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土资源部门对公路土地利用的界定与交通运输部门的界定存在的差异,以及交通研究机构对公路用地的估算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建立健全交通用地统计体系,完善公路用地指标,用适宜的交通技术替代土地资源,加强交通节地建设等促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及合理用地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路建设集约利用土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及公路运输,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基础和先导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公路用地是建设用地的大户,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进,其占用土地数量将会更大。在当前土地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如何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公路建设占用土地的特征出发,针对我国公路建设占用土地中出现的问题,试图从规范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土地方面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的实施,全区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地有序推进中,研究表土剥离再利用的经济技术可行性,有效提高交通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剥离建设永久用地占用耕地表土用于交通沿线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的效益成了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龙胜-峒中口岸公路龙胜芙蓉至县城段项目的实地调研,对其表土剥离进行方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耕作层土壤质量较好,养分较均衡,土壤肥力属高水平的耕地表层土壤,剥离其表土用于保障该交通沿线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工作,从经济成本、现实考量而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一五”末,亿车公里用地面积,力争比2005年下降20%。完成这个目标,除了建设时节约用地外,更重要的是确保路网畅通,做大“亿车公里”这个分母。但现在的情况是,有些公路车流量还没有达到设计通行能力就已经出现拥堵现象,行车速度减慢,这是对土地资源一种极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广州是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珠三角经济区的中心,是中国南部最繁忙和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广州市交通总体上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随着机动车的增长、交通需求日益增长,市中心区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必须通过交通引导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拉开城市布局。为此广州市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交通发展战略。在过去的20年间,广州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经历了5个阶段的规划和调整,其规划成果较好地支持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优化交通结构及方式,积极引…  相似文献   

6.
公路交通可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在规划公路网的时候,一定要动态的、全局的考虑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在满足公路交通需求的同时,要尽可能减少过境交通对未来城镇市内交通的干扰,最好采用切线方式连接公路和小城镇。在规划城镇路边建筑的时候也要尽量减少对公路的干扰,建议采用平行的和纵深发展的辅路的方法连接路边建筑和公路,减少了对公路的干扰,并且有利于新城镇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输》2006,(12):73-82
为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公路水路交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等相关规划.特编制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旨在明确行业发展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提出交通工作重点,指导“十一五”期公路水路交通全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部交通发展的重点是尽快实现“外连内通”中部地区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要靠便利通达的交通来实现。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指导和协调未来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我部联合中部六省交通主管部门编制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方案。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强化通道、完善网络、突出枢纽、注重服务”的方针,加快全面提升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水平,促进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强化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适应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需求,为中部地区崛起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9.
公路的快速建设与发展在促进社会物流运输发展、推动信息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建设用地也逐步增多,公路沿线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运用生态理念,加强公路设计,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交通事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青海省西宁市生态环境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西宁市生态公路设计理念及其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网络节点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展,用地需求不断增加。本文针对物流节点用地开发利用的部门分离(纵向一体)模式的缺陷,提出了物流节点用地的网运分离(横向一体)开发利用模式,以高效集约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1.
交通、区域与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协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考察一些国家或地区处理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关系的经验,结论之一是交通发展用地决策对于协调交通发展、区域开发和城市发展具有杠杆作用,之二是提高土地使用的总体效率,促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整合交通发展、区域开发与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划,提出一体化规划纲领,制定适应性的协调工具。  相似文献   

12.
福州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已累计通车里程近140 km。为平衡建设运营资金,发挥城市轨道交通优势,福州地铁集团在用地控制综合开发上进行了尝试,但由于轨道交通与沿线发展不协调、开发不高效、规划与实施不符等问题,限制了已有线路的用地开发效果。为提升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与开发效果,通过分析现有轨道交通用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沿线土地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规划中的地铁3号线为例,提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控制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规模公路建设不能满足日益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亟需发展智能化交通。本文在分析智慧公路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智慧公路综合服务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算智慧公路建设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可 《综合运输》2007,(10):33-36
公路建设土地征用问题上,存在两个关键矛盾,一是征地程序不符合公路工程用地特点,导致用地手续滞后;二是补偿标准完全忽略发展权价格,导致失地群众长期保障出现制度性缺陷。本文提出了解决公路建设土地征用问题的思路和原则,统筹考虑公路用地成本和区域土地升值及经济发展问题,统筹考虑失地群众的知情权和长期保障,积极摸索适度引入独立外部监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绿色交通系统对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能耗、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宜居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开发、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城市绿色交通的建设与发展策略,为发展、建设城市绿色交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10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点任务,其中第(三)项为:“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随即《21世纪经济报道》将此解读为,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上“某种程度上可以借鉴香港地铁模式”。香港地铁作为全球唯一盈利地铁,其采取的地铁建设与沿线物业开发相捆绑,  相似文献   

17.
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之一,本文以“交通+旅游”新发展理念为主线,依托G217独库公路交旅融合试点项目,重点分析旅游交通量时空特征及道路服务水平,计算G217独库公路旅游环境容量,提出交旅融合空间规划和功能规划方法,从公路主体、沿线服务设施、慢行系统、构筑物、交旅标识系统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风景道建设创新模式,基于新媒体技术制定了独库公路三维导览系统和科普信息平台。最终打造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独库交通量分析及风景道规划技术“样板”,创新了交旅融合背景下风景道规划技术方法,为新疆交旅融合工作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绿色交通是交通行业提升发展品质,实现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十淅高速为例,剖析了交通行业绿色公路的内涵及特征,系统介绍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同时针对土地资源、物料资源、水资源提出了节能减排利用措施,全面践行了绿色交通理念,为山区绿色公路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北京市综合交通枢纽以交通功能为主、综合开发处于初级阶段,不利于资金平衡和带动枢纽地区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有效的规划沟通平台、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限制、土地政策的制约及开发主体难以确定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以及道路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道路技术的认识和需求日益提升,对道路的绿色建造以及安全保障等要求更加迫切,国家及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划及政策明确强调要加强绿色公路建设。《西部交通科技》特面向全国交通领域的科技人员进行2019年度主题征稿,以期通过此次专题论文的征集与刊发,为当前"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提供展示平台,为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