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选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非程序DNA合成(UDS)两个指标进行了亚硒酸钠诱发细胞遗传毒试验。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亚硒酸钠均诱发了SCE和UDS阳性结果,提示其具有细胞遗传毒效应。此效应的阈浓度为6.48×10~(-7)mol/L。  相似文献   

2.
<正> 硒(Selenium)目前已被认为是人体及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硒不仅影响机体的的正常发育,而且还可引起多种疾病(克山病,白肌病等)的发生。自1973年发现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来硒的生物效应日益受到重视,硒不仅在机体的抗氧化过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克山病区低硒粮(低硒组)、病区粮加硒(加硒组)及本校动物中心常?饲料(常规饲料组)分别喂养大白鼠,观察心肌和血浆cAMP、cGMP水平的变化以及结扎冠状动脉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硒组心肌和血浆cAMP含量比常规饲料组明显减少(P<0.01),病区粮中加硒使心肌cAMP水平接近常规饲料组,各组鼠结扎冠脉后缺血区心肌cAMP均高于非缺血区(P<0.05)。加硒组、常规饲料组缺血区与非缺血区心肌cAMP和cGMP之差值小于低硒组。缺硒、缺血时,心肌cGMP变化与cAMP相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1次和多次给小鼠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以~3H-TdR掺入脾细胞DNA为指标,同时进行全血硒浓度测定,观察了补硒对小鼠体内细胞DNA合成的影响以及与血硒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亚硒酸钠对脾细胞DNA合成呈双相作用,低剂量促进其合成,高剂量则产生毒性抑制作用,毒性作用短暂、可逆,与1次大剂量有关。②多次给硒,最终血硒浓度与毒性作用之间不呈正相关。③补硒的单次剂量和方式影响稳态血硒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应用山羊免疫脾细胞透析液,普通脾细胞透析液及生理盐水,分别注射3组健康同种山羊。实验前、后经颈静脉采血,对3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发现免疫脾细胞和非免疫脾细胞透析液均能显著提高山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P<0.01):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比例无明显影响(P>0.05);免疫和非免疫脾细胞透析液在提高山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WT1多肽疫苗对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对SCID小鼠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后24h,皮下接种THP1细胞,建立SCID小鼠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模型,随机分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的疫苗成分为不完全弗氏佐剂,辅助T细胞表位组的疫苗成分为辅助T细胞表位和不完全弗氏佐剂,WT1多肽组的疫苗成分为WT1多肽、辅助T细胞表位和不完全弗氏佐剂。当肿瘤体积约为100mm3时,开始腹腔注射疫苗成分,疫苗接种14d后处死SCID小鼠。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肿瘤组织HE染色后镜下观察组织学特点,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4~+CD25~+T细胞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L-2、IFN-γ、TGF-β及IL-10水平。结果实验成功建立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各组中所有动物均成瘤;WT1组小鼠脾细胞对THP1细胞的CTL活性高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WT1组小鼠的肿瘤平均体质量及体积均明显低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WT1组肿瘤组织HE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存活的肿瘤细胞减少;WT1组小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IgG、IFN-γ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GF-β和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WT1多肽疫苗可在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体内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7.
<正> 在克山病水土病因—缺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中,为了弄清硒在克山病病因学和发病学中的作用,我们在进行亚硒酸钠予防克山病临床效果观察的同时,对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内外环境中硒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缺硒与克山病的某些流行特点的相关性作了初步研究。本文综合报导1973~1979年期间有关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小鼠混合骨髓移植模型,将同基因和半相合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不同比例脾细胞混合移植给受鼠,探讨诱导持久稳定嵌合体、减轻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方法。方法受鼠60Co全身照射,混合输入同基因和半相合异基因供鼠骨髓,同时将两者脾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回输。测定嵌合体形成,观察GVHD表现及病理学改变,监测移植鼠生存率。结果小鼠移植后全部存活超过90 d,半相合异基因小鼠脾细胞输注剂量和比例对嵌合体形成的水平和嵌合状态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调整半相合异基因与同基因小鼠脾细胞输注剂量和比例对诱导异体持久植活、避免严重的GVHD的出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在克山病的防治及病因研究中,业已查明我国克山病病区人群的头发、血液及主要食粮中含硒量均低于非病区。这种低硒状态可能与食物中硒的摄入量较低有关。用硒制剂予防克山病的临床试验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家畜白肌病的调查也初步揭示出在克山病病区内发生着因缺乏硒所致的一些动物缺硒病。Wright等人证明喂饲低硒饲料的绵羊,其血液在体外用Na_2Se~(75)O_3培养时,红血球对Se~(75)的摄取率增高,而且此摄取率反比于食物硒的摄入。此后,Burk等人将此法用于Kwashiorkor病的研究中,证明K氏病的儿童红血球Se~(75)。摄取的升高反映了他们体内硒含量的降低,暗示出利用体外红血球对Se~(75)的摄取可作为观察硒状态的一个指标。为了更为直接地证明克山病病区人群的低硒状态,我们建立了人血红血球与放射性Se~(75)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了红血球对Se~(75)的摄取。本文报告此试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 家畜白肌病与克山病关系的探讨早有报导,1965年用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发病试点已取得了初步效果,近年来的大量工作表明克山病病区是低硒地区,病区中的粮食、头发、血和尿液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大面积采用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发病取得了肯定效果。因此,认为硒贫乏是克山病发病值得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克山病病区粮及缺硒的半合成饲料以复制缺硒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硒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本次实验自1979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在病区上畛子农场进行,由陕西省劳改局、陕西省上畛子农场、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小分队、陕西省兽医研究所和西安医学院克山病研究室协作和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1.
<正> 应用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急性发病有明显效果,克山病病区内外环境中硒状态处于低硒水平,说明硒是与克山病有密切联系的一个元素。进一步研究硒在机体内的代谢,对于探讨硒防原理、克山病病因学和发病学均具有重要意义。已知我省克山病病区内普遍存在着动物(如仔猪、羔羊等)的缺硒病,为研究硒的代谢提供了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用改进的章谷生等~(51)Cr释放法检测癌肿病人及其它病人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简称ADCC)活力的结果。20名健康成人ADCC活力指数平均值为57.7;宫颈癌及其它癌肿病人共42名,ADCC活力指数平均值为24.7;16名肝炎病人ADCC活力指数均值为24.9;而宫颈炎及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ADCC活力指数均值为48及54,接近正常值。以上结果以图示之,呈现出以35为界的正常人与癌肿病人间ADCC活力指数的正常值与非正常值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3.
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硒(0.5μg Se/ml、0.75μg Se/ml、1.0μg Se/ml),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观察到加入0.5μg Se/ml后的90%心肌细胞搏动的频率和强度有明显的加快和增强(加硒前频率为92±46次/分,强度为0.65±0.29mm。加硒后频率为188±34次/分,强度为3.1±0.36mm,p<0.01),节律整齐不变或使不整齐的搏动在加硒后变为整齐的搏动;加入0.75μg Se/ml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显著减慢)加硒前频率为116±38次/分,强度为0.54±0.15mm,加硒后频率为39±19次/分,强度为3.9±0.41mm,P<0.01)搏动节律由整齐变为不整齐;加入1.0μg Se/ml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强度仅稍有增加,但不明显,而显著的是搏动节律在加硒后5/7小时全部出现不整齐搏动,17~21小时停止搏动或仅有细胞颤动。  相似文献   

14.
硒对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硒对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和慢性肝病患者的PBMC ,分别体外培养 ,对比观察了预加硒 ( 1.15 6× 10 -7mol·L-1)和不同剂量脂质过氧化诱导剂叔丁基过氧化氢 (tBHP)作用后各组PBMC膜流动性和培养液中过氧化脂质 (MDA)含量变化。结果 健康人PBMC膜流动性随tBHP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培养液中MDA含量呈相反变化 ;慢性肝病患者PBMC膜流动性明显下降 ,培养液中MDA含量增加。而经硒预保护作用 6h后两组细胞上述指标均有改善。结论 脂质过氧化反应可影响人PBMC的膜流动性 ,硒对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环境因子(低硒)与低硒儿童肌肉代谢之间的关系作了较为系统的病因学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已初步形成一个关于低硒可引起儿童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的学说。该学说主要认为(1)硒是人类肌肉代谢的必须微量元素;(2)低硒不同水平对肌肉代谢具有不同影响,一般可分为两个等级即一般和严重缺硒;(3)低硒可影响线粒体ATP和肌酸合成代谢,减少磷酸肌酸的合成率,并可导致线粒体结构损害以及(4)初步确立儿童每日硒摄入量的最低标准。基于上述结果,我们还建议对低硒儿童中出现的骨骼肌萎缩可命名为“地方性硒反应性肌营养不良症”。  相似文献   

16.
用克山病病区粮饲养的第二代大鼠,在断乳后1—2周内其ECG有一致性改变:T波进行性增高。与Godwin报道缺硒大鼠特有的ECG改变一致。同时第二代血硒含量显著低于第一代。腹腔注射VC(250mg/只/天)六天后T波降低。但一次静注VC(125mg/只)后5分钟,在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未见明显改变。上述结果提示:病区粮可使大鼠产生缺硒性变化;它对第二代大鼠的影响比对第一代明显;腹腔反复注射大剂量VC对这种缺硒性变化有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及用ConA 激活的小鼠脾细胞检测IL-2活性过程中的几个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发现1×10~6 PBMC/ml 经10ug ConA/ml 刺激48h 为诱生IL-2的最佳条件,检测IL-2活性的最佳条件是:2.5×10~4每孔检测细胞/0.1ml/与等量样品共同培养24h.作者认为,小鼠脾细胞经10ug ConA/ml 剌激48h 后.大部分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适用于IL-2活性的检测,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对K562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效应的差异。方法常规方法制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检测NAA对K562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微核形成率以及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NAA可诱导K562细胞和人正常淋巴细胞微核形成和提高SCE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NAA诱导K562细胞微核形成率和SCE频率绝对增长值高于正常淋巴细胞组。NAA显著抑制K562细胞和人正常淋巴细胞分裂指数,绝对抑制率也表现为K562细胞高于正常淋巴细胞。结论NAA具有诱导细胞染色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分别补充VE(100ppm)的低硒(0.011ppm)和加硒(0.084ppm)饲料饲养并繁殖大鼠。血硒测定表明,母代和子代的低硒组均明显地低于母代和子代的加硒组(p<0.01);新生子代低硒鼠的骨骼肌硒含量亦显著地低于新生子代加硒鼠。但是,组织学上未检见实验大鼠骨骼肌的病变。组织化学上,新生子代鼠的骨骼肌纤维对Nitro BT染色不呈现A、Ⅰ和An型骨骼肌纤维的分型。母代和子代低硒大鼠骨骼肌的A型和Ⅰ型肌纤维的数量及A/A+Ⅰ比值同母代和子代的加硒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补充VE的低硒情况下,大鼠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不受硒缺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发现扩张型心肌病(DCM)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异常;同时用短寿命细胞法发现DCM 的抑制细胞功能明显减低,并与心功能不全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还发现DCM 患者循环中抗心肌抗体对培养的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效应。DCM 可能是一个与病毒性心肌炎及遗传免疫缺陷有关的自身免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