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道知识》2007,(4):54-54
东莞梦幻立体产品有限公司与铁路相关单位携手,运用先进的立体影像技术,将雄伟壮观的青藏铁路及沿线风光,精制成立体影像产品,全面地展现在立体扑克牌上,为青藏铁路旅游产品的开发增添了一道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而铁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对沿线的沙害进行预防与生态治理,根据青藏高原铁路路域自然环境特征,开发并采用了植生袋、厚层基质喷附和三维网三种生态环境工程保护新技术。实践证明,应用此类新技术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可大幅度减小对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有效解决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情况和工程特点,以选定的桥梁、路基实测断面的沉降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青藏铁路沿线冻土上限的变化规律,为青藏铁路复线的建设、管理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部大开发路网建设一部分的兰州至成都铁路选线设计,从线路通道的地理位置出发,综合分析线路走向沿线的人口、资源分布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国民经济中和路网中的作用,结合沿线地形条件和各类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提出按干线与支线相结合的原则布设区域路网的设想,所提出的线路走向既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又成为国家路网宏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兼顾了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结论为:兰州至成都铁路线路方案宜采用经临夏、合作方案,定位为客货共线的区域路网铁路干线,同时考虑兼顾九寨沟旅游客流及沿线地方货流量需要的支线联络线路。  相似文献   

5.
武汉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和西安是我国的两个大型中心城市,通过对区域铁路网、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需求等分析武汉至西安客运专线的功能定位,并从路网功能、通道能力、沿线经济的带动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进一步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研究结论为:项目建设对于构建西北至华中、华东等地区快速客运通道,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实现通道内客货分线运输,提高通道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快沿线城镇化进程,促进沿线旅游产业繁荣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客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健 《铁道车辆》2003,41(10):4-8
根据青藏铁路沿线环境条件的特点和青藏铁路特殊的环境对客车的要求,指出了青藏铁路客车的研究重点和关键技术,提出了青藏铁路客车研制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藏铁路运营十多年后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并结合跟踪监测数据,分析青藏铁路水土流失现状以及水土保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格拉段采取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既保证了铁路的修建不使该区域的水土流失加剧,又保证了铁路运行安全,格拉段沿线水土流失情况总体上未恶化;由于青藏高原沙漠化加剧,目前青藏铁路水土保持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铁路沙害问题。建议继续对沿线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论述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常见的几种主要不良冻土现象冰椎、冰丘、冻胀丘、厚层地下冰、热融滑塌、热融湖塘及沼泽湿地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然后.结合寒季对青藏铁路沿线次生不良冻土现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几点认识和看法,供设计和施工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青藏铁路沿线的环境特点,论述了机车冷却系统、空气滤清系统、预热保温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地温变化规律及其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本文通过对30年来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地温数据的分析研究和相应的数据模拟分析,认为近30年的全球气温升高现象使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正在向着不利于冻土生存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