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2号线陆家嘴路站施工放样后发现延安东路北线隧道的雨水泵房未回收的围护钢板桩已侵入车站地下墙限界,造成车站围护无法封闭施工,就该结构段的特殊设计作一简要回顾与介绍。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淮海路站结构设计的难点、特点作了介绍,淮海路站为地下三层结构,北端头井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标准段和南端头井采用逆筑法施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延安东路隧道复线2号井的特殊施工技术:为配合泥不质构直接穿越井壁而采用的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措施,隧道底部旋喷加固地基,井体内土体二次加固以及在加固介质中逆筑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针对深圳地铁岗厦站的周围环境及设计要求,在车站结构设计中采娶先进措施,保证彩田路半幅施工,半幅通车,对横穿车站的11万伏高压电缆实施原地保护,在车站中部设计了两个中庭,车站围护采用矩形人工挖孔桩,并兼作车站主体结构侧墙,采用车站中部逆筑,其它为顺筑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淮海路站南端头井换乘节点结构设计,南端头井为地下三层结构,既作为8号线与6号线同车站T型换乘节点,又作为盾构调头工作井,施工采用“一明三暗”逆筑法,在工作井内力计算中,考虑地下墙幅间接缝来模拟墙板的实际受力情况,使计算更加合理,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逆筑法施工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实际工程为例,通过施工方案的选择,实例和总结,说明逆筑法施工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为今后的逆筑法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周边需保护建(构)筑物密集,介绍了该工程主体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及针对周边建(构)筑物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两层中板逆作的“两明两暗”施工方法、首道采用混凝土支撑兼作临时路面体系横梁、地墙分小幅、南端头井增设封堵墙并提前进行出洞土体加固、在第四道支撑下增加旋喷抽条加固、加大地下墙的入土深度以减小降承压水施工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上综合处理措施通过施工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及1号线区间隧道的正常运营,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四人八垴隧道通风方案、通风井井位选择、斜井与竖井的方案比选,并确定在ZK20+030处设置通风斜井.叙述了斜井平纵面、净空断面、衬砌结构、防排水的设计原则、思路及方案比选;斜井井底借鉴了分岔式隧道设计,技术创新方面采用叉洞结构,由大拱段、连拱段、小净距段三部分组成,使斜井与送排风联络风道连接平顺、顺畅,减少通风阻力,降低运营费用.初步拟定了斜井的施工方法,提出了斜井设计与施工的一些经验,可望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盖挖逆筑法地铁车站中间柱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挖逆筑法以占道时间短、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复杂的城市中心区地下建筑物施工。中间柱施工为盖挖逆筑法最为关键工序,其精度要求高,施工操作难度大。本文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中关村站为依托,从钢管柱柱体范围人工挖孔、柱基桩旋挖钻机施工以及钢管柱自动定位安装等几方面人手阐述了一套中间柱施工工法,可供类似盖挖逆筑法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上海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的建设施工,较全面地分析了隧道盾构施工中的若干技术难题,包括盾构近距离穿越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区间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盾构浅覆土进出洞等,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世博园区专用交通联络线卢浦大桥站的工程实践,介绍共用地下连续墙的两个相邻基坑工程在同期分阶段施工时的围护结构设计、理论分析和实测结果,对共用围护墙设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铁道连拱隧道群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州地铁三号线某一工程实例,对连拱隧道群施工工法进行探讨。在广州地铁施工中首次提出了将连拱隧道改为单洞隧道施工技术,并对单一式中墙和分离式中墙结构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比选,得出了满足结构安全、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技术方案,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盖挖逆筑法由于能有效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缩短工期、施工质量控制度高、施工安全性大、结构沉降小等特点,在国内外大中城市繁华城区段地下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内对这种方法的使用主要局限于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以及地铁车站的建设,很少用于地铁区间施工。文章以深圳地铁五号线上水径-下水径区间隧道建设项目为依托,对地铁区间盖挖逆筑法施工中的几个关键性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人民路隧道浦东风井为地下二层结构,南线隧道从其下部穿过。为完成隧道与在建风井垂直风道的连接,设计采用了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施工、运营阶段风井、垂直风道及隧道衬砌的内力、变形的变化情况,为该段结构设计提供指导,也为今后同类型设计、施工提供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以地铁2号线东方路车站东,西两端头井为例浅述车站围护结构上圈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减少地下墙体位移和地下墙渗漏水的作用,并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地下墙上增设圈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通风导洞中隔墙一般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混凝土中隔墙,但存在表面粗糙、工艺复杂、施工进度不易控制等缺点,无法适用于风道较为复杂的工程。文章以东天山隧道1号斜井为依托,提出了节能型全拼装式钢波纹板中隔墙技术,通过数值模拟以及理论计算的方法验证其在单洞四风道通风斜井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钢波纹板式中隔墙增大了斜井有效通风截面积,断面风速降低约5.3%,同时大幅减小通风斜井内的沿程阻力,仅为既有混凝土墙方案的17%左右;拱顶变形及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受力均远低于结构安全限值。该技术克服了传统钢筋混凝土中隔墙的缺点,在满足隧道通风防灾要求的同时,改善了隧道施工环境,且施工工期可缩短为原方案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地下墙是软土层轨交地下车站常用的围护结构,上海轨交地下车站一般采用叠合结构。通过对地下墙接缝渗漏、夹泥露筋、内倾占内衬等影响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求地下车站地下墙的防水质量和结构耐久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上海金沙江路真北路人行天桥结构分块吊装需设置较多临时支撑及桩基,桩基距离既有地道、车站及区间隧道距离较近。在中环金沙江路地道光过渡段中隔墙上设置临时支撑,借助既有建(构)筑物结构进行吊装施工。对此施工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以评估其对邻近既有地下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上海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以及城市密集区域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对多线换乘地铁枢纽站改扩建、深层地基加固、地下深层障碍物清除、盖板逆筑、既有地下空间利用加层等多项施工新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证实了各项技术的有效性,可为今后城市密集地区和复杂建设环境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和施工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铁区间隧道联络通道与泵站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地铁1号线联通道的功能与设计概况,着重阐述通道与泵站的施工实践,并从理论与工程实践角度对设计与施工作了分析,对比,总结出一种切合工程实际的联络通道施工工艺,并得到一步重要结论和建议,相信会对今后的地铁联络通道的设计与施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