀盘绕固连坐标系x轴旋转时,形成圆锥面;斜齿圆柱齿轮则是圆锥产形齿条作平移,圆柱齿轮作转动时的包络面.同时,导出了该方法的圆锥的锥面方程,斜齿轮啮合方程和齿面方程.准双曲面齿轮是非曲直齿轮传动中最复杂的,准双曲面齿轮工艺锥参数和加工调整计算都涉及两个相错圆锥的相切接触条件,现有文献都从空间立体几何用图形分析,涉及变量多,方程组求解困难.该文根据相切接触条件用纯解析的方法,易理解,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合材料舵水动力载荷的等效施加方法及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以复合材料双支承舵、悬挂舵为研究对象,以舵叶载荷特性及变形特征为依据,提出了两型舵叶的水动力载荷试验等效施加方法,即双支承舵采用单面多块、悬挂舵采用单面单块加载;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分别对两型舵叶在等效载荷与实际载荷作用下的位移、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对比,验证了载荷等效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制作复合材料悬挂舵模型,并开展了等效载荷下舵叶静强度、刚度特性试验研究,对等效载荷施加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履带式起重机下车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元方法能够较准确模拟工程机械局部受力和变形行为,但前提是采用合适的单元,更重要的是边界条件符合实际工况.针对履带式起重机下车有限元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分析方法.通过将单元数量、形状和排列方式进行配合,可以在使用较少单元数量的情况下获得较准确的结果.为了准确施加边界条件,用间隙单元模拟地面和履带的接触;用梁单元模拟回转支撑和固定螺栓,使局部刚度更接近实际情况,并使载荷在车架上的分布更真实.计算时考虑3种工况:起臂、吊载和转弯工况.将应力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大致吻合,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往复舱底泵轴系扭振分析及故障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往复式舱底泵多次出现蜗轮蜗杆啮合磨损现象,建立舱底泵轴系扭振的当量模型,扭振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由此推断啮合部件的扭转刚度大造成扭转附加接触应力过大,进而使得蜗轮蜗杆啮合处磨损。通过优化得到蜗轮蜗杆啮合处最佳扭转刚度,进行齿廓修形后减小了轴系啮合过程中的扭转附加接触应力,经长期运行验证此磨损故障已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